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低碳經濟拓展論文
本文作者:王瑞民 單位:吉林市勞工紀念館
隨著世界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以及能源的持續緊張,低碳經濟被提到了各國經濟的發展日程上來,我國當前正處于經濟轉型階段,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當前環境,應采取低碳經濟的發展戰略,改變現有發展模式,創新發展思路。
一、低碳經濟簡介
低碳經濟是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指導下,采用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和新能源開發都多種手段,減少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一些高碳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的實質其實就是能源效率和能源結構的問題,其核心方法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創新,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低碳經濟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低碳經濟是相對于當前碳密集能源的生產和消費方式的高碳經濟而言的,它主要通過降低碳排放,加強碳捕捉,碳存儲降低人們能源消費中的碳強度,有效遏制碳排放的增長速度。其次,實現低碳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發展新能源,通過在經濟發展中大量使用新能源,實現經濟發展和碳消耗的脫鉤,既能實現經濟增長,又能實現碳排放的低增長、零增長或者負增長。最后低碳經濟是面向個人的,因為碳平衡是全球性的碳平衡,只有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養成良好的低碳消費傾向,才能有效降低碳排放量。
二、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其制約因素
當前在我國實施低碳經濟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我國經濟仍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人口增長,消費結構升級等使得我國的碳排放量持續不斷增長。據推測,按照當前的發展趨勢,到2020年,我國能源需求量將達到50億噸標準煤以上。其次,中國的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的比重接近70%,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以石油和天然氣為主相比,我國的能源結構極不合理,按照當前能源結構和發展趨勢趨勢來看,我國的煤炭能源使用量在2020年仍將占到能源結構的60%以上。由于石油和天然氣的碳排放系數分別相當于煤炭的80%和60%,因此,我國的能源消費呈現明顯的高碳特征。另外,當前我國經濟仍處于轉型階段,第二產業仍是我國的主體產業,據統計中國的能源強度近年來,雖有所下降,但讓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讓然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最后,由于我國低碳經濟的起步相對較晚,有關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存在許多法律空白。目前,不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給予了低碳經濟以高度重視,投入大量資金在低碳經濟上,可許多政策仍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各項財政政策尚處于變動之中,這種變動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經濟的發展。
三、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制度創新
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創新,首先應進行制度創新,筆者以為在制度創新中應做好低碳經濟的法律制度創新,財政政策創新和稅制稅種創新三個方面。第一,法律制度創新是將低碳經濟上升到國家層面,建立健全低碳經濟法律保障體系,明確各項產業政策的目的,基于低碳企業的實際需要,為低碳經濟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并通過一些強制性的法律法規,促進居民、企業、政府低碳意識的形成,以采取低碳行為。第二,低碳經濟的財政政策創新一般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1.建立健全低碳經濟財政補貼或補助制度,引導經濟產業結構升級和結構調整。2.要建立財政預算支持低碳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為節能設立專項經費,并規定經費的增長額度和幅度。3.要完善政府的低碳采購制度,在政府采購政策中應優先采購清單中的低碳產品和節能產品。同時要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低碳經濟認證標準、采購標準,每年動態調整采購清單和指南,加大強制性的購買規定。第三,對當前稅制稅種進行完善,對于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征收較高的增值稅,對于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清潔能源征收較低的增值稅,對于使用清潔能源生產的無污染產品盡量少征稅或者不征稅,推動社會更多使用清潔能源。
四、我國低碳經濟發展模式的方法創新
(一)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要求,能源使用效率是指單位GDP所消耗的能源,是一個國家內部能源消耗總量與國家GDP的比值,主要與國家的經濟產業結構、能源種類以及能源效率具有較大關系。我國可以通過減少高能耗低效率的企業數量,調整我國現有的產業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單位GDP的碳排放量。例如,我國近年來實施的關閉小火電、地煉企業,就是對國家的產業機構進行調整,但并不能從根本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最根本的辦法是通過技術創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例如,近年來鋼鐵行業采用大型先進焦爐、高爐氣、轉爐、電爐等設備,實現聯合技術供電和發熱,比傳統的連鑄連軋節能75%,大幅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其他高耗能行業有著相同的效果,在合成氨的生產中采用一些新技術之后,能夠節能40%。可見,通過技術研究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對實現降低碳排放,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二)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調整我國的能源結構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的進步都伴隨著新能源的產生或者利用方式的巨大改變,因此,我國應大力發展新能源,改變當前我國的能源結構,擴大太陽能、風能和水能所占比重,降低目前煤在我國能源機構中的比例,由于風能和太陽能不產生溫室氣體,因此能夠在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的前提下,保證國家能源安全。當前大幅增加其他無碳能源仍不太現實,可以擴大天然氣在我國能源中的比重,實現我國能源結構的優化,從長遠來看,還是要向著低碳富氫的方向發展,并逐步減少地下富碳能源的開發力度。
(三)積極發展低碳技術,建設低碳技術體系
中國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低碳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推廣,以及對低碳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他們對我國的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低碳經濟的發展不僅需要低碳技術,而且需要將各種低碳技術應用到各種實際生活中去,以促使整個國民經濟的低碳化。
(四)積極利用市場化機制,建立完善中國的碳交易市場
自2006年以來,世界低碳交易市場得到了高速發展,各國紛紛建立碳交易市場,為國內的碳減排量和相關衍生產品搭建交易平臺。我國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經驗,建立完善中國的碳交易市場,積極引入各種國際力量,參與到我國的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合作中來,積極利用、消化吸收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驗,使企業能夠通過交易碳排放權利獲利,來提高企業節能減排的主動性。建立以省級為單位的“碳源-碳匯”交易制度,同時通過多種方式調查研究當前我國各省級的碳平衡狀況。將外部溢出效益作為生態保護基金,通過碳交易使得生態保護由無償走向有償。另外,中國政府應該積極參與低碳經濟國際規則的制定,建立低碳領域的創新機制和發展機制,創造國際競爭優勢結束語要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創新低碳經濟的模式不可缺失,只有我國從低碳經濟制度和低碳經濟方法途徑兩個方面同時抓,才能有效促進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