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穎的課題有什么困難?課題研究要具有新穎性,避免重復性。有創新性的課題才能獲得立項的機會。課題想創新并不容易,可以采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與消化吸收再創新。下面我們看看課題新穎的困難和解決辦法有哪些。
1. 部分課題選題不夠新穎,問題導向不明,缺乏時代性
新穎的選題一般包括四類:
一是尚無人涉足的研究領域或選題;
二是學科前沿的理論探討;
三是老問題的新研究視角、新材料發掘或新技術、新方法的運用;
四是海外新理論、新觀點的引進與推廣。
其中第一類最具創新性,屬于開辟新的研究領域或研究方向,甚至是創立新學科的研究項目,具有填補學術空白的價值,申報這樣的課題立項可能性最大。
因此,在確立選題前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文獻查閱和以往立項信息查詢,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從事重復性研究。同時,通過文獻查新和信息查詢,還可以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水平和現階段的研究熱點,這對于確定研究選題與研究方向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2. 概念不準或概念界定模糊;語言學術性不強
比如:XXX意識形態XXX之路XX人員利益沖突問題研究。要研究什么利益?政治利益?經濟利益?還是其他利益?這個選題就沒有詳細的說明。
3. 選題太大,涵蓋內容太多,或時間跨度太大專家感覺研究者無法駕馭
比如:明清XXX群體研究。這個選題時間跨度600年,如果沒有較為扎實的科研能力和豐富的前期成果,申報成功的可能性比較小。
4. 選題太小,涵蓋內容太少;
范圍太小且缺乏特色和深度,被同類課題所包含例如:XXX設計應用研究中原經濟區建設中XXX制度規范管理研究
5. 選題指向不明
比如:XXX制度若干問題研究,“若干”兩字就不規范。
6. 選題上缺少理論嵌入、地域嵌入、領域嵌入,不能體現申報者的比較優勢。
7. 選題缺少前期成果支撐
8. 選題意義
(1)對課題意義強調過分,沒選中的項目中有1/5的都強調諸如填補空白、在國內獨創等;
(2)意義過于宏觀,究竟有什么意義,看不出來;
(3)意義過于龐雜,僅意義一項就寫了1-2千字。因此,最重要的或者比較好的做法是對意義有具體說明,如在理論上或在實踐上究竟有什么意義,或對國家經濟發展有什么貢獻等。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