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影市場論文
作者:徐珂
據國家發改委2010年公布的數據,我國已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骨干,小城鎮為基礎的多層次的城鎮體系。目前,中國大城市中的社區,415個中小城市,2488個縣和縣級區,都是適合二級市場終端影院建設的目標地區。另外,3000所高校、3000個廠礦機關,同樣是二級電影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商業價值潛在巨大。保守估算,大概還有1.7萬塊銀幕的市場空間。
社區、高校通常有著充沛的客源,可形成與輻射在周圍商圈里的超市、飯店、書店的良好互動。而機關廠礦的經濟實力也證實了這部分潛在的實力。二級電影市場的定義二級市場的概念較難定義,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常務副會長耿西林認為,對二級市場的定義應建立在統計的基礎之上更具有說服力,“有統計意味著是正式的、有組織的經營,沒有統計就是散戶,所以有時候以是否加入院線為界,將沒有加入院線的市場定性為二級市場。”北京電影學院于麗教授的研究課題《縣級影院建設與改造》,將二級市場定義為全國城鎮一級市場(加入主流院線的影院涵蓋的市場)以外的電影市場,包括社區、學校、廠礦、部隊等能夠放映電影的禮堂、俱樂部,這些單位沒有加入院線,也沒有安裝計算機售票系統、以租片放映、買斷地區放映權或組織放映為主。
二級電影市場的特征院線制的發展推動了一級市場現代化多廳影院的蓬勃發展。農村市場形成了以農村數字院線為特點的適應農村市場發展的可行性模式。在高端市場與低端市場之間的夾縫中的二級市場,雖被學者稱為“中國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依然停滯不前,且呈現以下特征:政策市。盡管國家在大方向給予各種政策支持,但是各級政府對此態度不一,改造的速度也參差不齊。截止2011年年底,全國僅31個省(市、區)制訂了本地區的《“十二五”期間城鎮數字影院建設發展規劃》,明顯的表現出“政策市”的股市現象。政府支持,資金充裕,影院改造速度快,市場發展迅速;反之,則市場停滯不前。多分布在電影消費能力欠發達的地區。由于中國特殊的歷史沿革,曾經的二級市場概念是指首輪放映之外的二輪放映市場,多分布在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后經產業改革,這些城市經濟迅速騰飛,可能存在于中西部的二三線城市,也可能出現在京滬直轄市和各大省會的周邊地區。
觀影群體結構變化。對于行政指令和市場化共同作用下的二級市場,觀影人群已不再是企事業單位包場、廠礦、學校、部隊的組織放映。隨著中國城鎮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動頻繁,受過良好教育的返鄉大學生和在中小城市打工的年輕白領,日漸成為電影市場的主力觀影群體。關注這部分人群的觀影需求,不僅關系著發行公司供片源的問題,更關系到制片公司做片源的問題。數字化院線的推動。目前,二級市場主要是以35毫米膠片放映為主,兼有1.3k數字放映設備和0.8k數字流動放映設備。從技術層面上來講,為保證二級市場觀眾與主流影院同步看上國產大片,全面推行1.3k放映設備是件非常急迫的事情,在二級市場還存在公益放映的情況下,商業放映的票房收入是未來提升二級市場“造血”功能的必要手段。
二級電影市場的運營模式當前,二級市場的電影企業正處在改制和未改制的尷尬境地。從技術標準上來講,二級市場主要靠35毫米膠片租片放映和1.3k數字影院的試點推廣,其經營模式主要是傳統拷貝版權的經營和1.3k數字院線的開發。傳統拷貝業務的經營。傳統拷貝版權的業務多由電影公司沿襲下來,通常是靠自有資金購買影片,填充片庫,向大型單位提供租片業務;從制片方手中買斷地區播映權,依靠紅頭文件,組織大規模包場業務;以老舊影劇院為核心,將商業放映和公益放映(廣場放映、社區放映等)相結合的,放映的影片也多是主流院線一輪放映結束后下發的二輪、三輪影片放映。傳統的經營模式是依靠當地大型企事業單位、工礦、學校的大規模團體放映,與行政指令休戚相關,片源多為主旋律影片、愛國主義影片。以致出現下列問題:由于資金限制,片源更新緩慢,導致影院依靠復映、播放DVD、錄像帶甚至盜版DVD維持生計,市場運作進入惡性循環;影片類型本身與主流市場偏離,其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與商業放映環節格格不入;運營模式較被動,因為這種傳統的經營模式對影片的要求比較特殊,需配合政治形勢和文件要求,而片源產出數量有限;由于拷貝版本逐漸減少,二級電影市場數字化改造速度跟不上市場變化,導致片源供應量減少;拷貝供應多為大城市影片的二輪或三輪放映,拷貝成色受損,嚴重影響在二級市場的放映效果。膠轉磁業務刻不容緩。1.3k數字院線的開發。二級市場影院環境大多破落陳舊,而數字化改造或數字影廳的建設尚未形成規模,原因在于:第一,數字化改造需要政府支持、政策和資金保障,僅有個別實力雄厚的院線為配合拓展中小城市的長遠規劃,敢于在二級市場實施大規模新建數字化影廳項目;第二,需要相當數量的有效觀眾群,而二級市場的觀影群體限制了數字影廳概念的拓展。從技術層面來說,1.3k數字放映機僅用于國產影片、港片的放映,2k數字放映機則用于進口分賬大片的放映,與大部分觀影群體的觀賞范圍缺少重合。上述兩點影響了數字化影廳在二級市場的大規模推廣。
二級電影市場存在的問題投融資機制不健全。電影業雖以30%的年增長率快速發展,達到130億元的票房收入,但還是不及房地產業的一個零頭,基層電影公司甚至被視為包袱。各地政府步調不一,給予的政策支持成為了二級市場投融資建設的關鍵。院線制成立之后,基層影劇院的衰敗變得尤為明顯。相比新建影院所消耗的大額資金,改造大批遺留影院是目前二級市場最為適用的方法。但是國家對縣級影院改造項目的資金投入不足,民營資本進入二級市場的渠道不舒暢,成為制約二級市場影院發展的又一因素。片源供應思路亟待調整。二級電影市場的主要觀影人群為學生、部隊軍人、中老年人、外來打工者、返鄉大學生。觀影方式通常為包場、組織放映、廣場放映與社區放映。
由于一級市場過度占有文化資源,導致壟斷和市場布局不合理,二級市場觀眾口味與消費趣味的差異被掩蓋、被忽略,且常淪為一級市場的二輪、三輪放映市場,到達影院的電影類型過于單一。由于自購類影片成本較高,受資金限制不能長期更新,舊片積壓在庫,新片得不到更新,只能依靠復映、光盤、錄像帶甚至盜版DVD為生,優質片源嚴重缺乏。二級電影市場有其獨特的文化視角和觀影群體。首先,二級市場占據中國49.68%的人口比例,人口基數大,市場廣闊;其次,二級市場往往是經濟發展較快,而電影產品購買力不足;第三,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13.7%,近6成分布在農村,二級市場老齡化現象也尤為突出。當青壯年人口遷往大城市,縣城一級的大學生返鄉、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交織在一起,由此引發的影片類型的變化,使得二級電影市場觀影人群隨之發生變化。供片機制落后,行政指令式發行方式亟待轉變。二級市場不規范的市場運作機制,和缺乏市場主體,導致制片方與放映方經營渠道不順暢,產供銷脫節。由于自購類節目成本較高,多數影院難以承受引進費用,導致影院放映業務大量萎縮,上級電影公司也難以下發最新電影拷貝,以及由供片機制引起的連帶反應,二級市場進入惡性循環,市場業務整體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