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英語教學
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課程是高職院校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高職高專英語教育因其學生和就業的特點而有其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
1、高職高專英語教育現狀
(1)學生英語基礎方面。高職高專學生本身英語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差,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這一現狀加重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的難度;
(2)教師方面。近年來,高職院校引進的英語教師基本都是英語專業碩士以上畢業,基本英語能力較強,但這些教師普遍缺乏與英語結合的專業知識。1)大部分普通高等院校不開設專業性很強的課程,比如旅游英語,酒店英語,計算機英語,文秘英語、管理英語等等,高職院校引進的英語教師基本都是英語語言學或文學專業畢業;2)高職院校開設的英語專業課程基本都是與專業結合的實用英語課程,這跟普通高等院校的英語課程有很大不同。因此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的碩士生或博士生到高職院校任教就會面臨這樣一個困境:教學中能派上用場只有基本的英語能力,講授高職英語課程的時候就只能按照大學英語的方式講解,無法與專業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明顯;
(3)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差。對于現在高職學生的英語現狀我們可以形象的描述為:啞巴英語。調查發現,那些能在日常生活中流利恰當運用英語的學生少之又少。這就給大批高職高專學生就業帶來很大影響,讓他們錯失了很好的工作機會。實際運用英語能力差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廣大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視。要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必須以提高英語應用能力為導向,來進行英語教學改革。
2、高職高專英語教育改革思路
2.1轉變教學理念,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融“教、學、做”于一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即聽說能力。科學定位高職高專英語教育,解決英語教育與企業實際工作需要相脫節的矛盾。根據不同專業及學生未來就業特點來制定教學計劃、大綱,使高職英語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手段上,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多媒體、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改善英語教學條件,教師根據授課內容將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多種媒體組織起來呈現到學生面前,這樣更容易增強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2.2針對學生水平改革教學方法。目前,高職院校所有的英語教學似乎都圍繞著考證過級展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B級就成了高職英語教學的指南針。在教學中還是采取以教師、教材為中心講授詞匯、語法、翻譯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根本鍛煉不到任何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更不用說專業英語能力。教學改革和創新的指導思想是實現從傳統的以三中心(教師、教材、課堂)為特征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開放式教學模式轉變。為適應高職高專以培養學生應用能力、職業能力為主的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嘗試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任務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討論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等等,加強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增強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上學期本人帶的是國貿和旅游英語的基礎英語,為了增強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緩解課堂的單一性,并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我分別拿出一節課的時間給學生播放一部英文電影的幾個適合模仿的片段,然后讓學生回去排練,以后的每節課我都會找一組上臺表演。本來以為這種有難度的教學方式很難激起學生的興趣,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學生們的準備都很充分,而且他們對英語臺詞的掌握、語音語調的模仿、表演的逼真程度都讓我感到激動。因為是學生自愿分組表演,所以一些平時基礎較差,從來不參與課堂活動的學生也被同學拉動參與進來,這種方式大大調動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在輕松的環境下提高了英語水平。
2.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合理師資結構,建立雙師型教師隊伍。《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強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有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教師聘任與專業技術職務(職稱)評聘制度。”如前所述,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缺乏一些實際的專業知識,這就構成我們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的一個巨大障礙。這就要求英語教師自我學習或參加學校或社會培訓,每位英語教師至少自學一門非英語的專業課,講旅游專業英語課的教師要事先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課程,講國際貿易專業英語課的教師要學習國際貿易方面的課程,講授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的老師要主動學習計算機專業知識,而講授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英語課的老師要自覺學習管理知識。當然教師自學只是一方面,學校方面要為教師成為“雙師型”人才提供條件。學校要定期安排教師到基層企業實習鍛煉,熟悉所教授專業的市場運作情況;鼓勵英語教師去爭取做外銷員、商務師、導游、翻譯等等,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適應學校教學要求;抓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能力的調高,為教師創造進修學習的機會;鼓勵教師搞教研、科研,并為其提供方便等等。
2.4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如前所述,高職高專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如果繼續良莠不分地一起上課,老師勢必無法兼顧,英語水平高的的學生無法進一步提高,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也不能接受有針對性的教育。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必要時可以將學生分為兩個或三個級別進行分層次教學。正確對待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分類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則,力求使英語教學具有針對性,使每一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盡可能大的提高。我校外語系從未間斷在英語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在上學期對2009級非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了分層次教學的嘗試,教師授課難度減小,針對性明顯增強,成果顯著。此類的改革我們還會繼續探索研究。
此外,教材的選擇和編寫,教學評價體系的改革都是對改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非常重要的方面。總而言之,高職英語教學必須遵循高職教育規律,因材施教。教師在提高自身水平的同時,還應結合本校學生情況和現實條件,采取適應高職高專學生的英語教育方式,注重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技能,增強學生的專業英語能力,以就業為導向,把我們的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