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林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對林業資源的保護,不僅可以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也能夠促進林業工程的健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對自然進行保護,我國目前將林業工程的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努力地建設林業資源。
關鍵詞:林業工程;林業;資源保護
林業工程的發展以及林業資源的建設是緊密相聯的,有利于國家以及生態系統的發展。此外,林業工程的發展也是促進林業建設的關鍵點,可以促使林業資源以及生態林業協調地發展。
1 改進林業工程的策略
1.1選擇高品質的優良樹種
林業工作者在營林的過程中應當做好苗木的培育工作,增加林業基地的數量,并且規范化的做好基地的建設工作,增大苗木培育過程中的母樹林的比例。此外,要積極地采取相應有效的措施以及手段以提高母樹林的質量,落實好對幼樹的撫育管理。
1.2選擇造林整地
為了改善造林的環境條件需要選擇好造林地。進行整地的環節能夠有效的改進造林的立地條件,并且可以清理灌木雜草以及采伐的剩余物,提高地面的透光度,改進土壤的物理性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從而提升造林的質量,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1.3整地方式方法的選擇
整地方式主要分為兩種:局部整地以及全面整地。此外,局部整地屬于墾造林地當中的一部分整地方式,主要內容是塊狀整地以及帶狀整地。而塊狀整地指的是將土地切分成塊狀而后進行翻墾造林的方式;帶狀整地是指將土地切分成條帶狀而進行翻墾林地的方式。而全面的整地指的是將全部的造林的土壤進行翻墾,一般用于平坦的地區。其中平原地區的造林方法又主要分為坑狀、塊狀以及高臺等,造林整地方式在山地運用的主要有穴狀、塊狀以及魚鱗坑等。
2 選擇合適的造林方法
2.1直接播種法
所謂直接播種法是指將樹木的種子在林地間進行直接的播種而進行造林的方法,這種播種方式能夠提高種植的效率,主要適用于面積比較大,施工較容易的造林地。此外,直接造林法主要包括了三種播種的方法,包括:塊狀播種法,穴播法、條播法以及撒播法等。
2.2繁殖造林法
所謂繁殖造林法指的是通過利用現存的林業資源中的樹木的干、枝以及根部等部位進行生根發芽,從而促使新的樹木的繁殖,推進造林的進行。這種造林方法比較簡單,操作比較容易,提高了樹木的成活率,提升了樹木的生長速度,大大地縮短了樹木的生長周期,從而促進母樹原有的優良性狀的保持。
2.3移栽造林法
移栽造林法是指將由種子繁育出的樹苗進行直接地移栽,并且將其在所要造林的區域進行種植,提高了造林的效率。但是樹苗在移栽之后會出現幼苗對環境不適應的情況,因此需要加強對樹苗的管理和保護。
3 保護林業資源的策略
3.1完善林業資源的保護機制
相關部門應從現實實際出發,提高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效率,并且提高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持續性,促使林業資源能夠實時有效的順利進行,制定與林業資源相關的保護政策以及相關的各項制度,從而促進林業資源保護工作的進行。
3.2加強對林區資源的控制
要大力提倡林權改革的政策,進行承包、轉包以及出租、轉賣等政策。應及時地關注責任山,提高林區經濟操控開展的速度。充分地掌握林業地域規劃的實施,對國家林業森林控制規則的改革要提高關注度,積極地創建出產權清楚,并且公司分離,以及促進責任與權力以及效益共同發展的林業資源控制方式。
3.3加大科學技術的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收到了顯著的成效。某些新研發的林木品種已經處在多元化的狀態,豐富了林業的資源。所以,應貫徹落實科技興林的原則,努力地發展處能夠適應市場發展的新品種,并且采用科學技術對林業資源進行合理地開發與利用。
3.4林業工程發展保護途徑
首先,培養人民現代化林業意識。調動起人民的積極性,尤其是要獲得林區人民群眾的支持。有些林區人生態林業工程概念淡漠,思想仍然停留在把林木砍了變現的高度,從而無法理解林業工程在改造人民生活環境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相關部門就應該針對這部分人進行生態林業工程意識的宣傳,培養他們的生態林業意識,使人們充分認識到生態林業工程的重要性。其次,加大政府對林業工程發展的支持力度。林業工程發展要獲得充足的保護,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當地的政府部門要從為人民做實事的角度出發,對林業工程發展的保護,要給予足夠的政策支持。最后,完善獎懲制度。各地政府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來為林業工程的發展建設提供法律保障,同時,針對一些執行制度好的地區給予物質或者精神上的獎勵,執行制度差的地區則要給予相應的懲罰,以此來完善獎懲制度,促進林業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
3.5林業資源保護途徑
首先,加強林業資源保護機制建設,強化林業資源的管理。有關部門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林業資源開采利用、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從而按照法律法規實施有效、高效的管理工作。對于一些濫砍亂伐、毀林開荒、非法侵占耕地、無證運輸經營加工木材、亂捕亂獵、走私倒賣野生動物等違法的行為進行嚴厲的打擊懲處。對于執法人員來說,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監督,不斷提高執法人員自身的素質,防止依法謀私現象的出現。其次,完善森林資源信息檔案。充分利用所收集到的森林資源調查數據,完善森林資源信息檔案,同時要定期進行動態監測,從而為林業生產、管理與執法服務提供數據支持,防止出現保護過度引起的資源堆積與浪費或者過度開采利用引起的資源消耗過大,進而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和資源的再生困難等。最后,改善森林行政部門管理工作模式,建立績效考核機制。行政管理部門要把好審批關,按照國家頒布的森林資源保護的法律法規,對森林資源的開發利用與采伐行為進行嚴格的審批與管理。為了防止森林資源的過度開采,把限額采伐管理工作當作森林保護工程的重要工作。同時,將科學有效的森林資源利用與開發機構的績效考核相結合,對開發機構的森林資源利用率進行測評,利用率低的機構,要堅決取締其開發利用資格。
結語
林業資源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通過凈化空氣來為人類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通過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來防止水土流失,環境惡化。所以,林業工程的發展需要走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道路,在實現社會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防止生態環境惡化,從而保證生態利益。
參考文獻
[1]于淑彥。論森林資源保護利用與林業發展[J]。高新技術產業發展,2016(01):162.
[2]李笑華。論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J]。中國林業企業,2016(05):88.
推薦閱讀:林業類論文投稿哪個期刊發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