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傳統行政論文
作者:田兆陽 單位:北京行政學院
文化是歷史的積淀,對管理活動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深層次的軟件要素,因此人們稱之為行政管理之魂。從行政文化的角度批判繼承我國的行政傳統,推進傳統行政文化現代轉化的研究,近年來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總體上還處于起始階段。怎樣從零散的、表象的、注釋性和演繹性的一般介紹轉到全面深入的系統研究,避免原水平的簡單重復,力爭開發出特色和新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迫切而艱巨的任務。
一、行政文化建設繼往開來的現實選擇
文化是歷史的產物,又給歷史以重大影響。行政文化是伴隨著人類的行政實踐活動而產生的,是社會文化在行政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獨特的文化形式。行政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是某一類或某一國度的行政組織及其工作人員在長期的行政實踐中逐步形成的,表現為相對獨立和持久的文化特質或特色。這就使得該系統的組成人員對一些重大原則問題和事件,都基本保持相同的認知和評價,以至他們在價值取向、行為動機、管理模式、行為方式、理想信念等方面都有著相對的一致性。這樣,行政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維系行政組織及其成員和諧統一的紐帶,表現出一定的群體性和凝聚力。我國的行政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大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立足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提煉和融匯我們時代的文化精神。同時還要繼承和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吸收和借鑒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做到繼承傳統而又充分體現時代精神,立足國情而又面向世界??傊晕覟橹?會通古今,兼容中西,是我們建立社會主義新行政文化的生長點。批判繼承傳統行政文化,是一個民族文化傳統的轉軌,不是傳統文化的斷裂,也不是西方文化的簡單移值,而應當是“古今中西”大融匯的產物,行政文化傳統的批判繼承,歷史經驗的借鑒和運用,可以說是我國行政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特色。
我們中華民族以歷史悠久而著稱于世,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近年來,江澤民同志多次提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他在《努力建設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的講話中,特別強調“歷史經驗的借鑒和運用”。他說“一個民族如果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現在和正確地走向未來”。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條件。“毫無疑問,傳統文化具有政治性或階級性,同時也具有社會性、民族性和歷史繼承性。我們的祖先在治理國家、發展經濟、穩定社會和繁榮科技教育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給我們留下了豐厚的歷史遺產。開展中國傳統行政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以理性態度和務實精神對傳統行政文化的批判繼承;有助于我們更加準確而深刻認識我國行政管理的基本國情;有助于我們總結、借鑒中國古代治國興邦的歷史經驗;也有助于我們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實現傳統行政文化的現代轉化和重塑我國現代行政文化。
1997年11月1日,江澤民同志在美國哈佛大學的著名演講,提出了從歷史文化傳統認識現實中國的重要視角。他指出:“中國在自己發展的長河中,形成了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這些傳統,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獲得揚棄和發展,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緊接著,江澤民同志將我國博大精深的優良的歷史文化傳統,高度概括濃縮為四個方面,一是體現愛國主義的團結統一傳統;二是體現民族精神的獨立自主傳統;三是體現禮儀之邦的愛好和平傳統;四是體現奮斗意志的自強不息傳統。這四大優良傳統,正是我們的民族精神的核心。在總結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史時,演講還指出我們民族有關和諧、協調的三個重要思想,即體現人與自然要協調發展的天人合一思想;體現科學精神要與道德理想相結合的理性光輝;體現中外交流、相互學習的開放思想。當人類帶著各種矛盾即將進入21世紀時,這些思想顯得何等的遠見與深邃。總之,哈佛演講高層建瓴,旁征博引,生動翔實,發人深省,催人奮進,特別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思想體系的科學概括,綜合評價,深入開掘的整體創新,為中國傳統行政文化的系統研究樹立了榜樣,啟迪了思路,指明了努力方向。
二、建立科學的研究框架體系
傳統行政文化能夠現代化,并不等于已經現代化了。傳統行政文化現代化轉化的關鍵是轉換自己的結構框架體系、理論內核和思想觀念。這種結構框架作為一種理論體系,是一種理論分析的視角,它有助于對傳統行政文化進行全面深入的比較研究。一般而言,行政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觀念文化和制度文化三個方面,綜合地反映政府管理的進步狀態。行政物質文化是國家管理的基礎設施、物質條件和工具手段等;行政精神文化,或稱行政思想觀念文化,是行政文化的核心部分和神經系統;行政制度(體制)文化,指行政組織的機構設置。這里暫且拋開行政物質文化,我們認為傳統行政文化的研究應從以下兩個層面來展開:
(一)傳統行政思想文化
指行政主體的行政信念、行政價值、行政道德、行政意識、行政理想、行政心理等所組成的復合體,它對行政機關和行政人員在行政活動中起指導和約束作用。我們認為我國傳統行政思想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德政禮治思想,如民為邦本、制民之產、天人合一、貴和尚中、剛健有為、政者正也、道德人格和優患意識等。
2.無為而治思想,如為而無為、順其自然,因循而治、道在不擾,象征性管理以及治國策略的以靜制動、守弱用柔,不爭之爭、治于末亂等。
3.以法治國思想,如法不阿貴、群臣共操、刑無等級、以刑去刑、實力原則、變法圖強、崇尚統一和主張中央集權等。
4.為政用人思想,如為政在人、知人者智、群治共理、用人如器、尊賢使能、德才兼備、不拘一格、用人不疑和賞罰分明等。
5.行政決策思想,如以謀為先、科學預測、知己知彼、權衡利弊、審時度勢、兼聽廣納、舉措適時、多謀善斷,留有余地以及決策的體制、程序和方法等。
(二)傳統行政制度文化
制度性的行政文化、或稱精神形態的行政制度,是行政機關制定的規范行政主體行為的規程和準則,體現了一定的行政思想,屬于行政管理的主觀領域,亦是行政文化研究的重要內容。我們認為,傳統行政制度文化研究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