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雙月刊)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學術科技期刊(學報級),創刊于1995年,1999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是我國應用生物學和環境生物學的核心刊物。本刊編輯部編排,成都市郵政局發行;植物生態學家、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吳寧任主編。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辦刊宗旨:交流國內外生物學及相關學科領域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和新進展,加強生物科學研究為國民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務的功能。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學科定位:生物學及相關學科中的資源開發利用與可持續發展、環境整治、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以及在農、林、牧、醫、能源、輕工、食品等領域的生物學研究。報道內容:應用生物學和環境生物學及相關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包括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和本刊邀約的綜述或述評。讀者對象:生物學及相關學科的科研人員、大專院校師生和科研管理干部。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雜志收錄情況:
CA 化學文摘(美)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Pж(AJ) 文摘雜志(俄)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文獻綜述、簡報、專題研究
應用與環境生物學報雜志投稿征稿要求:
1.論文研究應取得突破性進展或具有獨創性觀點(綜述),全文表達應緊扣主題、條理清晰、詳略得當、科學準確,在提供研究論據及成果、觀點等重要信息的基礎上務必簡潔表達。文章長度嚴格控制在8個版面內(綜述和研究論文)、4個版面內(研究簡報)。中文稿件附英文題名、作者、單位、摘要和關鍵詞,國內英文稿件附中文題名、作者、單位、摘要和關鍵詞。稿件按書寫順序由題名、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中圖分類號(CLC)、上述內容相應的英文部分、正文(含結論性圖表)、致謝、文獻、支持性圖表等組成。作者須自行邀請科技英語專業人員或者英語為母語人士幫助修訂全文的英文部分,包括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和圖表英文、英文正文等,務必保證英文表達正確流暢。
2.題名應準確、簡明。作者是稿件內容的主要責任者。研究論文摘要采用結構式,必須依次包含“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要素,其中“目的”簡要介紹研究背景、目的和主題(避免常識及與題目重復),“方法”描述研究的原理、對象、材料、條件、實驗設計和統計學方法等,“結果”適當詳細地提供研究得到的重要數據和主要結果(含統計學處理結果;具有創新點),“結論”簡明表達研究的主要結論性觀點、應用評價和啟發建議等(避免夸大)。綜述摘要必須包含“背景—綜述和列述—結論與展望”三要素,其中“背景”簡要介紹研究背景和主題,“綜述和列述”包含全文概述、進展列述和重點研究適當詳述,“結論與展望”要有觀點、評價和建議等實質性內容。中、英文摘要內容要一致。為提升論文國際影響,務必盡量充實和完善英文摘要內容。英文摘要字數要求不少于200、不多于500字。關鍵詞應具有主題性、科學性、概括性、規范性以及高檢索概率和利用效率,中、英文關鍵詞一一對應。
3.研究論文“前言”簡要說明研究背景、存在問題(即與前人工作的關系)以及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即研究設想、方法、實驗設計及預期結果和意義)。“材料與方法”應具足夠信息和重復操作性。“結果”對研究結果進行介紹、描述、說明;重要結果用原始數據,一般性結果用總結數據(如平均值、標準偏差)或轉換數據(如百分數),正確進行統計分析。“討論”將結果與自身研究目的和他人研究結果進行比較、闡釋和推斷;“結論”指出結論性觀點、成果應用前景和局限及進一步研究方向。
4.圖表應具必要性和自明性。中文稿件的圖表采用中、英文對照或直接使用國際通用符號。圖表應隨正文文字恰當位置提及后出現。確需出現全國地圖的,須按照國家測繪局、地圖出版社最新標準底圖并遵照國家地圖使用規定繪制;全國地圖必須要有南海諸島和釣魚島、赤尾嶼等。
5.參考文獻選用原則為充分必要、密切相關、公開出版、完整準確、親自閱讀,對于領域內經典論文、近期重要研究成果和本刊曾發表過的相關論文應充分引用,避免隨意轉引、過度自引、故意漏引等。未公開文獻以腳注方式使用。
6.稿件具體寫作規范參看本刊論文模板,對稿件內容的詳細要求參看稿件要求。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