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橋梁工程為土木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提高橋梁建設水平,就必須提高橋梁的施工水平。本文主要談談橋梁施工中混凝土的澆筑,首先介紹了混凝土澆筑施工的一般要求,然后介紹了鋼筋混凝土梁的就地澆筑和裝配式構件預制注意要點。
關鍵詞:橋梁,混凝土,澆筑施工
橋梁的混凝土施工是橋梁的修建過程中關鍵環節之一。橋梁施工中混凝土原材料的選擇、配合比、攪拌、運輸、澆筑和養護等工藝都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結構的力學性能和耐久性能,因此在施工中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都不能忽視,其中混凝土的澆筑施工對橋梁質量有重要的影響。
一、 混凝土澆筑施工的一般要求
澆筑混凝土前,應對支架、模板、鋼筋和埋件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符合設計要求后方可澆筑。模板內的雜物、積水和鋼筋上的污垢應清理干凈。模板如有縫隙,應填塞嚴密,模板內應涂刷脫模劑。澆筑混凝土前一,應檢查混凝土的均勻和坍落度。
自高處向模板內傾卸混凝土時,為防止混凝土離析,應符合下列規定:①從高處直接傾卸時,其自由傾落高度不宜超過2m,以不發生離析為準。②當傾落高度超過2m時,應通過串筒、溜管等設施下落;傾落高度超過10m時,應設置減速裝置。③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積高度不宜超過1m?;炷翍匆欢ê穸取㈨樞蚝头较蚍謱訚仓?,應在下層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澆筑完成上層混凝土。上下層同時澆筑時,上層與下層前后澆筑距離應保持1.5m以上,在傾斜面上澆筑混凝土時,應從地處開始逐層擴展升高,保持水平分層。
澆筑混凝土時,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搗實外,采用振動器振實,使用插入式振動器時,移動間距不應超過振動器作用半徑,的1.5倍;與側模應保持50~100mm;每一處振動完畢后應邊振動邊徐徐提出振動棒;應避免振動棒碰撞模板、鋼筋及其他預埋件。表面振動器的移位間距,應以使振動器平板能覆蓋已振實的部分100mm左右為宜。附著式振動器的布置距離,應根據構造物形狀及振動器性能等情況并通過實驗確定。對每一振動部位,必須振動到該部位混凝土密實為止。密實的標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在冒出氣泡,表面呈現平坦、泛漿。
混凝土的澆筑應連續進行,如因故必須間斷時,期間斷時間應小于千層混凝土的初凝時間或難呢過重塑的時間。混凝土的運輸、澆筑及間歇的全部時間不得超過相關規定的數值。當需要超過時應預留施工縫,施工縫的位置應在混凝土澆筑之前確定,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和彎矩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施工縫為斜面時應澆筑成或鑿成臺階狀。施工縫處理后須待處理層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后才能繼續澆筑混凝土。
在澆筑過程中或澆筑完成時,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較多,須在不擾動已澆筑混凝土的條件下,采取措施將水排除。繼續澆筑混凝土時,應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減少泌水。結構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對混凝土裸露面應及時進行修整、抹平,待定漿后再抹第二遍并壓光或拉毛。當裸露面面積較大或氣候不良時,應加蓋防護,但在開始養生前,覆蓋物不得接觸混凝土面。澆筑混凝土期間,應設專人檢查支架、模板、鋼筋和預埋件等穩固情況,當發現有松動、變形、移位時,應及時處理。
二、 鋼筋混凝土梁的就地澆筑
(一)簡支梁的混凝土澆筑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的混凝土澆筑,一般是按梁的全部橫斷面縱向分段、水平分層地連續澆筑,上層與下層澆筑距離可在 1.0~1.5m,并注意質地均勻,不得離析。
(二)懸臂梁的混凝土澆筑在支架上就地澆筑一般跨徑懸臂梁混凝土時,應由跨中向兩端墩臺進行,其鄰跨懸臂則應從懸臂向墩臺進行。懸梁橋吊梁的混凝土,應在懸臂梁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70%后再進行澆筑。
(三)較大跨徑的簡支梁及支架澆筑連續梁或懸臂梁法在支架上澆筑較大跨徑的簡支梁及在基底剛性不同的支架上澆筑連續梁或懸臂梁的混凝土時,須按下列方法之一進行:(1)加快澆筑作業,使全梁混凝土在最初澆筑的混凝土初凝之前澆筑完畢。(2) 在支架上預加相當于梁身自重的荷載,使支架充分變形。此項預加的荷載,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逐步撤除,預壓后的支架標高與設計不符時,應進行調整。(3) 將梁分成數段,按適當順序分段澆筑,以消除支架沉降不均勻的影響,梁板組合結構應保證梁與板的良好結合。采用預制梁和現澆板時,即使設計計人梁和板的收縮差影響,混凝土齡期差也不宜超過 3 個月。
三、裝配式構件預制注意要點
(一)預制場地要求
澆筑預制構件的場地,必須平整、堅實,避免低洼、積水,同時考慮構件場內外運輸 ( 包括水、陸路)及裝卸方便等因素,安排部署。根據地基及氣候條件,采取必要的排水措施,排除雨期積水,防止場地松軟沉降。
(二)統籌兼顧妥善安排好場地
根據預制構件類別、數量、及其使用先后作出場地平面布置,并考慮預制構件澆筑時立模、澆筑、養護、脫模等所必要的間距,留出通道和為起吊構件起重機械設備所必需的工作面與應有的空間。
(三)澆筑前及澆筑過程的檢查
澆筑預制構件的模板尺寸、墊塊、鋼筋位置和預埋件的固定,均經檢查符合設計、施工要求后,方可進行澆筑,并應于澆筑過程中隨時復查,防止走動。
(四)采用平臥重疊法支立模板
平臥重疊支立模板、澆筑構件混凝土時,應于下層構件頂面設臨時隔離層;上層構件須待下層構件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 30%以上后方可澆筑。
(五)澆筑構件的順序
腹板底部為擴大斷面的 T 形梁,應先澆筑擴大部分并振實后,再澆筑其上部腹板。U 形梁或拱肋,可上下一次澆筑或分二次澆筑。一次澆筑時,應先澆筑底板 ( 同時腹板部位澆筑至底板承托頂面 ),待底板混凝土稍沉實后再澆筑腹板。分二次澆筑時,先澆筑底板至底板承托頂面,按施工縫處理后,再澆筑腹板混凝土。
(六)小型構件預制時混凝土的澆筑
每塊預制件的混凝土必須一次澆筑完成,不得中途間斷。安裝后不外露的構件及雖外露但表面將進行修飾的構件,可用翻轉式模板進行澆筑,并宜采用于硬性混凝土。澆筑完畢,應立即翻轉、扣模、脫模后迅速修抹整齊?;炷疗鰤K、小型蓋板、路緣石等小型構件,可在移動式底板或平整地面上澆筑混凝土,然后在短時間內拆除模板,以加速模板的周轉。此法亦宜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振動時應于表面加壓并增加振動時間,拆模后應對混凝土邊角進行必要修整。
(八)構件預制的振搗要求
預制構件混凝土的澆筑,一般應用機械振搗,大型構件宜用附著式振動器在側模和底模上振動,用插入式振動器輔助,中小型構件宜在振動臺振動,鋼筋密集部位宜用插入式振動器或鋼釬輔助搗插密實。
(九)對構件表面修飾的要求
預制構件對表面外露部分要求平整光滑和有其他特殊需要時,應考慮模板光潔平整、脫模劑的采用、澆筑保養時的及時修飾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