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礦業地質工作發展的研究
摘要:礦業地質工作對新形勢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但我國的礦產企業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和挑戰,礦業地質工作有著較大壓力,礦業發展的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礦業領域投資問題、礦產利用率問題、開采環境破壞問題幾個方面進行介紹,對礦業地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制定礦業管理標準化措施、通過技術標準提高礦業企業的資源利用率、減少礦產開采各環節過程的環境破壞等方面,提出一些解決建議。
關鍵詞:礦山地質;全球化;研究
《山西礦業學院學報》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1.引言
近年來我國經濟步人平穩發展狀態,經濟下行導致不同地區對礦產品需求有所減弱,資源供給形勢已較為嚴峻。在礦業發展的各項工作環節中,同時有資源供給能力缺乏,環境破壞問題較為嚴重的特點。我國不同地區礦產市場的萎縮影響了社會各界對礦業的投資,礦業企業通常沒有資金和技術實現對礦業地質勘查設備的更新,同樣也不能很好的維持礦山環境生態[1]。因此我國礦業企業要在一帶一路的影響下積極展開國際合作,實現礦業發展,和資源的高效利用。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充分利用相關科學技術,應用高新設備實現對礦業生產力的提高,以適應目前的時代形勢,提高我國礦業企業在國際礦業市場的競爭能力。
2.目前我國礦業發展問題
我國傳統礦業發展更多依靠市場供需量大、開采成本低、市場價格較低的特點。而近兩年市場需求下降,國際礦業領域發展舉步維艱,甚至停滯不前。但隨著大宗商品的價格上升,礦業即將出現反彈趨勢,礦業領域即將出現一個較好的發展時機。我國礦業要把握形勢,抓住發展機會,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廣泛的納入投資,實現礦業的經濟復蘇。我國傳統礦業發展受到了較大的限制,不能充分利用投資的情況下很難實現各方面的發展,特別是開采等環節對環境產生較大的破壞,不符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要求[2]。故需要為礦業企業更多的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依靠科技創新提高對資源的利用率,提高生產能力,同時協調礦產開發與生態文明之間的協調發展。
2.1礦業領域投資低迷
全球化趨勢不可逆轉,我國礦業由于管理方式差異,在國際合作中容易導致出現經濟糾紛的情況,進一步降低了競爭能力,導致礦業低迷。我國礦業企業需要進行礦產資源勘查通常會委托相關單位,隨后雇傭第三方進行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撰寫。而在國外,在進行可行性研究的過程中,讓其單位同時參與項目質量管理等內容,從而形成更為詳細的研究報告,研究報告隨后需經過當地政府部門的審批[3]。這兩個看似相似的過程區別在于,我國的礦業業主雇傭的第三方僅能給其提供意見參考,而不參與管理過程,而國外大多會將研究報告納入審批環節,同時進行參與。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同就導致了我國在國際上容易產生問題糾紛,導致了投資環境不被看好,投資吸引力不足,礦業企業就不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
2.2礦業企業資源利用率不足
我國的礦業企業大多為規模小,多為中小型企業,沒有擁有較好的開采設備和資源利用設備,同時科技創新、科技研發能力較弱,實現對技術瓶頸的攻克,一些困難問題不能夠及時的解決,同時有開采較為粗放,對礦產資源浪費較大,導致礦業資源沒有實現有效的利用,資源轉化率較低,我國礦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且目前國際形勢礦產品價格普遍較低,企業利潤受到一定影響,不能對設備進行更新,也就進一步降低了礦產資源的節約和資源綜合利用的能力。
2.3開采過程生態環境破壞
礦山的開采過程往往會占有大量土地面積,在開發的各環節中,由于資源消耗大,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破壞。礦山的不斷開采還會造成地質災害增加的風險,且由于對礦業企業的管理力度不足,故難以對其監督并進行有效的治理。
中小企業粗放的開采工作,廢氣廢物的隨意排放,進一步造成了礦區的生態破壞。在礦區較為集中的區域通常由于廢氣排放造成大氣酸堿度失衡,酸雨時有發生,對地表植被破壞較為嚴重。同時工業廢水中重金屬等物質含量較高,隨意進行排放就會對當地土壤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當地居民使用土地或水源染病風險上升,生命質量受到了威脅[4]。企業廢物堆放沒有進行有效的管理,容易導致廢物垮塌、白燃等各種危險。
3.發展礦業地質工作的策略建議
3.1實行礦業管理的標準化
標準化能夠在產業生產方式轉變中發揮重要作用,對技術水平、科技創新程度、節能減排等項目進行衡量,從而實現對中小型礦業企業進行有效監督,通過標準化的方式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更能有效的吸納資金注入,擴大企業規模。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共同發展。
中國一東盟礦業合作為國際礦業合作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臺,推進了不同國家的地質礦產業合作,同時增強了不同國家之間的礦業技術交流,因此我國礦業地質企業要更好的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機會[5]。
隨著經濟不斷發展,我國的儲量分類標準沒有進行有效的更新,目前的礦政管理、資源形勢分析不能夠跟上市場經濟的要求。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目前的分類標準的責任體系不明,內容與分類都較為落后,不能符合國際通用標準的要求,難以得到世界市場的認可。我國應該對目前現有的礦產資源儲量標準分類進行調整,標準更多參照目前的國際標準,更為符合國際慣例的要求。要加快對礦產資源儲量標準的分類更新,讓其更能夠適應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讓我國礦產業能夠更能好的走出去,提高礦產業的世界市場競爭能力,積極開發國際市場的潛在需求。
3.2提高技術標準與礦產資源利用率
要讓我國的礦業企業能夠滿足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產業要求,就必須對礦產資源開發中的標準進行重新制定,根據實際情況,刪除一些過時的標準,并在新的標準中不斷納入新技術與方法的相關內容,并對其進行領域內的不斷推廣和發展,從而促進礦業企業設備與管理理念的更新,提高我國礦業企業節能減排力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程度,并對礦山區域內進行綜合治理,更好的保護生態環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