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簡介:
《人民調解》(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司法部主管、法律出版社主辦、中華全國人民調解員協會協辦的基層司法行政工作指導刊物。始終以“面向基層,服務基層”為辦刊宗旨,面向全國人民調解員、鄉鎮(街道)法律工作者、司法助理員和各級司法行政基層工作管理部門,積極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介紹基層司法行政戰線上的先進人物和工作經驗,交流重要的工作信息,傳播與基層司法行政工作緊密相關的各種科學、文化知識。
《人民調解》指導基層依法、正確開展各項業務工作。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知識性和可讀性,是基層司法行政工作者的良師益友。主要有高層信息、人物長廊、經驗交流、司法所建設、法律服務、調解故事、回歸綠洲、信息之窗等欄目。目前,期發量17萬,現有編輯、記者、發行廣等員工10人。
期刊欄目:
人物長廊、基層紀實、經驗交流、調解故事、信息之窗、調查與研究、回歸綠洲、新招擂臺
期刊收錄: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人民調解讓醫療糾紛化于無形許曉蕾[1]
(12)發揮醫調委獨特作用 為群眾做好服務郝志學[1]
(14)以專業護航確保醫療糾紛調解成效陳婷[1]
(16)調解糾紛中應規避的幾個誤區涂勝波[1]
(18)一場持續五十年的房屋權屬糾紛張蕊[1]
(20)退一步海闊天空姜紅[1];王建霞[2]
(21)十平方米中的親情陶玲[1]
(23)生命的長度與寬度——記全國司法行政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四川省興文縣焚王山鎮調委會副主任彭傳忠洪勝[1];熊興權[2]
(25)奔走在田間的身影——追記江蘇省優秀人民調解員、如皋市江安鎮調委會副主任劉榮貴黃文龍[1];陸建梅[1];戴世燕[1]
行政法論文范文:鄉村社會糾紛解決的法律
論文摘要 傳統鄉村社會中,熟人社會的關系網絡決定了調解作為鄉土社會糾紛解決的主要方法。伴隨著城市化的深入推進,鄉村地區原有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一定形式的變化。這也影響到了鄉土社會糾紛及其解決。本文回顧了傳統鄉村社會糾紛的基本概念及特點,結合一起宅基地糾紛的個案進行法律分析,初步總結出現代鄉村社會糾紛解決的多元模式。
論文關鍵詞 鄉村社會,法律糾紛,宅基地,個案
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的深入發展及城市化的推進,我國社會的整體形態發生了較大變化。尤其,伴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傳統鄉土社會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逐漸瓦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基層村民進行獨立生產、生活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進而,鄉村基層自治組織的“管治”功能也進一步被壓縮。由此,以熟人社會為特征的村落共同體逐漸被“陌生人”社會所取代。理論界及實務界也開始對鄉規民約以及以此為基礎形成的糾紛解決方式,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懷疑。那么,在現實鄉村糾紛中,糾紛解決的模式如何?現代法治在糾紛解決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而這,就是本文筆者想要探討的法律問題。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