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連續鋼構橋箱梁預應力混凝土的合攏段施工,結構復雜,受墩高、地形影響施工方案比較復雜。受混凝土的收縮徐變影響較大。合攏方案的選擇對施工成本及安全影響較大。本工程通過對合攏段方案的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關鍵詞:合攏段;成本;安全
0 引言
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隨著公路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一大批高墩大跨度連續鋼構孕育而生。連續鋼構合攏段施工質量成為連續鋼構的一個重難點。常規的邊跨施工方案存在安全系數低、成本高等缺點。
1 邊跨合攏施工方案
1.1 邊跨現澆段支座安裝
支座安裝工藝細則:
①在支座安裝前,應檢查支座連接狀況是否正常,但不得任意松動上、下座板連接螺栓。
②仔細檢查支座中心位置及標高后,用無收縮高強度灌注材料灌漿。
③采用重力灌漿方式,灌注支座下部及錨栓孔間隙處,灌漿過程應從支座中心部位向四周注漿,直至從模板與支座底板周邊間隙觀察到灌漿材料全部灌滿為止。
④灌漿前,應初步計算所需的漿體體積,灌注實用漿體數量不應與計算值產生過大誤差,應防止中間缺漿。
⑤擰緊下座板地腳螺栓,安裝完畢應后對支座進行檢查,并及時涂裝預埋板及錨栓外露部分表面,防止其生銹。
⑥根據線控單位提供的支座預偏量設置支座的預偏量。
1.2 邊跨現澆段與合攏段施工步驟
①采用掛籃系統安裝18、18’號塊模板、綁扎鋼筋、仔細調整掛籃標高,懸臂澆筑18、18’號塊混凝土,待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值的90%且齡期不小于7天后,張拉2*T18鋼束并錨固,真空輔助壓漿。
②緩慢向前移動掛籃,待掛籃外模端頭離18號塊前進方向梁端距離為1m時停止前移,臨時固定后錨及其他懸吊吊桿,拆除第3、4、5、6節模板(模板節數依次由上往下進行編號),消除墩頂段模板沖突。
繼續前移掛籃,安排人員在邊墩頂仔細觀察,待掛籃底模系統的前下橫梁及底模架離蓋梁邊15~20cm時停止移動掛籃,對掛籃后錨進行鎖定,檢查掛籃各錨固部位的穩固性;同步后移中跨端掛籃系統1m,并在中跨端采用水箱設置配重。
③掛籃底模放低至蓋梁頂,在原掛籃底模系統上直接鋪設雙拼[16槽鋼。雙拼[16槽鋼作為邊跨現澆段(除墩頂外的懸挑部分)及合攏段混凝土受力縱向分配梁計算如下(槽鋼鋪設數量及間距詳見圖1)。
④在墩頂與槽鋼之間鋪設?準32mm圓鋼作為滾鋼,滾鋼與雙拼[16槽鋼之間設鋼支墩作為脫模墊塊(設置鋼支墩按現場實際測量高度設置。鋼支墩作為脫模墊塊的同時也起到因蓋梁不平整調節標高的作用)。在雙拼[16槽鋼之間空隙處鋪設10*10方木用于固定底模竹膠板。鋪設1.2cm厚竹膠板作為底模板。
⑤邊墩墩頂設25號工字鋼立柱,掛籃主桁上、下縱梁均應接長與立柱相連,并設斜撐聯接。立柱下設?準32圓鋼滾軸。兩根立柱之間采用焊接16號工字鋼橫向聯接。(詳見圖2、圖3)
利用18'梁段腹板精軋螺紋鋼,鎖定抗剪限位板,以防掛籃主桁后錨精軋螺紋鋼因溫度升降而剪斷。
⑥調整校正模板標高并加固,安裝綁扎邊跨直線段和合攏段鋼筋及預應力管道。
邊跨墊石和支座組合高度為30cm,邊跨直線段墩頂部分底模采用“槽鋼+竹膠板”的方式,在雙拼16號槽鋼頂面縱橋向鋪設1.2cm竹膠板作為底模板,調整標高并固定。墩頂現澆段模板加固采用拉桿對拉,側模利用原0號塊中部模板進行改裝。
原邊跨現澆段(20'段)和邊跨合攏段(19'段)一次性澆筑。
⑦在邊跨端采用水箱配重,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同步卸載水箱內配重用水,保證配重用水重量卸載速度與混凝土澆筑重量加載速度同步;混凝土澆筑完成后,檢查底模處接長縱梁下邊和墩頂支撐立柱底端支撐情況,做適當調整。
推薦閱讀:哪能幫忙向施工技術期刊投稿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