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
抗生素被廣泛用作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以來,在動物保健和畜牧生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我國養殖業規模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規模養殖場的不斷增多,抗生素濫用的問題日益嚴重。抗生素在畜禽產品如肉、蛋、奶、毛皮中殘留,危害人體健康,甚至產生“三致“問題,存在巨大隱患,影響我國動物產品出口創收。
益生素(Probiotics)的概念由Pake(1974)首先提出,是一類有助于穩定宿主固定菌群,對宿主能產生有益影響且能激發自身菌種繁殖生長,同時又抑制其它菌種生長的微生物添加劑。益生素能在動物腸道形成一層生物保護膜,抑制病原菌生長,調整腸道菌群平衡,促進動物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益生素具有以下特點: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原菌生長、防止某些有害物質的產生、提供酶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改善動物機體健康狀況、提高動物生產性能、提高動物抗應激能力、減少抗生素用量、避免耐藥菌株形成。
本試驗通過給哺乳仔豬灌服益生素制劑,以防治仔豬黃白痢,并比較與使用傳統抗生素的效果差異,為使用微生態制劑預防動物胃腸道傳染病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益生素為枯草芽孢桿菌制劑,長沙綠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品,活菌數≥3.0×1012CFU/g,試驗動物為2日齡體重相近的DLY三元雜仔豬160頭。將試驗仔豬隨機分為2組,每組80頭,8個重復,每個重復10頭仔豬。試驗組喂服益生素,每天1次,連服3d。對照組采用傳統“3針法”,在仔豬出生后3d、7d、21d,分別注射長效土霉素和氟苯尼考。試驗組和對照組的飼料及飼養管理方法相同。如果試驗期間仔豬出現黃白痢癥狀,試驗組采用3倍劑量益生素制劑進行灌服治療,藥物對照組使用土霉素、慶大霉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進行治療。
1.2觀察記錄
觀察試驗仔豬灌服益生素和注射抗生素后的精神狀態、采食情況,記錄是否有黃白痢癥狀,計算發病率。1頭仔豬1d內腹瀉1次或1次以上記為1個腹瀉頭次,1頭仔豬參加1d試驗為1個試驗頭次。腹瀉率計算公式為:腹瀉率=(腹瀉頭次/試驗頭次)×100%。
1.3數據處理
試驗結果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數據分析使用SPSS16.0軟件進行,以P<0.05作為顯著性差異判斷標準。
2結果與分析
經過28d試驗后,試驗組的仔豬健康狀況、采食、毛色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在試驗中期,試驗組和對照組均有仔豬腹瀉發病。試驗組灌服3倍劑量的益生素制劑進行治療,連服3d后發病仔豬均被治愈。藥物對照組采用土霉素、慶大霉素和氟苯尼考注射治療,仍有4頭癥狀嚴重的仔豬死亡。試驗結果顯示,益生素制劑較傳統抗生素能更好地防治仔豬黃白痢,可使仔豬黃白痢平均發病率降低3.97個百分點(P<0.05)。
3討論
長久以來,仔豬黃白痢一直困擾著養殖業。仔豬黃白痢成為制約規模豬場發展壯大的一個重要因素。開展本次試驗所在豬場就飽受仔豬黃白痢肆虐之苦,每年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甚至間接制約了豬場進一步發展。豬場迫切需要一種能替代抗生素,降低仔豬黃白痢發病率的綠色添加劑。益生素不但在仔豬處于哺乳期間能有效降低黃白痢發病率,在仔豬斷奶后使用還可以起到提高飼料轉化率、降低料肉比和飼料成本、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和養殖效益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