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主要介紹了電機吊座焊縫焊接質量提升的工藝改善方法。從現場的空間結構、焊接位置等方面對焊接缺陷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根據分析提出了相應的改善方法,有效解決了電機吊座焊縫焊后的“氣孔”、“未熔合”等缺陷焊接缺陷等問題,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關鍵詞:電機吊座;氣孔;焊接
隨著現代鐵路客運時速逐步提升,載客量和運輸量逐步增大,對軌道交通裝備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焊接構架作為轉向架的支撐骨架,承受從車底到車輪、從輪軌到車體的各種作用力,在運行中承受較大的載荷,因此其產品質量是保證列車安全運行的重中之重[1]。電機吊座在車輛運行當中作為電機裝配的受力支撐位置,其焊接質量更是產品安全的重要保障。如何提高電機吊座狹小空間焊縫產品質量成為研究的重要課題。
1工藝現狀及焊接缺陷問題分析
電機吊座各焊縫采用MAG焊方式焊接,焊絲使用CHW- 55CNH,打底焊焊接電流190-210A,電壓為23-25V;填充、封面焊焊接電流為240-280A,電壓為23-25V。電機吊座的拉桿座與圍板連接處空間位置狹小,墊板(二)與加強板(四)之間組裝的尺寸為6mm,日常使用的350型號噴嘴與500型號噴嘴均無法進行焊接,需使用手工電弧焊進行焊接,易造成墊板(二)咬邊,且不易修復。墊板(二)的厚度為16mm,焊接時桿伸過長氣體保護不好,易產生氣孔。位置①②焊縫不僅位置狹小,而且結構較為復雜,位置③處間隙為6mm,焊前擺動較為困難且直接造成墊板(二)咬邊,墊板(二)的厚度為16mm,焊接時可達性差,干伸長過長氣體保護不好,易產生氣孔。
2焊接工藝改善
為降低電機吊座狹小空間焊接作業難度,消除因拉桿座與圍板連接處狹小空間帶來的焊接可達性差問題,從焊接裝備、焊接位置等角度出發開展攻關優化,提出如下措施:
2.1更換焊槍噴嘴
根據拉桿座與圍板連接處焊接空間位置,將焊槍更換為錐形噴嘴,焊接時能夠深入到焊縫根部,增強可操作性,在保證良好的焊接保護基礎上,控制合理的焊絲干伸長消除未熔合、未焊透等焊接缺陷,提高焊縫質量。
2.2改變焊接位置
改變焊接位置,原有PC位置焊接受限,人員操作難度較大,焊槍不易行進擺動。設計焊接夾具對工件進行夾持,使用二軸轉臺將工件焊接調整到PB位置,降低操作難度,有效預防焊接缺陷產生。
2.3規范過程輔助作業要求
當出現點固焊點或正式焊段凸起嚴重時,必須將焊點打磨平滑或呈凹形才能進行第一層焊接。若定位焊熔入正式焊縫中,需將定位焊點兩端磨出斜面并與正式焊縫圓滑過渡。層道間嚴格進行層間清理,焊縫焊后必須徹底清除藥皮、焊豆等雜質后方可進行下一層的焊接[2]。
3改進效果
經一系列攻關措施優化為現有焊接方式并推廣應用于現車作業后,對后期鞏固期焊接缺陷進行統計,焊接合格率得到大幅提升,由原來的80%提升至98%,大大減少了電機吊座焊接“氣孔”、“未熔合”缺陷,焊接質量提升顯著。
4結論
通過系統分析、指定措施,從焊接裝備、焊接位置等角度、過程管控等多角度進行優化,成功提升了電機吊座狹小空間位置焊接質量,有效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俞尚知.《焊接工藝人員手冊》[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
[2]陳祝年.《焊接工程師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