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東北林業大學學報》發表的一篇林業論文,是由教育部主管、東北林業大學主辦的我國林業方面重要的全國性學術性期刊,16開本,國內外公開發行,創刊于1957年。多年來,本刊在廣大作者和讀者的大力支持下,質量不斷提高,聲譽逐漸擴大,多次得到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獎勵
摘 要:本文結合黑龍江省實際情況,論述了黑龍江省現已具備良種繁育條件,建造了一批母樹林及種子園,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為提高基地供種率和良種使用率,需分地域建立4個用材林育種區。
關鍵詞:種子標準化繁育;經營;劃分
近年來,林木種苗品種結構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科學試驗、技術管理等方面也有新的進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是種子生產沒有實現經營專業化、質量標準化,育苗造林用種仍使用一般商品種子,對主要造林樹種和種以下的分化(變異)以及主要性狀的遺傳參數也欠研究,缺乏經過科學論證的樹種改良計劃,沒有對樹種基因資源的調查、評定、搜集、保存和利用制定出科學的管理辦法,全省育種區域尚未明確劃分。
1 林木良種繁育發展的優勢
1.1 黑龍江省的紅松、樟子松、落葉松、水曲柳、黃菠蘿和核桃楸等珍貴用材樹種。經過多世代的自然選擇和演變,具有多樣性的種質資源。
1.2 具有早期劃定的70000 ha天然種子林和70年代初改建并篩選的7000 ha人工母樹林。
1.3 有一部分先行種子園建設已初具規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1.4 通過在全省對闊葉樹優良品種小黑楊的推廣,特別是在西部地區,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廣大林業職工、農民對使用良種壯苗造林要求迫切,積極性很高。
1.5 培養了一批技術骨干力量。逐步建立完善了種子生產,科研機構。
1.6 通過部省兩個渠道投資,資金上有一定的保障。
2 建設林木良種繁育的目的與意義
2.1 林木良種繁育建設是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快速轉變的基礎。按照林業可持續發展理論和林業建設的總體要求,林木良種繁育建設要科技水平領先,產品質量優良、經濟效益顯著,走高科技、高投入、高產出道路。實現以滿足人類的經濟需求為主要目的的傳統林業向以滿足人類的多種需求為目的的現代林業的快速轉變。
2.2 林木良種繁育是林業分類經營、天然林保護工程順利實施的保證。分類經營是我國林業建設發展的重大改革,是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分類經營區劃的商品林經營區,是培育速生豐產林,最大限度滿足國家建設對木材需求,以追求實現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林木良種是林業速生豐產、以期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是森林多功能主導利用培育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保證。
2.3 林木良種繁育建設是加快林業“兩大體系”建設步伐,建成“兩高一優”林業,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需要。林木良種是林業生產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林業擴大再生產的必備基礎,是保證造林綠化和生態環境建設,提高營林質量,加速人工林資源增長,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物質基礎。
2.4 林木良種繁育建設是實現森工林區良種生產區域化,供應基地化、質量標準化、品種多樣化、造林良種化的有力保障,為依法治種創造條件。目前森工林區良種使用率距國家要求相差很大,用普通種子育苗造林,再增加育苗成本也難以實現速生豐產,良種基地建設將對林區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