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一、提高認識,轉變理念
教師本身要關注自身的發展。要明確學生在學校里的學習任務,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熟記書本上的知識,而是獲得學習的興趣與能力,是通過知識的積累,掌握生存的技能,領悟生活的意義,最終實現生命的價值。知識是可以不斷積累和更新的,而學習的技巧、正確的價值取向、健全的人格培養,才能為終身的發展與幸福奠定基礎,才是學習的真正意義所在。學校實施“三生教育”,其主導性因素是教師,教師對學生思想和品質的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主導地位,起著不可替代的引導性作用。教師要樹立對學生負責的態度。這種態度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教師關懷,即教師要做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和守望者;2.教師寬容,即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3.教師用心和教師責任。
二、明確目的,以人為本
“三生教育”從以人為本、適應學生需求出發,穩步推進。認識生命是前提,尊重生命是基礎,珍愛生命是關鍵,發展生命是目的。要讓學生認識人類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規律;認識個體的自我生命和他人生命。要以個體的生命為著眼點,促進生命的和諧發展。教育學生學會正確的生活比較和生活選擇,能夠正確處理好父母的給予與個人消費、學習與娛樂、學習與生活的關系,從而推進“三生教育”。
三、主體參與,學科滲透
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把“三生教育”看成是一個單獨的課程,在學科教學中,讓學生成為主角;在組織形式上,讓學生體悟“三生教育”的過程。這樣,學生作為一個主權擁有者才能體驗自己在參與中獲得的感悟與經驗。“科學”教會學生認識生命、生存、生活的奧秘;“藝術”教會學生欣賞生命的美;“語文”體現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識,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镀返屡c生活》、《品德與社會》也是實施“三生教育”的主體。
四、精心組織,多彩活動
我校把“三生教育”理念有機滲透到學生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利用“生活”———這條教育的最佳途徑對學生進行“三生教育”。對他們進行生存知識技能的教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一是從常規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二是從細節入手,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三是開展社團活動,拓展“三生教育”的途徑,深化“三生教育”。我校結合實際,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社團活動。如“聶蘇少兒書畫社”、“土掌房陀螺隊”、“聶蘇合唱團”等,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自然美、生命美、運動美、合作美,進一步理解美無處不在,從而激發對自身生命的熱愛。通過活動,使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有實踐的機會、體悟的空間、超越自己的機遇和實現自己的舞臺。
五、正確引導,恰當評價
安全教育以“三生教育”為前提,“三生教育”的內涵決定安全教育內容的廣泛性和多樣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積極樹立生命關懷意識,耐心傾聽學生的意見、觀點,發現其中的智慧、亮點和偏頗沖突,做到適時參與,恰當評價,正確引導。
總之,“三生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真育愛的活動過程。“愛”的智慧在教育中培養“,真”的能量在教育中釋放。要讓農村學生的人性本色得到凸顯、高貴的靈魂得到親近、寶貴的生命得到尊重和熱愛。使“三生教育”像甘露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讓他們的生命像花兒一樣在陽光下開得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