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司所生產的標準罐和大型工程儲罐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需要定時采集產品在抽真空過程中的真空數據,此前一直采用人工手動采集的方式進行,即操作人員趕至現場,將真空表連接到產品規管后讀取真空值,效率低下,且抽真空異常停機次數較多,抽真空異常停機原因無法有效分析,出現故障后無法第一時間得到信息。為解決此問題,本文設計了一套基于PLC-HMI和無線I/O模塊的分布式真空數據采集系統,本系統的設計與應用,實現了真空數據的自動采集、生成報表,且真空值出現異常時自動輸出報警,提高了抽真空作業生產效率,保證了產品的及時交付,具有良好的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PLC;HMI;真空傳感器;無線模塊;分布式I/O
0 背景
公司所生產的標準罐和大型工程儲罐在生產制造過程中,需要定時采集產品在抽真空過程中的真空數據,抽真空作業為人工手動采集,具有如下局限性:l人工6h/次到現場采集真空數據,出現故障后無法第一時間得到信息,導致產品真空丟失,須重新抽真空作業,影響產品交付;l人工采集真空數據不具有實時性和連續性,往往故障發生時段區間的真空數據并沒有記錄,對故障原因無法進行有效分析;l以公司產量最大的60m?產品為例,產品抽真空過程平均需要進行10天,那么須進行真空數據采集40次/臺,存在大量重復性工作。
1 系統需求分析
經過前期生產需求調研,現場最大負荷為20臺產品同時進行抽真空作業,分布于廠區A、B、C、D四個區域(見圖1),其中A區域為標準罐產品12臺,而B、C、D區域為工程罐產品共計8臺。須新增一套PLC-HMI分布式控制系統采集數據,由于區域跨度大,若采用硬線線纜連接,施工難度大,成本也非常高,故宜選用無線I/O模塊來實現真空數據采集。
2 系統架構設計
菲尼克斯電氣的Wireless I/O是數字量或模擬量I/O信號無線傳輸的理想解決方案,并且是在過程和控制技術中進行I/O通信的理想之選。Radioline系列產品是適用于大型系統的全新無線系統。其主要特點為:只需通過指輪撥碼,便可在無需任何編程的情況下進行極其簡單的輸入和輸出分配。Radioline可發送I/O信號或串行數據,因此用途極廣,也可以通過Modbus RTU傳輸協議直接連接到控制器上。我們選用Radioline-2.4 GHz無線收發器,帶RS-232/RS-485接口,并使用I/O模塊進行擴展,RSMA(孔式)天線連接,支持點到點、星形、網狀網絡最多250個工作站,范圍可達5 km(視線清晰)。
對于PLC-HMI系統的搭建,我們選用了性能穩定、可靠的AB 1769-L30ERM控制器,HMI則采用Red lion G306A。另外,真空傳感器則是選用與產品DV-6規管匹配的DAVC-6型真空計,均是HASTINGS公司產品。
由于A、D區域產品為室內作業,而B、C區域產品為室外作業,20臺產品抽真空作業具體位置在區域內要求可變動,所以須將20套無線發送端安裝在可移動式工裝小車上。考慮到車間建筑及罐體的阻隔會減弱無線信號強度,我們采用2套無線接收裝置來接收20套無線發送端發出的信號,如圖1所示,在I車間室內A區域附近布置1套接收裝置(圖1所示五角星I),用于接收12臺產品數據信號,而B、C、D區域所需無線信號覆蓋面積更大,我們將接收裝置折中布局(圖1所示五角星J),將其安裝于J車間南面外墻的登高平臺上,這樣既能接收到B、C等室外區域的無線信號,也可以接收到室內D區域的無線信號,且登高平臺方便日后維護。
綜上,我們系統架構如圖2所示, A區域接收裝置I集成于主控電柜上,將模擬量信號直接輸出至PLC,而B、C、D區域接收裝置J與PLC的分布式I/O模塊Point IO集成于控制箱上,安裝在J車間外墻平臺上,通過光纖連接至I車間主控電柜,接收裝置輸出的模擬量信號經過Point IO,再傳輸至PLC。作為中控核心的PLC將以上2個接收裝置的20路真空數據信號加以運算控制,并在HMI上顯示。
