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成員分工是指課題組工作任務分派到個人,課題組成員分工是否科學合理,關系著課題研究工作能否順利進行,課題研究目標能否實現。課題組成員分工通常是每個人分配任務到細節,責任到人,那么課題組成員如何分工呢?
課題組成員分工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是比較籠統、含糊,其他成員無法參與研究工作。表面上看課題組成員都有分工,但事實上除了課題負責人外,其他人并不知道課題研究具體干什么,因此與其說是一個課題組的課題,倒還不如說是一個人的課題。其實際上就是課題負責人一個人進行研究工作,其他人“干瞪眼”,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是人為割裂了一項課題的整體性。課題研究,就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具有過程性和完整性。那么,作為課題組的老師們來說,每一個人都應該熟悉和了解該項課題研究整個過程的,并積極參與其中的問題解決和探索,從而提升課題組老師們的研究技能和專業素養。但上述的分工方式,人為地破壞了課題組其他成員參與到整個課題研究過程中來,無從知曉課題研究的整個過程,最多也不過干一點收集資料、設計問卷、統計數據等“雜活”。
二是合作比較困難。作為一項課題來說,分工是相對的,合作才是絕對的。之所以要組建一個課題組,其主要目的就是要發揮“團隊”的優勢,群策群力,共同承擔和解決共性的教育教學問題。但由于分工含糊不清、人為割裂式的分工,這導致了課題組成員不了解課題的進展情況和內容,因此成員之間也無法配合與溝通,即使定期的交流活動也是蜻蜓點水式的沒有什么實質性的內容。
三是課題研究側重于工作性,而缺乏研究性。如案例3中,李XX老師的主要任務“負責課題的總體策劃與實施及與兄弟院校的教研活動”、馮XX老師的主要任務“負責課題相關的教學調度及課題的推廣實施”、丁XX老師的主要任務“負責分析課題實施過程中學生接受的成效評價”、徐XX老師的主要任務“負責酒店專業實訓課的操作及應用”。不難看出,該課題的四名課題組成員都有分工,但我們發現其分工都是其工作內容,這似乎和研究沒有什么太大的關系。如此以來,這項研究就會浮于表面性,工作等同于了研究,研究也就不可能深入。那么,這樣的課題研究也就不會有太大的價值和意義。
課題之所以出現分工不合理的現象,這主要是課題組老師們沒有弄清楚其所要研究課題的內容,即不知道該課題主要解決哪些具體的問題,因此研究思路不夠明確和具體,這就直接造成了課題組沒法分工或者分工不合理的情況。
論文指導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
EI常見問題 >
SCI期刊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