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銀行管理論文
一、引言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和利潤都得到了快速擴張。但由于忽視發展的質量,忽視風險的防范與控制,粗放式經營占據主導,經營風險日益凸顯,突出表現為不良貸款的高企。在WTO市場開放準則和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我國銀行業的經營環境正發生全面、深刻的變革,作為提高國際競爭力、維護金融系統穩定的手段之一,切實降低不良貸款已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銀監會也在《第三版巴塞爾協議》后出臺的監管指導意見中進一步強調了銀行業必須走內涵式、質量型增長之路的重要性。對不良貸款比例和總量的監管便是其應有之意。
不良貸款的存在是造成銀行經營危機的重要因素,因此,國內外不少學者開展了相關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不良貸款的成因、控制、化解方法和包含不良貸款的銀行效率測度等方面。如Kwan(2003)認為過快的信貸規模和較高的運營成本對不良貸款的增加有重要影響,我國學者易憲容(2001)從合約的角度,指出銀行、企業和政府三者之間特殊的合約關系是產生不良貸款的根源??驴琢趾婉T宗憲(2008)、Changetal.(2011)和Barrosetal(2012)將不良貸款作為效率考察的因素之一,測算了中國、臺灣及日本銀行業技術效率和生產率的變動情況。謝斌(2009)利用相關分析等工具,從宏觀視角討論了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與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陳紅艷等(2012)從羊群效應的視角探討了銀行貸款非理性高度集中的主要因素。聶慶平(2002)、胡建平與諸葛宏(2004)則給出了防范與化解不良貸款、進行銀行改革的一些政策建議。
目前,隨著各界對銀行安全性和信用風險的關注,有關的研究也正逐步開展。但對于銀行業不良貸款降低潛力的研究還鮮有涉及,特別是定量化的實證分析明顯不足。事實上,不良貸款降低潛力的核定不僅可以為銀行經營目標的確定提供參考,也可為監管機構提出相應的監管措施指明方向。因此,本文依據生產理論,嘗試將不良貸款作為一種非期望的不良產出納入生產框架,從投入產出的角度刻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降低潛力。
二、模型
1.基本方法
依據生產理論,不良貸款可認為是銀行經營活動過程中從投入到產出經營活動的一種負產出或非期望產出,是伴隨銀行經營成果的期望產出而來的。不妨設銀行在投入N種要素x=(x1,x2,…,xn)∈R+N后可獲得M種期望產出y=(y1,y2,…,ym)∈R+M和不良貸款的一種非期望產出(b)。其經營過程可表示為:P(x)={(y,b):xcanproduce(y,b)}(1)其中,P(x)是產出集,其前沿面由生產可能集內所有有效生產活動點(x,y,b)所構成空間中的超曲面所確定。P(x)除具有一般生產技術所包含的閉合、有界、凸性特征及投入要素和期望產出的強可處置性外,根據Chungetal.(1997)和王群偉等(2010)對包含非期望產出生產過程的描述,P(x)還滿足期望和非期望兩類產出的聯合弱可處置性(WeakDisposability)及“零結合”性(Null-jointness)。聯合弱可處置性表明銀行若要降低不良貸款,往往要以犧牲期望產出為代價,兩者的同比例減少才是可能的,若(y,b)∈P(x)且0燮θ燮1,則(θy,θb)∈P(x);“零結合”性表明為了獲取“好”的正向經營成果,必然伴隨非期望產出,避免“壞”產出的唯一辦法就是停止一切經營活動,若(y,b)∈P(x)且b=0,則y=0。圖1給出了簡單的示例,同等投入A、B、C三家銀行的經營活動形成了一定數量的不良貸款b及一種期望產出y,由此確定了生產前沿OABCD。對于前沿內的任何一家銀行而言,不良貸款總是伴隨期望產出存在的,避免不良貸款的唯一可能點為O點,此時y=0;而期望產出的減少總是可能的,這與實際的生產經營活動是相符的。
當然,若作為非期望產出的不良貸款不具有弱可處置性,則生產前沿變為OEBCD。P(x)實現了對銀行經營活動形成的期望和非期望兩類產出的有效結合,雖便于理解,但無法實現數據的計算和實證研究的展開。在實際分析中,作為非參數的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因具有無需設定具體函數形式、無需價格信息、沒有量綱要求且計算方便等優勢,常被用來表達上述生產技術的各項特征和性質(Park和Weber,2006)。2.模型構建進一步的,為定量測算各銀行減少不良貸款的潛力,在規模報酬不變的假設下,可借助DEA線性規劃方法將其模型化(Picazo-Tadeo和Prior,2009),如式(2)。其中,K表示所有銀行的數量(即決策單元的個數),系數λk為相對于被評價銀行而重新構造的一個有效銀行組合中第k個銀行的組合比例。式(2)中的不等式約束表明了投入要素和期望產出的強可處置性,結合不良貸款的等式約束則說明了兩類產出的聯合弱可處置性及“零結合”性。ρ表示了不良貸款可減少的程度,不妨將其定義為不良貸款的可收縮系數,是一個相對值,且滿足0燮ρ燮1。ρ越接近于1,說明該銀行可減少的不良貸款的比例潛力越大,ρ=0則表明了該銀行在所有銀行中不良貸款可降低的潛力是最小的。需要說明的是,由于非參數的DEA方法是通過決策單元間的比較來確定生產前沿的,測定的不良貸款可收縮系數是一種相對數,因此,ρ=0并不意味著該銀行在實際中不存在不良貸款的降低潛力,而是相對其他銀行而言,它的潛力為0。如圖1中的F點可沿著水平方向至G點,不良貸款的可收縮系數ρ*=HI/HO,FG所代表的量即為該銀行不良貸款可減少的絕對數量。
三、實證研究
1.變量與數據
本文將不良貸款看作是銀行投入產出活動形成的非期望產出,因此,選擇合理的投入產出變量就至關重要(畢功兵等,2009)。根據對銀行角色的不同定位,有關變量的選擇主要存在生產法、中介法和資產法三種(袁曉玲和張寶山,2009),其主要差異在于對存款和貸款處理方式的不同。依據生產理論,從銀行企業屬性的角度出發,不論是存款的吸收,還是貸款的發放,都是銀行獲得最終經營成果的一種手段,是投入要素轉化為產出要素的中間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