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攝影論文
作者:白楊 單位:北京傳媒大學
1引言
攝影是指利用光學成像等科學原理,將生活中的真實景物記錄或者反應在平面里的過程。根據其創造意圖的不同,可分為藝術攝影、商業攝影及記錄攝影等。藝術攝影指的是以表達創造主體審美情感或者藝術情趣為首要目的,通過攝影技術對社會生活進行平面視覺效果藝術反映的圖片攝影。
2在藝術攝影中采用攝影技術的意義
藝術攝影作品的拍攝必須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詮釋照片才有價值,它沒有固定的構圖、采光或者什么公式性的技法,完全要靠拍攝者自身對藝術攝影的造詣素養而賦予照片生命力。但是沒有固定的技術手段不代表不需要攝影技術,瞎拍、亂拍就能稱之為藝術攝影,它需要更高的攝影技術為基礎。在此類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如果不能在構圖、采光以及其他攝影技術上有所突破的話,就會落于俗流,虛有其表。
3攝影技術在藝術攝影中的應用
根據藝術攝影的造型因素,可將攝影技術分為構圖、用光、影調、氣氛等,下面我們就這些技巧在藝術攝影中的應用進行討論。
3.1構圖
好的構圖能幫助拍攝者創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與完美形式的攝影藝術作品。構圖時要突出主要的東西,保留次要的東西,剔除無用的東西,根據攝影主題的需要取舍的不同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曾經感動全國、觸動世界的一張照片—謝海龍希望工程系列中的課堂上,拍攝者所要表達的主題是孩子渴求知識的眼神,所以在構圖時,人物的半個腦袋也被“狠心”地裁去,但是人物的表情卻更突出了。另外還要處理好主體與陪體的關系,主體表達作品中心思想的主要對象,客體是起陪襯烘托作用的,所以構圖時要能突出主體,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將主體置于“黃金分割線”,這樣做不僅能使作品顯得均衡、美觀,還能吸引觀者的視線;處理好前景與背景的關系也很重要,比如作品《差距》和《第一接觸》,運用前景與背景景物作內容上的對比,形成了令人深思的主題。
3.2用光
用光是攝影的靈魂,如果運用得當,能給圖片帶來全新面貌。根據光的投射方向的不同,可將其分為:正面光、側面光逆光、頂光、腳光等。這些光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拍攝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創造出各種富有變化或氣氛的打光法。下面我們就結合實例,對拍攝中最常用的正面光、側面光、逆光的造型特點和拍攝方法進行分析。正面光也叫順光,通常它的方向與相機攝軸的方向是一致的,適用于純凈、平滑、細膩及明亮等情調,如《女兵的照片》;側面光的方向垂直于相機攝軸的方向,能夠起到加強被攝對象質感跟立體感的作用,如《中華男兒》;逆光能清晰地勾勒出物體輪廓,展現被攝物細節及強烈的空間感。
3.3影調
影調是照片的基調,是物體結構、色彩、光線效果的客觀再現,也是攝影師創作意圖、表現手段運用的結果,光線構成、拍攝角度、取景范圍的選擇,都直接影響影調的構成。攝影畫面根據影調亮暗的不同,可分為亮調、暗調和中間調;根據反差的不同,可分為硬調、軟調和中間調等多種形式。影調的對比在黑白攝影中講的是黑、白、灰的比例;在彩色攝影中,指同一種顏色之間的差別,比如紅色,有大紅、深紅、淺紅等。以黑白攝影為例,當一張照片中黑和深灰的比例少,白和淺灰比例多,就屬于亮調;白和淺灰比例少,黑和深灰的比例多,則屬于暗調;當一張照片灰色比例多,黑白少,則屬于軟調;黑白多、灰色少的屬于硬調;介于兩者中間的屬于中間調。
3.4氣氛
氣氛指的是攝影作品所洋溢的情調和氣息,是使攝影作品產生“意境”的重要手段。這種氣氛的營造,有時是靠事物本身的態勢,如:萬馬奔騰、暴雨滂沱、斜陽晚照、靜謐幽雅等,李曉寧所拍攝的《馳騁原野》就是這樣的;有時要依靠形與色、光與影等視覺元素來表達:如水面的反光形成五彩斑斕的意境;側光、逆光的拖影造成的深邃、幽遠的意境,等等。
4結束語
優秀的藝術攝影是要有其思想性,能有讓人有想象空間的,這就要求它的內容和形式都十分出色。也就是說要拍攝具有藝術創作特征的照片,單憑構思是不夠的,還要具備駕馭手中器材的技術,否則你就無法將你的構思變成你所要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