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會計審計
會計行為規范建設,可以增強硬性約束力、規范性、操作性,這是會計治理的根本途徑,但健全的管理運行機制,使造假付出極大成本,是培養合格的交易主體的保證,促進會計行為合法、合理、合情。會計管理運行機制包括監督檢查、機構人員配置、權力劃分等多種內容建設。
一、完善細則,強化監督檢查
社會的管理、行政的管理、法制的管理要用具體可行的制度安排來辨別、判定是非,讓人們確實把宣傳的東西變成行為的界限。
(一)完善細則,強化監督
1.進一步完善財政行政許可會計配套規章、細則,解決會計法律、制度操作難的問題,健全會計管理運行機制,將各項會計工作法制化、規范化。制定細則應考慮到對會計制度的具體應用、工作管理體制、職權劃分的責任認定有具體規定,便于操作。塑造全社會都理解、支持、重視會計法律制度的氛圍。
2.會計管理工作的實施需要多部門配合,責任分擔,并且會計信息失真也往往涉及法紀、政紀和黨紀等多方面,隸屬關系復雜。由于我國目前法律制度尚未健全,往往無法可依,有法難依。執法機構分工責權不明是法制建設的一大障礙。而法制化是由會計立法、知法、司法、守法、護法各要素組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會計法律機制,必須加緊健全會計管理運行機制,完善執法體系,修訂完善會計服務業法律法規,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行業法律體系,落實執業市場規則,有序健康競爭。
3.結合信息化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發展與應用,增強細則的前瞻性。而貫徹實施這些細則,監管工作必須切實到位。從“安然”轟倒到“安達信”丑聞,我們看到了法制的缺漏和政府監管的乏力。行政機關應依法加強管理和監督,及時采取措施,整頓和規范會計秩序,查處違法違紀行為,以維護會計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強化會計的行政監督是解決當前會計造假問題的關鍵之一。這是因為市場經濟運行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是作為經濟運行主體的企業與政府監管部門博弈的勝負。會計法律應明確實行或不實行某種行為的界限,設立有關“應當”行為之外的禁則,賦予會計人員法律關系主體的地位。法律法規要避免形式主義,以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局面的尷尬,切實發揮監管機制的作用,使監督工作正?;?、制度化。
4.同時可以通過新聞媒體等多種宣傳形式圍繞《會計法》這一核心,普及法律制度知識,樹立對會計法制化的正確認識,提高法制意識,強化監督檢查。各級財務部門、業務主管單位,各單位、各會計人員,都應認真學習會計法律,總結宣傳經驗,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宣傳效果的途徑和方式,積極更新宣傳內容,使社會各界了解會計法律制度建設的重要性,促進國家行政部門真正行使管理會計工作的職責,讓單位負責人自覺對會計工作負責,共同改善會計執業環境,保障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科學分析,量力而行會計制約社會秩序,制約會計信息的會計制度無疑要影響
社會秩序。它不僅是門技術,還具有很強的社會性。會計制度制定了各項經濟業務的處理規程,明確各項業務流程,使各項經濟業務得以及時處理;而對不斷采用新技術、新方法的規定,也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效率。特別是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是按照會計制度中有關會計準則、規則、科目、憑證、賬簿、報表及各項具體業務處理辦法的規定來完成會計工作的。正因為會計制度的作用巨大,所以科學的會計制度應該是合理、細致、周密、全面而又簡便可行的。在管理會計制度制定工作中突出問題,是把提高資產使用效率作為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發揮會計的輔助管理作用,確保企業持續發展,防止非法轉移資產。由控制環境、會計體系控制等構成的內部控制制度是改革的關鍵所在。基于現有的內控制度,在會計制度中專門制定有關內控的規程,提高內部控制制度運行效力和會計信息的國際一致性和可比性。盡管會計工作是由會計人員完成,但會計制度的執行卻不僅僅是會計人員的事,涉及企業、司法等其他人員。因而在會計改革中充分、科學分析改革對利益各方的影響,從國情、實際出發,審時度勢,量力而行,保證會計為規范的可行性。
二、深化會計理論研究,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
會計行為規范的制定是以滿足內部、外部信息使用者需求為目標,來實現會計信息相關性、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是會計信息質量的標尺。其根本作用在于規范企業的會計工作,指導各項任務圓滿完成,保證會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使會計的各項職能得以充分發揮。這一切最終依靠會計人員貫徹實施。
(一)深化會計理論研究
統一會計法律制度理論,以會計目標為起點,提供真實信息與強化經濟管理并舉,包括對會計規范、方法和工作的豐富的指導思想和原則,上承會計基礎理論體系,下導會計規范與核算方法理論和工作,是兩者的中介,用以指導和評價會計制度、準則和法律。但我國對會計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更多是規范研究的方法,對實證研究少,造成理論與實務的脫節,大量的實際問題無法及時解決。應從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出發,以會計對象為基礎,復式記賬作原理,多方面、系統地構成前后一貫、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指導會計制度制定,規范、治理會計工作,吸收先進的管理觀念、方法,加以利用。以往改革多傾向于宣傳、講解及理論分析,多用文字敘述,主觀性強。而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在現在或是將來有增無減,終究要面臨公允價值會計等的挑戰。美國會計學家埃爾登.S.亨德里克森(Eldon.s.Hendriksen)指出:“會計理論真要在開拓會計的理解或對會計實務的影響上有說服力,應該必須接受檢驗和證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加強實踐研究,提高會計制度的研究水平。中國當務之急是開設會計制度設計教育。長期以來,會計人員把會計制度的設計工作視為只是政府部門的事。會計教學也僅僅滿足于對制度的解釋。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企業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日趨多元化,對會計制度的實用性的要求越發靈活。這就要求設立會計制度設計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