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雜志簡介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雙月刊)(原《農村生態環境》)創刊于1985年,是全國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生態與農村環境保護領域的研究動態與方向、理論與方法、科研成果與進展。主要讀者對象: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研究以及農林、自然資源開發等相關專業的科研、教學、管理人員。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收錄情況/影響因子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化學文摘(網絡版)、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地學數據庫、文摘與引文數據庫、生物學文摘(預評)、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數據庫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
1996-2011年連續5屆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11))
2、南大核心期刊:
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2—2013)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3、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擴展版)
4、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5、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6、影響因子:
截止2015年萬方:影響因子:1.325;總被引頻次:1705
截止2015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1.547;綜合影響因子:1.122
7、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全國優秀環境科技期刊
江蘇省優秀期刊
8、偏重的研究方向:生命科學、生態學、污染生態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農學基礎與作物學、環境化學、群落生態學、種群生態學、化學科學、污染生態化學、景觀與區域生態學
9、投稿錄用比例:50%
10、審稿速度:平均2.42857個月的審稿周期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欄目設置
研究論文、研究簡報、專論綜述、學術研討、動態信息、經驗交流、書刊評價。
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雜志社介紹
1、來稿要求文字通順、條理清晰、數據可靠、論點明確。學術論文與綜述文章全文一般不要超過8000字,研究簡報一般不要超過4000字。文稿編寫格式順序為:“文題”—“作者(所有作者工作單位全稱,大專院校需注明院系或專業,所在省市、郵政編碼)”—“摘要”—“關鍵詞”(以上附相應英文)—“分類號(中圖分類號,1~3個,置于中文關鍵詞的下一行)”—“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第1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省×市),職稱,學位及研究方向]。動態、簡訊類文章務求簡明。
2、印刷版和電子版投稿均可,提倡通過電子郵件投稿。來稿請在附頁注明詳細聯系地址、電話、E-mail,稿件通過E-mail發來后,編輯部會在5個工作日內回復作者,如果未收到回復,請與編輯部聯系。本刊稿件審閱采用匿名制,作者投稿時可向編輯部推薦同行審稿專家。
3、參考文獻只列入直接引用的。采用“順序編碼標注制”標注。非正式出版文獻請勿引入,需要標注的,可以腳注方式給出。參考文獻主要著錄格式如下:
a.普通圖書(包括專著、教材等)、會議論文集、資料匯編、學位論文、報告(包括科研報告、技術報告、調查報告等)、參考工具書(包括手冊、百科全書、字典、圖集等)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其他責任者(譯者).版次(初版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b.期刊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c.報紙文章
[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d.析出文獻
[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原文獻題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e.標準
[序號]、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
f.電子文獻
對于載體為磁盤(DK)、磁帶(MT)、和光盤(CD)等的文獻,將對應的印刷版的[文獻類型標識]換成[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對于載體為聯機網絡(OL)的文獻,除了將對應的[文獻類型標識]換成[文獻類型標識/載體類型標識]外,尚需在對應的印刷版著錄項后加上發表或更新日期(加圓括號)、引用日期(加方括號)和電子文獻的網址.如:
[1]萬錦坤.中國大學學報論文文摘(1983—1993)[DB/CD].英文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
[2]蕭鈺.出版業信息化邁入快車道[EB/OL].(2001-12-19)[2002-04-15].
對于主要責任者(作者、譯者、編者等)一項,責任者為3人或少于3人應全部寫出,之間用“,”分隔;3人以上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相應的文字如“etal”;用各種文種書寫的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外國人的姓字母全大寫,名縮寫為首字母(大寫)。各類外文文獻的文后參考文獻格式與中文相同,其中題名的首字母及各個實詞的首字母應大寫。文獻類型標識:普通圖書M,會議論文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準S,匯編G,參考工具書K,數據庫DB,電子公告EB。中文參考文獻請不要譯成英文著錄。
4、圖、表要精選,設計合理,具有自明性,勿與文字敘述重復。插圖要求線條均勻,主輔線分明。圖寬為6.5cm或14cm,計算機繪制,圖中文字采用6號宋體。表格采用三線表。圖題、表題附相應的英文。
5、對不符合本刊稿約要求的來稿,編輯部先將稿件退還作者修改,達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審,并以符合要求的稿件寄到時間作為收稿日期。
6、來稿一般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編輯部一般在收到稿件4個月內通知作者稿件處理結果(雙方另有約定者除外)。作者修改稿件通過E-mail發來后編輯部會回復確認,如果未收到回復,請與編輯部聯系。作者修改稿件在2個月內未返回,且未及時申明理由者,按自行撤稿或重新投稿處理。
7、來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多投。稿件刊登與否由編委會最后審定。各類資助研究項目論文,請注明項目來源及課題編號。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院(部)級重大資助項目等優秀創新論文,本刊將優先安排發表。
8、編輯部有權對刊登文稿進行文字上的增刪和修改。稿件一經采用,將收取版面費。稿件發表后按本刊標準酌付稿酬。
9、作者來稿發表后,文章署名權歸作者所有,其編輯版權屬本刊所有。本刊被有關數據庫收錄并入編《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凡不同意自己論文被收錄或入編、入網的作者請在投稿時聲明。作者的著作權使用費與本刊稿酬一次性付給,不再另付。
10、本刊發表的論文,產文課題項目獲國家或院(部)級成果獎者,請及時與本刊編輯部聯系,提供獲獎復印件或單位證明,將可獲得當年度本刊合訂本一冊,以作紀念。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固氮藍藻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研究進展周伊薇;馮世偉;張定煌;盧玉真;黎華壽;賀鴻志 (193)
蘇南區域農田土壤和大氣顆粒中鎘和鉛含量及對水稻的貢獻研究徐蘭;周敏;袁旭音;汪宜敏;唐豆豆;張曉輝 (201)
岔口小流域AnnAGNPS模型參數敏感性分析婁永才;郭青霞 (207)
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路域生態系統外來植物危害風險評估易照勤;王洪峰;穆立薔 (216)
水淹脅迫對楨楠幼樹生長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響陳玉鳳;譚飛;胡紅玲;胡庭興;喻秀艷;周鑫;楊珊珊;張成浩; (224)
SCI期刊推薦 >
論文指導 >
職稱論文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