3 無線系統設計
3.1硬件配置
系統中2套無線系統可視為子系統,暫且稱之為子系統I和子系統J,它們均由無線收發器、IO擴展模塊、全向天線、天線電纜、電涌保護器等元件組成,考慮到室外雨水環境要求,天線選型上應分別來考量,故室外發送器天線選用了防護等級為IP68且耐腐蝕的RAD-ISM-2459型全向天線,而室內發送器天線選用了較為廉價的ANT-OMNI-2459型全向天線。接收器天線則選用帶安裝托架和桿夾的RAD-ISM-2400-ANT-OMNI型全向天線,并且可安裝長3m的天線延長電纜RAD-CAB-EF393來調整安裝高度,以更好地接收無線信號。天線的選型如圖3所示。
3.2硬件組態
Radioline無線系統硬件組態是利用PSI-CONF組態軟件和指輪撥碼完成的,2套子系統須分別設置。將子系統接收器作為主站,發送器作為從站,主站的地址必須為01,將其指輪撥碼設置為01,其余從站地址的設置區間為02-99,為了方便記憶和維護,我們將子系統I的12個從站地址設置為11-22,將子系統J的8個從站地址設置為23-30,并將各從站設備指輪撥碼設置為相應的數字。
2套無線系統需要同時運行,并且彼此相距較近,為了將無線系統分開,應該選擇不同的RF頻帶和網絡ID。我們將子系統I的頻帶設置為4,網絡ID設為1;將子系統J的頻帶設置為6,網絡ID設為127。由于A區域標準罐抽真空作業時較為集中,視線比較清晰,我們將子系統I的網絡設為星形,將無線電接口的數據速率設置為125 kbps;而B、C、D區域工程儲罐抽真空作業時相對分散,我們將子系統J的網絡設為網狀,同時為了降低工程儲罐龐大的體積對無線信號視線遮擋的影響,我們將8個從站設置為中繼從站,并將無線電接口的數據速率設置降為16 kbps,提高了無線模塊接收器的靈敏度,因為低數據速率實現的接收距離要比采用高數據速率時更遠。
4 PLC-HMI系統設計
本系統是基于PLC-HMI控制系統開發的,PLC可將無線系統采集的真空數據信號自動處理,通過HMI進行人機交互。操作人員在現場完成連接產品、放置發送器工裝小車等準備工作后,僅需在HMI上錄入相關信息并啟動對應編號埠的采集系統,作業結束后則關閉該系統,期間無需頻繁地往返于現場做例行真空數據采集。按照生產工藝要求,我們設置了每6小時自動采集一次真空數據,也可人工隨時采集,且系統后臺以1s/次的頻次記錄真空數據,并存儲于HMI的CF卡中。
本系統接入公司局域網,可通過HMI的Web服務器功能進行Web訪問HMI遠程界面和后臺記錄數據,進而對真空異常進行有效的分析。
本系統通過PLC控制程序自動分析真空數據,每10分鐘進行比對一次,如果真空數據上升過快則視為異常,或者發送器出現電源故障導致斷電,這時會觸發主控柜聲光報警,并通過HMI郵件管理功能發送郵件至相關人員郵箱,及時有效地避免產品真空丟失。在完成抽真空作業后,真空數據記錄報表也將自動發送至相關人員郵箱。
5 結論
本系統的設計與應用,成功實現了公司的標準罐和工程罐抽真空作業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真空異常報警功能可滿足抽真空故障停機快速響應的要求,避免了產品延誤交期;真空數據報表以.CSV格式郵件發送,并支持Web訪問和下載真空數據記錄,便于歸檔管理,提高質量追溯效率;自動采集功能則大幅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如減少工程罐真空數據采集操作人員登高作業38次/臺,降低安全風險同時也減輕了雨雪、寒冷或炎熱天氣下的勞動強度。隨著本系統在公司的推行應用,生產排班已取消了夜班,對于大型深冷壓力容器制造行業,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推薦閱讀:什么出版社接收電力相關的書稿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