石灰一種以氧化鈣為主要成分的氣硬性無機膠凝材料。石灰是用石灰石、白云石、白堊、貝殼等碳酸鈣含量高的產物,經900~1100℃煅燒而成。石灰是人類最早應用的膠凝材料。石灰在土木工程中應用范圍很廣,在我國還可用在醫藥方面。為此,古代流傳下以石灰為題材的詩詞,千古吟頌。
主管單位: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中冶焦耐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主編:王曉陽(副主編)
ISSN:1673-7792
CN:21-1544/TQ
辦刊宗旨:總結、宣傳和推廣耐火材料與石灰領域的國內外最新科
技成果,報道耐火材料與石灰生產、科研中具有方向性、前瞻性的問題,有針對性地介紹國內外先進的科技成果、應用技術及相關的技術裝備,及時報道國際上的耐火材料和石灰發展信息,反映世界耐火材料和石灰的發展趨勢。讀者對象:冶金、鋼鐵行業、耐火材料、石灰、玻璃、陶瓷領域及其相關行業的管理人員、科研人員、生產操作人員及高等院校相關專業人員等。
期刊欄目:
綜述
生產使用
理論研究
冶金設備
科技信息
閱讀范文:礦業工程論文征稿國務院黃河分水方案
摘要:國務院八七年黃河河川徑流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南水北調西線生效前的黃河開發規劃利用調度的根基,由于25前的現狀與預測的基礎上進行的分水,其局限性不言而喻,如山西省因能源發展分配43.1億 m3現僅使用15億 m3。隨著中、東線南水北調2015年前實施以及西線未來還不確定性;同時國務院2010年批復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黃河水量由國務院八七批復的580億m3到減少到現在的535億m3;流域各省區已對國務院分水按干流與支流和地市進行了細化。綜之,有必要對八七分水中維持總量基本不變做必要的完善與調整:青海省屬于三江源生態保護區,提供了黃河水量的一半以上,當年僅分配14.1 億m3,建議給予生態環境用水3億m3;寧夏、內蒙古屬于少數民族和國家優先發展地區,同時也是西北荒漠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其用水量早已超指標,兩自治區采用水權轉換措施解決工農業和城鄉用水矛盾,為了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治理,建議給予兩自治區各5億m3水;上述增加水量由富余省份及核減河北天津20億m3水量解決。建議調整的水量首先用于生態環境建設,特別是改造西北荒漠化地區,如寧夏、內蒙古兩自治區與河套地區相鄰的毛烏素沙漠、庫布其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騰格里沙漠的荒漠化治理。提議省區之間可采用水權轉換方式解決余缺不均問題。
關鍵詞 國務院八七分水 水權調整 優化完善 生態補償 省區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