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職稱有指標嗎?有的,一般就是指給幾個名額,這也是導致職稱評審難的原因之一。晉升職稱滿足條件只是初步,并不是說滿足條件就能評上職稱,還要看是否拿到晉升指標。本文我們一起來研究下晉升指標。
評職稱對職稱申報人來說,大家都早已湊夠條件,甚至有的人的條件綽綽有余了,但指標有限,十分十分地有限,晉職稱并不簡單。比如說某個單位符合晉升小學高級職稱條件的有40人,但當年下發的晉升指標只有6個,那么這滿足條件的40人就要搶著6個指標。隨著每年夠條件的人越積越多,而每年的晉升指標增加有限,連年競爭是越來越激烈的。很多人到退休也不一定晉升成功。
晉升職稱的指標是怎樣分配的呢?職稱指標是指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結構比例。在開展職稱工作的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實行結構比例控制。
事業單位現聘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結構比例未達到控制標準的,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分別按每年2%、3%左右的增幅逐年逐步到位;超過控制標準10個百分點以內的,按照“退二進一”進行審核;超過控制標準10個百分點以上、15個百分點以內的,按照“退三進一”進行審核;超過控制標準15個百分點以上的,原則上當年不再審核申報職數。
審核時,事業單位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有空缺的,可適當增加低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職數。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結構比例超過控制標準的,應適當減少低一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職數。
綜上,隨著職稱等級越高,晉升指標越少,而晉升的競爭更激烈。很多人的能力水平達到了,評職稱條件也滿足了,但就是無法拿到晉升指標,只能每年都去評職稱,準備評職材料。如果您在評職稱材料方面準備不足,歡迎在線咨詢,我們為您提供幫助。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