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政治經濟學論文
作者:裴健華 單位:長治學院
一、問題的提出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政治經濟學課程在教學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學生們在學了這門課之后,普遍反映這門課理論抽象、復雜、分散,學起來很吃力;有些內容在高中已經學過了,再學一遍沒什么新意,是在浪費時間;目前流行的是西方的理論,馬克思的理論太陳舊了;學了以后也不很實用甚至是根本不實用,學和不學沒什么兩樣。在當前經濟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大部分人都是近視功利、心浮氣躁的,對純理論的東西都不感興趣;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有考試的壓力,很多學生就不會去上這門課,給這門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挑戰(zhàn)。
二、教師在政治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應有的基本態(tài)度
要適應大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的眼界和思維,就必須轉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總的來說應該是積極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大家的想象,鼓勵學生自由思辨的,以此為學生提供一種觀察認識社會經濟問題的視角和方法。[1]
(一)教師要能夠正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要使學生能體會到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博大精深之處,體會到其創(chuàng)見性和意義,需要教師在傳授理論時要辨別良莠,把握精髓,挖掘馬克思體系中真正對學生有所啟發(fā)的東西。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2]
(二)教師要崇尚自由思辨的學風要使學生愿意學,愿意挖掘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精髓,需要教師鼓勵學生自由思辨,不打擊學生學習思考的積極性。對學生不同的看法可以進行討論、引導,而不是堅決地給予否定。著名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建校時間不長,校園風景也不很壯麗,卻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辦學成就,在經濟學領域產生了10位諾貝爾獎得主,這與它一直堅持自由兼容的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它的教學主要不是教授知識和方法,而是引導學生會讀書、會學習、會研究,培養(yǎng)能夠進行理性思考的人。[3]筆者認為這是我國教育界普遍要努力的方面。
(三)教師要在教學中體現(xiàn)出一定的思維范式要使學生能克服學習政治經濟學過程中理論分散、缺乏系統(tǒng)理解的困難,需要教師傳授給學生的不僅是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思路、規(guī)則、方法,使學生能夠對經濟現(xiàn)實和經濟問題的認識由感性階段進入高一級的理性階段,使知識系統(tǒng)化。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筆者認為教師教學中在每一具體問題講解前都應以一定的思路貫穿引出下面要講的內容,給學生一個宏觀、整體的架構,幫助學生掌握內容。對于還沒有整體架構的內容也應向學生說明,吸引學生進行研究分析,同時也可以促進政治經濟學理論的發(fā)展。
(四)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政治經濟學要使學生正確對待這門課程,不覺得無用,需要教師除了在教方面注意外,更主要的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的方面有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傳統(tǒng)理論,要全面地看待前人理論。對待馬克思主義也要一分為二,正確認識馬克思理論的精華,努力吸收馬克思主義中真正有價值的東西,避免學生見到馬克思或政治經濟學等字眼就搖頭。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認識馬克思理論是開放性的,可以吸收人類一切優(yōu)秀文明成果。這種引導要貫穿于課程的始終。例如導論是課程的起點,是學生接觸課程的開始,第一印象很重要,政治經濟學從一開始要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就要重視導論,講好導論。政治經濟學導論部分介紹了該門課程的起源、發(fā)展過程、課程的性質、主要研究方法和意義等,這時糾正學生對政治經濟學的錯誤認識,厘清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幫助學生正確對待政治經濟學很重要。講好導論是教學成功的起點。[4]后面具體的內容要與研究方法,與西方經濟學的關系等結合起來講解,使學生對待政治經濟學的應有態(tài)度有感性基礎。當前政治經濟學還在不斷發(fā)展,吸引學生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能夠提出獨自見解,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這是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政治經濟學發(fā)展的希望之所在。
三、政治經濟學教學方法的探討
學生普遍認為理想的授課方式是理論聯(lián)系現(xiàn)實,老師與學生有互動。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采取的“講座+討論”教學方法是老師與學生有高度的互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好方法,是他們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機制。[5]但是這樣先進的教學方法不適合我國一般的高校本科教育。因為學生從小學到高中一直在象牙塔里,他們的知識、經驗和閱歷是非常有限的,主要表現(xiàn)就是,學生對經濟新聞節(jié)目大都偶爾關注或者不關注,不會提出問題或提出的問題相當幼稚或者根本沒有任何問題。不過有的學生會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進行主動思考。在此種情況下,需要老師把傳授基本知識和引導學生思考問題相結合。
(一)必要的理論加案例講授對于馬克思主義經濟的一些基本理論,理論加案例講授法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才能理性思考現(xiàn)實問題,在講授基本理論時需要借助案例來幫助學生正確深入地理解原理。所以,理論加案例是政治經濟學基本的重要的教學方法。受課時的限制,教師選案例貴在精,不在多。案例的具體表現(xiàn)方式可以有多種:經濟事件,經濟數字,圖片資料等。這些資料不但較為容易收集,節(jié)約開支,而且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關注時事,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二)適時的課堂討論對于當前經濟界有爭議的問題就可以采取這種方式教學。因為這樣既能吸引學生關注經濟問題,又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通過課堂討論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參與教學,有機會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主動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想,便于有效引導。這種方法需要教師課前組織學生做好準備。要根據教學內容精心選擇討論題目,然后布置給學生,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組織同學去做調查,找資料,查文獻,寫出本組的發(fā)言提綱。需要教師課堂上組織好討論。既要啟發(fā)學生多角度思考,能引起爭論,也要使討論始終圍繞一個主題有序地進行,不浪費時間。需要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對學生在討論中閃現(xiàn)的思想火花和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要加以肯定和鼓勵,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糾正。例如討論壟斷行業(yè)的改革,經濟發(fā)展方式的轉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