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醫學論文
作者:黎莉 邢方敏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教育研究與督導評估中心
眾所周知,醫學從根本來說是以人、以人的生命、人的健康為服務對象。醫學這一特征決定了它必須植根于人文學科的基礎之上。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醫學高新技術引發的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也日益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來表現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1]。網絡教學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空限制,憑借其數字化、使用靈活、交互性強及信息量大的特點,成為現代遠程教育的重要技術平臺[2]。南方醫科大學近年來在成人教育領域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結合成教學員分布區域廣、人員分布不均勻、教學點分散、學員工學矛盾大,但自主學習性強、學習時間靈活機動等特點,大力開展網絡課程研制開發,積極推廣和扶持網絡課程的建設,在遠程教育教學改革中不斷探索實踐,取得初步成效。社會醫學網絡課程就是在這輪教改中制作完成的,并在兩輪的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1課程的開設背景與基本情況
《社會醫學》網絡課程是我校面向廣東省基層廣大醫務人員實施遠程繼續教育培訓的一門重要課程。我們在承擔本專科生、研究生專業基礎課、選修課教學基礎上,通過對基層在職醫務人員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要的廣泛調查研究,在成人教育學院各專業開設了社會醫學繼續教育課程培訓,主要是面授教學,至今已經有10余年歷史。這期間,經過教學反饋和不斷總結,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原始素材。2009年,我們在社會醫學教學資源和教學經驗長期積淀基礎上,制作完成了《社會醫學》網絡課程,使本門課程在學校率先實現了成人教育課程教學網絡化,使對廣大基層醫務人員開展繼續教育遠程培訓成為可能。目前,經過兩輪的教學,《社會醫學》網絡課程已基本覆蓋廣東省各縣市基層醫療單位,已在佛山、東莞、中山、順德、揭陽等10多個縣市設立教學點,開展了遠程教學與面授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包括臨床、護理、預防、中西醫、醫學檢驗、醫學影像等10余專業近3000名學員參加了社會醫學遠程繼續教育課程培訓,教學反饋效果良好。
2內容體系與特點
我校社會醫學網絡課程是基于.net框架軟件平臺設計開發的,采用MSSQL2000數據庫運行的集課程管理、課程建設和課程學習功能于一身的遠程教育系統。在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環節,我們注重人性化設計,在課程界面設計、課程內容體系設計和學習活動評價反饋環節突出實用性。
2.1課程界面設計突出友好和便利
建設一門網絡課程,首先要明確課程設計的原則和理念。我們秉承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在課程界面的設計上,本著友好、便利的原則,把網絡課程的界面分為網絡助學、模塊管理、班級管理3大部分。網絡助學是學生實行網絡學習的核心部分,包括教學資源、作業、測試、考試、討論、聊天、答疑、計劃8個模塊,它基本涵蓋了教學運行的全部環節,很好地滿足了教學過程的需要。模塊管理和班級管理是教師對教學資源的管理系統,包括是否將該教學模塊向學生顯示以及顯示的順序、時間,教學資源向哪些班級開放等,教學管理人員在操作時只需勾選,使用過程非常簡捷便利。
2.2課程內容體系突出系統性和豐富性
課程內容體系的科學性、系統性和豐富性是衡量一門優秀課程的重要指標,也是我們制作這門網絡課程的基本著力點。資源模塊是整個課程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學資源最集中的地方。我們以課程的系統性和豐富性為原則,突出便利性和實用性,把這一原則貫穿在5大模塊之中[3]。第1大模塊是教學指導。包括:①課程公告;②課程簡介;③課程進度;④學習指引;⑤教師簡介;⑥授課對象。第1模塊主要是教學輔助性內容,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鼓動和營造學習氛圍,為學生全面了解教學情況展開設計,主要要體現人性化特點,使學生在學習之初就體會到親切、明了、便利之感,增強學習的熱情。第2大模塊是電子教案和教學大綱。這是網絡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體現了教學設計的目標。我們制作完成了社會醫學網絡課程一套完整規范的教學大綱和教案,目的是讓學生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可結合參考教學大綱、教案,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讓學習者了解教學總體情況,明確學習目的,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第3大模塊是電子幻燈。這是學生最常用也是最喜歡用的網絡資源,也是我們著力制作和精心研制的網絡課程主體部分。我們制作了覆蓋社會醫學學科主干的10個章節的電子幻燈(PPT形式),分別是:社會醫學概論、醫學模式、社會醫學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健康與疾病、社會因素與健康、行為心理因素與健康、生命質量評價、衛生服務研究、社會衛生狀況與衛生策略、社會病防治。作為網絡教學的主體部分,我們力求體現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系統性,除了教學大綱要求的內容外,還補充了大量數據、學科動態、學科資料等相關內容,并在版式設計上做到圖文并茂、生動形象,使學生賞心悅目、愿學樂學。第4大模塊是聲頻、視頻課件。網絡課程的發展方向是更加推崇實拍教學場景、豐富的教學輔助材料等虛擬真實的教學環境和更加人性化的教學設計[4]。基于此,我們專門錄制了社會醫學實體教學的全程課程錄音作為音頻資料;專門拍攝了兩場社會醫學概論和復習串講的視頻課件作為視頻資料,使本門課程表現形式多樣化、教學內容也更加多媒體化和情境化,增強了實用性和可視性。第5大模塊是教學擴展資源。通過廣泛收集,網絡課程還提供了國內外相關參考文獻、教材和專著,社會醫學相關專題的視頻資料,鏈接了社會醫學精品課程相關網站,體現了社會醫學網絡課程的豐富性和廣泛的資源儲備。見圖1。
2.3學習活動的反饋與評價突出快捷和準確
學習活動的反饋和評價是現代教學的重要環節[5]。本門課程運用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通過作業、測試、考試、討論、聊天、答疑等功能區域,以及規定的師生定時網絡討論、輔導、聊天制度設置,及時、準確地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等,把握學習最終效果,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3網絡課程教學實踐體會
遠程網絡教學是將學習理論、教育實踐和多媒體網絡技術3者有機結合而形成的系統工程[6]。網絡課程設計必須遵循服務學生的理念,結合對多媒體手段的合理運用和對遠程教育特點的分析,突出交互性,體現學科教學的特點,展示出知識結構的功能,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