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三生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王文婷 單位: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
1.獨立學院開展“三生教育”的必要性
當前青年大學生普遍存在生命意識、生存技能和生活能力缺失的問題,這種問題在獨立學院同樣存在,同時,獨立學院作為一個培養新型學生群體的高等教育機構,也存在自身的特殊需要。總的來說,獨立學院對于“三生教育”的需要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1當前青少年對生命、生存、生活的漠視和“無能”。近年來,改革開放的深化為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了一個更為開放和自由的環境,但隨之而來的消極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一系列漠視甚至無視生命的事件陸續上演。沉重的課業負擔、巨大的升學壓力、越來越受“排擠”的體育活動量,導致青少年體質下降,心理承受能力差,沉溺于虛擬網絡世界中,生活興趣單一甚至低俗,這些都反映了大學生在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方面有較大的缺陷。
1.2獨立學院基礎教學未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發展需求。獨立學院的學生在基礎知識的累積上相對本一、本二學生有一定差距,理論水平和應用能力的起點相對低一些。但是,獨立學院的學生一般家庭條件比較優越,社會實踐和人際交往的經歷更多,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思維比較活躍,有很強的求新求異的意愿,對理論知識興趣不濃,更喜歡接受感性、具體和時尚的信息。然而,目前大部分獨立學院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不甚明確,教學大綱采用母體學校的翻版,把校本部的學科專業設置和教學計劃移植過來,缺乏對學生特點的深入研究,不能完全適應獨立學院學生特色群體的要求。獨立學院辦學時間短,沒能真正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母體學校教師,或者聘用年輕教師及其他學校退休教師,授課內容缺乏針對性,多局限于講授知識,缺少藝術性和生動性,難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學生的特點和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導致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缺乏針對性,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發展需求”[1],也就難以培養出知識、技能具有理想深度和廣度的新世紀人才。
1.3教育實踐發展的需要。學校教育不僅僅要傳授學生書本上的既定知識,還要促進學生在身心、智力、敏感性、審美意識、個人責任感、精神價值等方面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形成獨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識及判斷能力。但是,我國過去脫離生命本原、忽視生存能力培養和生活情操熏陶的教育根本不能滿足這種需要。正是從這種需要出發,“三生教育”致力于幫助青少年提高生命質量、掌握生存技能、獲得生活體驗,全面提高個體的綜合素質,延伸個體存在的意義。這也迎合了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和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由此可見,我國“三生教育”的提出植根于現實,來源于實踐,是為了解決當前教育過于統一、忽視個性的問題。獨立學院更要參考其他學校的成功經驗,并且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和學生特點,尋找出適當的、獨特的實施辦法。
2.“三生教育”的實踐性
“三生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教育理念,也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正確的生命觀、生存觀和生活觀,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和改變,也將這種體會和改變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生活。因此,“三生教育”本質上是實踐的。
2.1“三生教育”的提出源于實踐的要求。教育負載和傳承人類生命、生存和生活的經驗;彰顯和追求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觀念和價值目標。在人類現實生活中遭遇的種種難題要求我們不僅適應世界和時代的發展變化,而且做到在險峻的環境下繼續生存和發展。面對生活的多元化,人生的選擇多樣化,有學者將當前教育質量的問題歸結為“三無狀況”:對生命的無畏、對生存的無能和對生活的無趣。[2]這就回到針對教育的提問———“如何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上來,“三生教育”就是對這一問題的一種回答。
2.2“三生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具體實施依賴實踐的指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指導思想。“三生教育”致力于構建積極、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建構過程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必然在實踐論的指導思想下進行,也依賴于從實踐中獲得反饋進而不斷修正和提高。“三生教育”是否經得起檢驗最終得回到實踐這一層面。為此,李興華等提出在“三生教育”的實施過程中要注意做到“三個結合”[3]:第一,“三生教育”的目標要與人生價值觀相結合,有合理的教育結構。第二,“三生教育”的方法要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教育。第三,“三生教育”的路徑要與人格成長相結合。
2.3“三生教育”的最終目的在于回歸實踐、服務實踐。教育的本質內在規定了教育必須以促進人的生命完善,促進人的生存、生活等方面的發展為主題。“三生教育”是以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為基礎構建的人生教育理論,其本質必然從屬于教育的本質,受教育本質內在規定性的制約。也就是說,“三生教育”作為一種人生教育,也是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命活動,其本質是一種完善人的生命,促進人的生存、生活和發展的動力[4]。這一本質體現了“三生教育”的目的是回歸到人的實踐中并為人類的實踐服務。
3.“三生教育”在獨立學院的實施途徑
獨立學院迫切需要“三生教育”,而“三生教育”又是實踐性的教育,因此探討“三生教育”在獨立學院的實施途徑就十分必要甚至刻不容緩。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對獨立學院特點的分析,認為在獨立學院這樣一個特定的情境里實施“三生教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培養師資力量,提高輔導員專業技能。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體之一,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引導者,育人的核心力量,實施“三生教育”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業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需要深刻理解“三生教育”的理念并有能力以恰當的方式把這種理念傳授給學生,還要結合實際對“三生教育”的內涵、結構和實施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豐富“三生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云南省正在嘗試建立一支由專任教師、班主任、輔導員、學生家長、社會有關人士和學生代表等組成的教學團隊。但是這樣的隊伍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尤其對于獨立學院來說,師資力量本來就是薄弱環節,引進專業人才或者增加現有老師教學任務都是比較困難的,不能成為“三生教育”的主要力量。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工作者———輔導員的優勢,承擔起主要任務。中央16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建立一支在大學生健康成長中起‘指導者和引路人’重要作用的專職輔導員隊伍。”獨立學院建立的時間較短,教育教學、學習生活的良好風氣都還有待形成,學生思想活躍,自我約束力相對薄弱。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的工作更多,難度更大。正因為輔導員平時和學生接觸頻繁而且深入,相對一般教師更加了解學生,而且輔導員在進行思想工作和主題教育活動方面的工作經驗和特長十分符合“三生教育”的要求。反過來,“三生教育”力求達到的目標契合了教育部對輔導員工作效果的要求。為了承擔起對學生進行生命、生存和生活全方位教育的使命和責任,輔導員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深入理解“三生教育”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要領,并且研究和掌握全面、多樣的教育方法。這無疑也是對當前獨立學院輔導員工作的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戰。隨著這一教育工作的開展,還可以從輔導員隊伍中分流出“三生教育”的專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