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在小學不斷開展素質教育的環境下,農村學校中,美術這門課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相當多的學校在普及美術課堂教學的同時,也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課程。農村美術教育也積極投入,電子白板來到了我們的身邊,書法、美術創作比賽也逐漸增多。但還是有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這些農村美術老師,即如何突出農村美術課的特點,通過美術活動的開展,如何發揮農村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其繪畫的個性?由于受到社會觀念、學生的經驗、地方特點的限制,農村學生的見聞與美術表現能力方面,與城里的孩子有較大的差距。如何針對農村美術教育的現狀及特點,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美術資源,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開展有特色的美術教學模式,提升農村小學美術教學的活力,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美術活動中來,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針對這些問題,我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當前現狀分析
1.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目前出現的問題
當前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制約著農村美術教育的發展。與考試無關的美術課,被不少人視為無關緊要的科目和供孩子們自由發揮的科目。盡管上級一再強調必須開齊上好各門課程,但還有相當多的農村學校至今未開齊開足美術課,更別提投入充足的教育教學資源了。家長和學生的思想觀念也未能很好地轉變,他們極少甚至一點也不把時間花在美術學習上,這就決定了農村美術教育陷入了尷尬的境地。其次是農村教師老年化很嚴重,在傳統美術教育過程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單一,只是一味地灌輸、說教或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產生反感心理,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
我認為,目前農村美術教育最為嚴重的問題應該是師資隊伍力量的嚴重不足,大部分擔任美術課的老師都由語數老師兼任,或是說專業的美術老師需要肩負所謂的主課語文或數學科目的教學。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和師資力量缺乏,所以相應的美術學科的教學培訓少之又少幾乎為零,更別提及時開展美術學科的教研探索了。當然,近幾年農村一些鄉鎮也招聘了一些美術專業教師,因為職稱需要也有少數的美術送教下鄉課,可像這樣的課大都送到交通比較發達、教育設施比較齊全的學校,相對的教學設施欠缺及交通不便的學校是很少有這樣的學習機會的。這也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與城市中小學美術教育的距離的重要原因。
2.農村小學美術教育的優勢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雖然說面臨著許多的問題,但農村美術教育也存在著許多優勢。自然環境資源和當地的民間文化資源,讓農村美術教育有著就地取材的機會,例如:水中的魚、空中的鳥、藍天白云、山川小河、高山怪石、紅花綠葉等,博大豐富的自然美景給人帶來了無限的遐想;還有各種傳統節日,相對城市來說農村重視的程度更高一點,慶祝方式也更具特色一點。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農家風情富有強勁的藝術生命力,這些都給農村美術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創作素材。作為農村美術教育者的我們,就應積極引導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在熟悉的家鄉尋找美,在取材中欣賞美,在繪畫中創造美,認識并體驗我們身邊的這塊土地,感知它們的美。讓學生盡情去體驗及釋放多彩的內心世界,并以此來激發他們感受美術的活力以及學習美術的趣味,只有這樣,農村美術教育才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結合農村的實際授課
農村小學生有的由于家里條件不好,有些孩子父母長年不在身邊,往往有自卑心理和叛逆心理,這些需要老師有耐心地去輔導,老師要善于走進孩子的內心深處。雖說農村教育的發展相對于城市教育的發展還是滯后的,然而農村卻又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教師更要結合這種優勢安排教學內容,田間、河邊所到之處處處都是美麗的畫面。水粉太貴,我們可以用蠟筆或油畫棒代替;宣紙太貴,我們可以用毛邊紙代替。確實,目前有很多課程以我們現有的條件無法開展,可我們可以借物引物,挖掘身邊的資源,解決問題。
我想我們美術教育的關鍵不是在于教孩子們用什么去表現,而是在于培養孩子們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一顆豐富的心靈和創造美的能力。
三、農村小學美術課程開展的意義
農村小學開展美術活動課的目的在于適應當前的教育形勢,擴展學生的學習知識面,幫助農村小學生學習形象的思維和認識形象,指導他們的頭腦用多元化的方式思考,通過形式多樣的美術活動,使學生借助他們自己的實際活動對視覺語言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闡述他們自身所能理解的藝術語言以及他們所運用的個人方式,進而逐步提高他們對于事物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再則美術教育能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改變那種單純的灌輸式學習,主動思考可以改變以前被動學習的習慣,創新能力的培養則體現著時代對“育人”的要求。盡管我們清楚地認識到,通過美術活動的教育并不一定能使他們將來成為藝術家,但由這些美術活動而產生的影響將對他們的終身產生積極的作用。
我想作為老師,首先應該關愛學生,用平等的心對待學生,包容學生,讓他們在老師面前變得自信,而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實踐證明,只有當課堂變得輕松活潑的時候,變得自由的時候,孩子們成為了課堂的主人,身心得到解放,最終才可能成就“人”的完善。
總之,教育是一種世代性的積累,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教育工作者不能急功近利,要心態平和、勇于探索、與時俱進,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