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文化發展論文
作者:林嫦 單位::中共武宣縣委黨校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動廣大農村地區從解決溫飽到邁向全面小康,最終要看文化的發展與繁榮。我國提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文化發展繁榮至關重要。
一、加快農村文化發展的意義
(一)加快農村文化發展是推動城鄉一體化、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在改變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中,農村群眾與城鎮居民間的文化、生活、行為習慣及思想觀念的差異明顯存在。要縮小這些差距,使農村群眾融入城鎮生活,與城鎮居民構成一個整體,和諧相處,共謀發展,加快農村文化發展是關鍵。只有在農村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讓農村群眾與城鎮居民共享文化改革發展成果,提高農村群眾整體文化素質,使農村群眾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適應城鎮環境的變化,才能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加快農村文化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要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農村文化發展是關鍵。要加快農村文化發展,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開展豐富多彩、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滿足廣大農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農村群眾觀念不斷更新,文化素質、道德水平不斷提高,形成鄉風文明、家庭和睦、鄰里團結、合作互助、正氣弘揚、穩定和諧的良好社會氛圍,新農村建設才是全面、完整的。
(三)加快農村文化發展是保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需要。廣大農村傳統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有神話傳說、民族舞蹈、地方戲曲、民間美術、民間技藝、傳統建筑、風俗習慣等。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蘊涵著華夏子孫特有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體現了華夏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精神血脈。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快速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部分地區過于注重新農村建設中的城市化,忽略了文化內涵的提升,一些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受到沖擊和破壞。只有加快農村文化發展,挖掘和保護農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才能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文化基礎。
二、農村文化發展的現狀
(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當前,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覆蓋75%的行政村。“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近40億元,支持各地新建和擴建農村鄉鎮綜合文化站,鄉鄉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已基本實現,農家書屋已覆蓋全國一半行政村,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年放映量達800萬場。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逐步建成、完善,開闊了農村群眾的視野,豐富了農村群眾的生活。
(二)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逐步開展。各地積極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文化體育活動,如開展文藝表演、農民文化藝術節、農民運動會、農技大賽等。挖掘農村民族、民俗文化資源,推進富有農村特色的文藝精品創作和生產,促進了農村文化體育事業全面、快速、健康發展。民族、民俗節慶氛圍濃厚,農村小廣場小戲臺的文化活動越來越豐富。
(三)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的意識逐漸增強。文化產業是一項朝陽產業,農村文化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隨著國家扶持政策的出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農村文化產業的意識正逐步增強。加快發展農村文化產業,是實現農村文化硬實力的有效途徑,也是滿足農村群眾多樣化精神文化需求、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途徑,是推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支點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農村文化產業發展大有潛力,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農村文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農村文化人才匱乏,隊伍薄弱。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快速發展,農村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留守農村的群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農村文化人才匱乏,許多民俗文化的傳承后繼乏人,一些縣鄉文化部門專職干部少,文藝專業人才老齡化嚴重,人才創新能力不足,難以對農村文化活動的開展進行有效指導,也不能創作出更多農村文藝精品,更承擔不了對農村文化人才培養的重任。同時,在農村能夠從事文化產品開發和文化產業運作的人才少,嚴重影響了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不高,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文化的發展繁榮。
(二)農村公共文化設施使用率不高,管理不善。目前,不少地區可供農村群眾消費的公共文化產品不足,公共文化設施普遍使用率不高、利用不均衡,重“建設”輕“管理”、重“驗收”輕“使用”的現象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有的文化設施建設選點不科學,遠離村落,沒有區域人流的集聚效應;有的缺少內部配套器材設備或配置單一,實用性不強、普及性不大;有的公共文化設施被閑置或挪作他用,文化功能名存實亡;有的文化設施設備更新缺乏穩定投入,日?;顒咏涃M短缺,設施管理和運行難以為繼;有的文化設施開放沒有按照農村群眾的生活作息規律進行,管理不靈活。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農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
(三)農村文化產業起步晚,后勁不足。農村文化產業較城市文化產業起步晚,很多地方政府沒有出臺相應的農村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也沒有安排相應資金扶持,農村文化產業大多處在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F有農村文化產業規模小,結構不合理,加之主要參與者是農村群眾,他們多半利用農閑時間或兼職從事一些文化產業活動,專業性不強,組織程度不高,缺少對外交流與合作,導致產業規模小。
四、農村文化發展的路徑
(一)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是農村文化發展的根本。要從農村文化發展的實際出發,加強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要制定實施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完善機構、學習培訓、待遇保障,強化責任,將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成效列為縣、鄉黨政領導班子和相關責任部門的政績考核內容之一。二是要建立一支熟悉業務、專兼結合的農村文化工作者隊伍。配好配齊縣、鄉鎮文化部門專職人員,便于指導農村開展文化建設。同時,要大力發展和培育農村群眾文體隊伍,努力提高基層群眾業余文體團隊的文化素質和水平。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鼓勵專業文化工作者和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和群眾性文化活動,形成專兼結合的農村文化工作者隊伍。三是要建立和完善農村文化人才隊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他們投身農村文化建設的積極性,使農村文化人才留得住、用得上,促進農村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