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學報
《作物學報》(月刊)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作物學會和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有關作物科學的學術期刊。
1.雜志簡介
前身可追溯到1919年1月中華農學會創辦的《中華農學會叢刊》, 后相繼改名為《中華農林會報》、《中華農學會報》、《中國農業研究》和《農業學報》, 1962年改為現名《作物學報》。主要刊登農作物遺傳育種、耕作栽培、生理生化、生態、種質資源、谷物化學、貯藏加工以及與農作物有關的生物技術、生物數學、生物物理、農業氣象等領域以第一手資料撰寫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簡報以及專題綜述、評述等。[1]辦刊宗旨是為繁榮我國作物科學技術、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加速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服務。讀者對象是從事農作物科學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大專院校師生和具有同等水平的專業人士。
《作物學報》封面《作物學報》從1999年起連續1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學術期刊專項基金”的資助。2006—2011年連續6年獲“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項目(B類)”資助。從2002年起連續9年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授予“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稱號。2011年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提名獎, 2005年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提名獎”。2009年被中國期刊協會和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授予“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據北京大學圖書館編著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和2008年版)登載, 《作物學報》被列在“農學、農作物類核心期刊表”的首位。2008年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授予“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2009年和2011年被武漢大學中國科學研究評價中心授予“中國權威學術期刊(A+)”稱號。
《作物學報》被多個國外重要數據庫和檢索系統收錄,如: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AGRIS數據庫、美國《生物學文摘》(BA)、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中心(CABI)的《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CABA)和《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數據庫、英國《食品科技文摘》(FSTA)、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日本科學技術社數據庫(JST)、俄羅斯《文摘雜志》(AJ of VINITI)、愛思維爾的Scopus數據庫、美國《烏利希期刊指南》(Ulrich PD)和波蘭哥白尼索引(Index of Copurnicus)等。
在國內,收錄《作物學報》的重要數據庫和檢索系統有: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精品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農業科技文獻數據庫、中國生物學文獻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農業文摘》等。
《作物學報》擁有由122位本領域知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陣容強大的編委會,其中有兩院院士25人,海外編委15人。本刊依靠嚴格的同行評議制度保障刊出論文的學術水平,所有刊登的文章須經兩或三位同行專家審閱再經常務編委終審。
《作物學報》為完全開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建有獨立網站和全文數據庫。向讀者免費提供“最新錄用”、“當期”及自1962年創刊號起“過刊”的全文(PDF格式),網上全文比印刷版本提前2個月。本刊網站具有“作者在線投稿”、“專家在線審稿”、“作者在線查詢”等功能,目前從收稿、審稿到修改稿均在線傳送,大部分編輯流程在網上進行。
2.主要欄目
研究論文
綜述
研究簡報
3.獲獎情況
國家期刊獎提名獎(05第三屆)
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5)
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04)
4.期刊信息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主辦單位:中國作物學會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ISSN:0496-3490
CN:11-1809/S
出版周期:月刊
語言種類:中文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11)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Pж(AJ) 文摘雜志(俄)(2011)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