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據計劃停電可控、可管性強的特點,結合網架標準、設備配置、饋線自動化、不停電作業技術,從配電網技術標準層面研究如何有效減少計劃停電的影響。以福建泉州市下屬百強縣石獅市的高可靠性示范區為例,總結歸納出建設網架堅強、適應不停電作業全面開展的網架結構及設備配置標準,進而形成適應消除計劃停電影響的配電網技術標準,并用以指導實際電網建設。
關鍵詞: 配電網; 供電可靠性; 計劃停電; 技術標準; 不停電作業
推薦閱讀:《鞍山師范學院學報》由鞍山師范學院主辦,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
1 引言
從石獅市的供電可靠性數據分析可知,2018年計劃停電對供電可靠性指標的影響達70%,且與故障停電相比較,計劃停電具有更強的可管、可控性,提升空間也更大。隨著電網的不斷發展和供電可靠性需求的提升,如何有效減少計劃停電的影響,是提升供電可靠性的關鍵所在。
本文圍繞實現用戶零停電感知這一核心目標,從配網技術標準入手,深入開展相關研究,制定完善標準,著力打造零停電感知示范區,并形成可在全市推廣應用的成果,為早日建成“安全可靠、優質高效、綠色低碳、智能互動”的一流城市配電網打下基礎。
2 中壓配電網技術標準
2.1 中壓網架標準
石獅市全域為B類供電區,零停電感知示范區的中壓配電網目標網架結構見表1。
表1 10kV配電網目標電網結構推薦表
2.2 中壓線路分段及容量控制
容量控制是供電安全標準的一項重要內容,適宜的線路容量和分段容量,能縮小停電范圍;在故障的狀況下,還能快速隔離故障,恢復非故障段負荷。
2.2.1 中壓線路容量控制
單回線路的最大供電能力為:
滿足“N-1”情況下單回線路供帶負荷(線路負載率η,η=0.5):
配電變壓器的綜合配變負載率為β,則線路裝接配變容量上限為(同時率為λ):
因此,根據石獅市配電網情況,在測算過程中線路安全電流取490A,不同類型用戶的線路裝接容量建議值見表2。
2.2.2 分段容量控制
10kV線路的合理分段(電纜網的主干環網單元、架空網的一段主干線路)數為3~5段。另外,根據配電網規劃導則[1,3-4],供電安全標準中第一級供電安全水平的要求:中壓線路分段的負荷不宜超過2MW。因此,結合綜合配變負載率,可以測算得到中壓線路主干分段及分支控制原則如表3所示。
2.2.3 大分支線優化改造策略
為了更加高效的指導高可靠性示范區10kV配電網網架建設改造,實現零停電感知目標網架與配網現狀的深度融合,本文提出了適應現有電網網架的高可靠性示范區10kV配電網“主、次干層兩級組網模型”。該組網接線方式主干層關鍵節點清晰,建設和維護資源集中配置,配網運維工作量有效減小;分支層合理切分負荷,環形回路便于故障時正常負荷轉供電,故障影響范圍小。
2.3 配電級數控制
中壓配電級數一般不超過三級(配電網層級劃分見圖4)。對于存量電網,配電級數為5級及以上的,應立項解決。
2.4 饋線自動化
零停電感知示范區饋線自動化采取集中式或智能分布式,通信方式以光纖通信為主,無線通信為輔。
(1)適用范圍
速動型分布式饋線自動化(以下簡稱“速動型分布式FA”)主要應用于對供電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城區電纜線路。適用于單環網、雙環網、多電源聯絡、N供一備、花瓣形等開環或閉環運行的配電網架。
(2)布點原則
配電主干線路開關全部為斷路器時,若變電站/開關站出口斷路器保護滿足延時配合條件,可配置速動型分布式FA。
2.5 中壓配電設備標準
中壓配電設備主要標準[1-4]:
(1)電纜線路:中壓線路主干線電纜截面不宜小于銅芯300mm2,分支線電纜截面不宜小于150 mm2。
(2)環網柜:變壓器單元保護宜采用負荷開關-熔斷器組合電器,出線間隔接入變壓器容量超過1250kVA時宜配置斷路器及繼電保護。
(3)箱式變電站:一般配置單臺變壓器,采用一組環網柜,配出一般采用負荷開關-熔斷器組合電器用于保護變壓器,變壓器繞組聯結組別應采用Dyn11,變壓器容量一般不超過630kVA。
3 低壓配電網技術標準
3.1 低壓網架標準
380/220V配電網接線模式有輻射式和聯絡式兩種結構,低壓配電網實行分區供電,應結構簡單、安全可靠,故一般采用輻射式結構。
3.2低壓配電設備標準
低壓配電設備主要技術標準如下[1-4]:
(1)低壓架空線路:主干導線截面不宜小于120mm2,支線導線截面不宜小于70mm2。
(2)低壓電纜線路:干線截面不宜小于240mm2,也可采用相同載流量的鋁芯或鋁合金電纜。
(3)低壓電纜分支箱:低壓電纜分支箱饋出回路數不宜超過6路,殼架宜選用額定電流250A、額定短時耐受電流不小于10kA、熔斷器極限分斷能力不小于30kA。
4 適應零停電感知的配電設備配置標準
4.1 中壓快速接入設備配置
針對環網箱,提出了應急接口的差異化建設改造需求。若分支環網箱有供帶負荷,特別是有重要用戶的分支環網箱,宜預留一個10kV備用間隔作為不停電作業接口,便于不停電作業接入。
4.2 低壓快速接入設備配置
針對配電室,提出了低壓應急接口的建設改造需求。對于新建配電室,應具備應急接入單元接口,滿足應急電源快速接入要求。對于現有配電室,優先選擇重要用戶、生命線工程用戶或其他有保供電需求的用戶改造安裝接入裝置;應根據用戶性質、應急供電時間要求、配電站位置、配電站現場條件、應急發電車進入通道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慮選擇應急發電車接入裝置具體形式。
5 結束語
本文根據計劃停電可控、可管性強的特點,結合網架標準、設備配置、饋線自動化、不停電作業技術,從配電網技術標準層面研究如何有效減少計劃停電的影響。以福建泉州市下屬百強縣石獅市的高可靠性示范區為例,總結歸納出建設網架堅強、適應不停電作業全面開展的網架結構及設備配置標準,進而形成適應消除計劃停電影響的配電網技術標準,并用以指導實際電網建設。
參考文獻:
[1]DL/T 5729-2016, 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S].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6.
[2]DL/T 599-2016, 中低壓配電網改造技術導則[S].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6.
[3]Q/GDW 1738-2012, 配電網規劃設計技術導則[S]. 國家電網公司, 2012.
[4]Q/GDW 10370-2016, 配電網技術導則[S]. 國家電網公司, 2016.
[5]李天友,林秋金,陳庚煌. 配電不停電作業技術[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3.
[6]國家電網公司運維檢修部組.10kV電纜線路不停電作業培訓教材[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13:1.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