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新聞學論文
作者:康嶠 單位:吉林大學文學院
目前,全國各大綜合類、工科類、甚至專科類院校紛紛開辦新聞學專業。許多高校的新聞學專業倉促上馬,課程設置陳舊,所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技能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因此,高校新聞學人才培養急需規范、改革與創新。自2000年臺灣當局決定開放大陸記者到臺灣駐點采訪之后,兩岸的新聞文化交流與日俱增。人們不難發現,臺灣在新聞觀念等方面較之大陸具有領先優勢,這與臺灣高校新聞學專業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教學模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筆者近期有機會在臺灣高校學習,對臺灣高校新聞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筆者以臺灣政治大學為例,探究臺灣高校的新聞學人才培養模式與特色,希望對國內高校新聞學人才培養的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一、臺灣政治大學新聞系概況
臺灣政治大學始建于1927年,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著稱的高等學府。隸屬于傳播學院的政大新聞系成立于1935年,歷史悠久,在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中居于領先地位,其畢業生一直是臺灣傳播界的骨干力量。政大新聞系一向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其辦學宗旨為“秉持傳承與創新精神,培養富創意、能思辨、關懷社會并兼具人文及資訊傳播專業素養的人才”。其人才培養目標為“培養表達、敘事、溝通的能力;熟練掌握和應用傳播學原理;培育信息時代的專業素養;陶冶敬業精神、專業倫理和全球視野”。從中可以感受其樸素、務實的辦學理念,以及與時俱進、銳意進取的勇氣和精神。
二、課程設置
高等教育的課程設置應充分考慮個人發展、社會需求以及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為適應傳播產業的變化與社會需求,在過去數十年間,政大新聞系的課程重點已經由以新聞學及印刷媒體為主體的傳播新聞教育,逐漸發展成以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為基礎、以多媒體呈現方式為目標的信息傳播專業教育。目前,臺灣高校課程設置多以通識教育為載體,涉及價值觀教育、生命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內容。其顯著特點之一是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滲透。為使學生具有寬泛的學科基礎知識,自1998年開始,政大新聞系與傳播學院廣電系、廣告系的學生在大一大二均不分專業,在此期間主要學習校級通識課程和院級共同必修課程。這樣的安排可以避免學生的過早專業化,這也符合世界高等教育課程發展的趨勢,即專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融合。①政大新聞系學生畢業學分要求為128學分,通常要低于大陸高校同類專業的學分要求。在所學課程中,校級通識課程要達到28~32學分,包括基礎語言通識課程和一般通識課程。其中基礎語言通識課程包括中國語文、外國語文,一般通識課程分為人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生命)科學三大類。課程設置充分體現了人文、社會與自然學科的交叉、融合。院級共同必修課程共需修讀15學分,包括:傳播與社會、傳播?⑹隆⒀芯糠椒āT詼源?パв辛吮冉賢暾?牧私夂螅???喲筧??冀?胂導蹲ㄒ悼緯痰難?啊O導蹲ㄒ悼緯坦?4學分,包括系必修課和專業領域學程。新聞系共設立三個專業領域學程,包括“新聞編采學程”、“網絡及多媒體學程”與“國際傳播學程”。每個學程包括一系列相關課程,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自行選擇學程。除上述必修內容之外,學生尚需選修44~47學分的選修課。與大陸高校同類專業相比,政大的選修課學分比例相對較高,約占總學分的34%~37%。
三、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它對于學生深刻理解學科基本理論、掌握實際技能起著重要作用。同時,它在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團隊合作能力、適應能力以及自我驅動能力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覷。②基于上述認識,目前國內高校對實踐環節越來越重視,但文科類專業實踐環節相對薄弱。而對新聞學這樣應用性較強的文科專業,實踐環節是不可或缺的。如何強化人才培養的社會實踐能力是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急需解決的問題。政大新聞系對實踐教學環節十分重視,精心設計、認真組織,使得實踐環節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實踐教學環節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實踐類課程
為使學生能夠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提升實際工作能力,新聞系特開設了與實際工作關系密切的技能訓練實踐課程。該實踐環節沒有學分,屬于短期訓練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專業學習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如排版、繪圖、攝影、流動影像與聲音制作等。該實踐環節被形象地稱為工作坊。為保證教學效果,學院專門聘請有實際工作背景且了解新聞傳播教育的業界人士進行授課。
2校內實踐平臺
政大新聞系的所有設施,包括影音設備、電腦實驗室等,都已經納入以院為單位的實驗中心,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教師可以利用實驗中心進行數碼媒體與新科技的相關研究,并協助學生采用新方式、新科技手段來搜集信息和制作新聞信息。為提升學生專業能力,新聞系專門設置了學生實習媒體。歷史最悠久的實習媒體為實習報紙,報紙曾幾經改版,現名為《大學報》。近年來新聞系又建設完成Uonline多媒體實習媒體,成為學生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新聞創作的實驗場所。此外,為了??化學生對電子媒體的操作和新聞采編制作能力,學院所屬實驗中心下設“政大之聲”實習電臺,為傳播學院各系廣播課程教學、研究及學生實作與實習提供平臺。目前,國內許多高校也有相應的報紙、電臺、電視臺,但這些媒體與新聞學專業的教學沒有必然的聯系。換言之,學校沒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來培養、訓練自己的學生。多數情況下,都是學生以個人的名義參與其中。而政大新聞系則要求每名學生必須在校內媒體實習兩個月,分別在編輯、采訪、校對、廣告、發行等崗位輪流工作,經歷媒體各環節工作的實際訓練。這樣的經歷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以及個人的成長無疑都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3實習課
新聞系的實習課安排在寒暑假,實習課沒有學分,以通過或不通過作為修過與否的標準。每年安排的實習單位包括各大報紙、電視臺、雜志社、廣播電臺、網站、公關部門、出版社等。在實習開始前專門安排教師為學生舉辦講座,或邀請新聞系的優秀畢業生現身說法,為學生介紹實習注意事項以及如何在實習過程中主動學習以達到更好的實習效果。由于實習課對學生將來的就業幫助很大,因此深受學生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