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油畫創作論文
油畫藝術是一種文化形式,能夠豐富我們的生活,表達我們的某種觀念,掌握和運用好這種語言,能使藝術家多一些表達自己思想情感的方式。古今中外都不乏以家庭人物為題材的油畫佳作,因為獨特的油畫語言能將司空見慣的家庭情結上升到一種極具感染力的審美高度,因此家庭人物題材的油畫歷來受到大眾的關注。
張曉剛的油畫作品《大家庭》的題材就是家庭人物。他從一些老照片里獲取了靈感,畫面上人物的瓜子臉、中山裝、光斑和紅墨水痕跡、綠色的墻圍、發著光的燈泡等,觸動著每位觀看者的心,令人感到震撼和回味無窮。他是中國當代藝術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在中國藝術界相當具有影響力,帶動和影響著一大批青年畫家。那些以黑白老照片為底色的作品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的某種視覺象征,在中國油畫的發展史上具有一定的意義。
張曉剛挖掘了我們過去的生存記憶,通過家庭人物題材在油畫中的呈現,為中國人曾經失落的文化形象提供了回眸與反思的語言標本。這些作品的出現,延續了他對生命形式的追問,其中暗含了他對歷史、時間以及生死等問題更加成熟深刻的認知。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在特定歷史環境下人們內心深處的孤獨。由此可以看出,家庭人物題材在他的創作中具有明顯的重要地位。
女畫家閆平創作的《母與子》系列油畫,是對母愛的純真表現,畫面中的母與子,母親對孩子的懷抱、愛撫等情形,體現了母性光輝和親緣關系的樸素,引起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向往。她的作品贊頌著母愛,努力在畫布上具體呈現母愛。在她的繪畫當中,人物有時候并不作為主體。在整體的畫面構成中,整個畫面的氣氛是主要的。她熱衷于在畫布上用色、用筆來表達強烈感情。作為一位純粹的畫家,在繪畫的過程當中,其將家庭生活題材變成了畫面的語言,使生活變成一種藝術的表達。這些畫面之所以動人,是因為畫家畫的是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切身的感情體驗,深刻地表現了內心的東西,順其自然地表達了真實樸素的個人感情。由此可見,家庭生活是家庭題材油畫創作的最為鮮活的藝術之源。
美國著名的畫家瑪麗•卡薩特所畫的《沐浴》《來恩利斐伏爾抱著裸體小孩》主要取自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瑪麗•卡薩特的畫作大多以婦女與孩童為創作題材,尤其是對母親教養孩子的溫情描繪,讓人難以忘懷,其畫面色調明亮溫暖,充滿著陽光、溫馨可人的幸福之感。這種對情感的親切體驗也是家庭人物題材在油畫創作中的重要表現。實際上在藝術創作中,題材與畫家的生活、所處的環境,體驗、情感發生關系,這種關系是真誠的、自然的。藝術創作必須與畫家的生活體驗聯系起來。這些真正能打動人的東西就是好的繪畫題材。但好的題材還不足以成就優秀的油畫作品,技法語言對題材的表達也有直接的影響。現實主義技法語言在繪畫創作的初期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家庭是社會形成的基礎,家庭成員的關系是人與人之間最親密的關系。在對以家庭為題材的油畫創作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筆者以自己的家庭為題材進行了一些創作。這些素材(題材)都是筆者自己的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片段和記憶,筆者以油畫藝術為載體,把這些美好的畫面、記憶留下來,并將個人的精神體驗導入畫面之中,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自己內心最想表達的東西。選定題材之后,表現技法的靈活運用可以給畫面注入輕松與活力,增加唯美的感覺和想象的空間。
現實主義是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它側重于按生活本來的面貌反映生活的真實細節,這種技法運用于以家庭為題材的油畫作品十分有效,如現實主義畫家忻東旺的《金婚》。現實主義的作品往往使人更能感覺到家庭親情的實在與美好。筆者的創作是以三幅作品組成一個系列的形式來表現的,因為筆者感到這種形式最利于強有力地傳達自己的全部感情和思想。《親情記述之一》中的人物是筆者的父母。《親情記述之二》中的人物是筆者的妹妹和表妹。《親情記述之三》中的人物是筆者的妹妹。筆者在作品中表達的是一種和諧的親情之美。這些人物都是筆者的親人,是與筆者的生活聯系最密切的人,筆者最希望表達他們的感情,表達自己對他們的感受。筆者在人物塑造上主要運用了寫實主義的手法刻畫人物感情,因為這種形式能夠強有力地傳達筆者的全部感情和思想。
在創作方法上,筆者采用直接畫法,以干畫法為主,希望通過筆觸的方向、力度、寬窄、虛實變化,形成豐富而微妙的視覺效果,表達自己的情緒與心境。背景采用了單一色彩平涂,其一是為了突出前面人物;其二就是留空間讓給觀者去想象。對未來生活的揣測和對過去生活的美好記憶,是筆者在這組油畫作品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整體的造型是對復雜的形體的高度提煉與概括,舍棄了對于體現整個形體沒有幫助的局部變化,而使整體形的動態感覺更加突出。其實畫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只要閃爍在整體中的某些地方便可以了,這會使觀者的注意力聚焦在那里,而不會分散到周圍,這就是整體造型的趣味。
在畫面上,觀者可以看到很多擺的筆觸,筆者多采用這種方式塑造形象。擺,即用筆將顏料直接放在畫布上不作更多的改動,它也是油畫基本的筆法之一。擺的方法常被用在油畫創作開始和結束時,以較肯定的顏色和準確的筆觸來尋找色彩與形體關系,往往關鍵處只需幾筆就能使畫面改觀。當然,下筆前應先做到成竹在胸,方可奏效。筆者力圖用輕松的筆觸作畫,以此表達一種趣味性;色彩明快、色調統一,巧妙地運用補色,增強畫面的沖擊力,力求氣氛與人物形象的統一。筆者通過對親人們在一起的場面的創作,向觀者傳達一種幸福快樂之感,并希望這種感覺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筆者長期以來對家庭人物題材的油畫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并通過描繪與自己密切相關的親人,表達一種親情之美、和諧之美以及對生活、社會的美好向往。藝術家要有代表這個時代的深刻性、典型性、獨特性。我們的自我要與時代有關系,我們要關心這個社會,我們的感情要帶有社會性,我們的感悟要帶上社會的典型性,這是藝術的時代性。通過小題材反映大思想,提倡和諧家庭、和諧社會,這是筆者內心最想表達的。倡導和諧理念、培養和諧精神、營造和諧氛圍、適應和諧社會的需求,理應成為當代家庭題材油畫創作的核心價值取向和創作的主軸。總之,藝術創作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各方面的制約因素很多。畫家在創作時總是在尋找一種心靈與自然的靈性溝通,使作品體現出個人意志與客觀規范的高度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