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互聯網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現代信息傳播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現在,人們對媒體的要求越來越高,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就要不斷提高傳媒的技術,轉變傳媒方式,使我國進入一個全新的媒體時代。現在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比如說數字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衛星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和光纖通信的技術。這些技術的出現和應用使廣播事業的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傳統的廣播技術已經不能滿足新媒體的發展模式,也面臨著新媒體的挑戰和激烈競爭。要想使廣播事業能夠得到永續的發展,就要正確的面對現在的發展形勢,并且進行詳細的分析。認真、科學的研究廣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并且對廣播的發展特征及時的總結,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廣播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并且要通過不斷地探索,使廣播技術的到更好地發展。使廣播事業能夠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
這幾年來,我國的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東西。到2008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就已到2.98億,普及率22.6%,首次超過全球平均水平(21.1%)。城鎮和農村電腦擁有量為每百戶62.6臺和3.6臺(2000年分別是9.7臺和0.5臺)。寬帶網民達2.7億,占總網民數的90.6%。手機網民達到1.176億,較2007年增長了133%。特別是3G網絡的應用,使手機流媒體傳輸技術產生極大的飛躍,流暢地無線上網已不再是奢望。互聯網在我國發展速度很快,有著廣泛的使用基礎,而且使用面很廣。人們已經離不開互聯網。
信息傳播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就迫使傳統廣播必須面對數字多媒體的挑戰,不能夠再使用傳統的廣播技術。因為網絡上文字、聲音和視頻的獲取已非常容易,而且信息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花費不大。而傳統廣播受頻率資源和發射功率的限制使聽眾受到一定范圍的影響,因此廣播也必須開闊視野,增加自己的節目形式。基于互聯網發展網絡廣播,使受眾全球化。所謂網絡廣播,就是以LIntemet網為傳播平臺提供音頻和視頻服務的網絡媒體,是傳統廣播和互聯網融合的產物。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會使網絡(視頻)廣播的聽眾越來越多。網絡廣播具有許多特有的優勢:
(1)隨著各種終端接收設備的普及,受眾參與廣播的活動也將增強。“互動性”的加強改變了傳統的被動性聽廣播,使聽眾可主動與傳播者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網絡人們還可以隨時自由選擇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具有自由的選擇權,在保存、查詢、歷史回顧等方面發生飛躍性的變化。網絡廣播可以增加聽眾和傳播者的溝通和交流,使聽眾真正參與到節目中,這樣就可以使節目更加的吸引人。而且這種形式還可以增加聽眾聽節目的自主權,不用像傳統廣播一樣,要在固定的時間聽取固定的節目。這樣會吸引更過的聽眾。
(2)采用網絡廣播的方式。使廣播不再受傳統廣播覆蓋面的局限,突破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借助飛速發展的互聯網平臺,哪里有互聯網,哪里就能收聽廣播,使廣播覆蓋全球。這樣就使廣播的傳播面更廣,可以使更多人能夠收聽到廣播。增加聽眾的數量。這樣就可以使廣播事業在激烈的競爭中能夠更好的生存和發展下去,不會被新媒體的出現而取代。
(3)通過相應的技術發展建設。可方便地實現視頻廣播,充分發揮廣播的信息量大。傳播快捷迅速的特點。視頻廣播的發展改變了傳統收聽廣播的方式,廣播也可以“收看”了。這樣就可以克服傳統廣播的單調性。視頻廣播使聽眾既聽到聲音,又看到畫面。這樣的形式會提高聽眾的興趣,使聽眾數量大大增加。從而使廣播事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隨著新媒體時代先進技術的發展潮流,廣播事業也要隨之發展。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于2008年年初對我臺播出系統進行了大規模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將信息時代的三大前沿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衛星技術應用于廣播,使廣播得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廣為傳播”。此次工程建設項目主要包含三大部分:
(1)建設一套全新的數字化播出控制系統。播出控制系統是以專業的數字化調音臺、音頻矩陣、專業設備與網絡化路由器、數字音頻接口設備等為核心,分別組成播出信號傳輸通道,互為備份。系統采用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廣播技術,以保證系統在廣播節目制作、播出和監控等方面與當今數字音頻技術、廣播數字化、網絡化發展潮流同步。同時充分考慮今后廣播臺網建設和發展的技術、業務需求。如開展數字音頻廣播、數據廣播、網絡廣播、視頻播出等新媒體業務的需求,實現可持續發展。系統包括以下子系統:大屏幕視頻監控系統;設備監控、報警、日志系統;慢錄系統;監聽系統;信號路由控制系統;輔助管理系統;同步系統;網絡系統;時鐘系統。
(2)建立一個集廣播電臺生產、運營和管理等綜合業務為一體,適應現代廣播的網絡化平臺。包括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與網絡技術等在內的現代信息技術和廣播數字技術。通過上述技術,將廣播電臺各功能網安全有效的互聯起來,形成全臺統一廣播臺網,以滿足信息化、現代化、多元化廣播電臺的發展需要。我臺已建成了廣播制播網,播控傳輸網,綜合業務網三個功能網。新系統采用擴展性共享性好、集中管理度和網絡帶寬利用率高的“星形網絡結構”為主體的網絡結構。
(3)設計構建數字化音、視頻衛星轉播車系統。該系統由大小兩步轉播車、車載廣播制播設備、車載衛星系統、地面衛星系統、應急發電系統、輔助控制系統組成。轉播車基于衛星傳輸技術,搭建起一套移動的數字音、視頻演播系統。日前該系統完成了設備調試工作,功能完善,達到設計要求。這套衛星轉播車系統在國內尚屬首例。該轉播車除了配備完整的音、視頻廣播播出設備,車輛本身經過改造,可搭建一套小型演播舞臺系統,適合各種轉播、直播活動。通過轉播車可以進行隨時隨地的傳播,如果出現臨時的新聞和事件,可以使用轉播車來進行現場的報道。這樣就增加了廣播的時效性。使廣播的發展更好。
雖然各種新媒體技術不斷創新發展,但是廣播在信息傳播方面快捷迅速、信息量大的獨特優勢仍然能夠有效發揮,不同的媒體要基于不同的社會需要相互依存,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作為廣播工作者,關鍵是我們應該在眾多媒體競爭中,認真研究廣播特點,找準廣播定位,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用科學發展的觀念開展廣播事業。數字化、網絡化播控系統的建成,將使安達交通廣播在技術革新和發展上緊跟了新技術發展的步伐,順應了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