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研究論文
作者:李海涓 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第一,拿到一首作品時,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及簡歷,研究作者創作的風格特征。不同的作曲家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所受的教育不同而具有明顯的個性特征。因此,演唱者在演唱各個作曲家的作品之前,對其作品的主要風格特征要有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據作品特點做出相應的處理。譬如莫扎特的音樂以典雅、流暢、秀麗、明朗為主要風格特征,那么,在演唱莫扎特的作品時,就要以中等音量的優雅、從容的聲音做柔和、連貫的演唱,切忌夸張的情感表現和過度的力度對比;而在演唱威爾第的作品時卻恰恰相反,他的作品大多充滿愛國主義激情和英雄氣概,聲音就要求有力、慷慨激昂,以表現戲劇性的特點。
第二,要對作品進行比較透徹的分析。要認識到作品的基本立意,熟讀詞曲,大量地查閱作品的背景資料。譬如《黃河頌》這首歌曲,它選自我國大型組詩《黃河大合唱》,其中,在歌詞上,詩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頌黃河,實際上是歌頌我們的民族,激勵中華兒女像黃河一樣偉大堅強。整首歌曲旋律激昂,曲調壯闊,充滿了強烈的沖擊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黃河桀驁不馴的血性和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在演唱這部作品時,只有理解了作品的基本立意,把其中的詞曲內涵理解到位,體會到這種宏大的氣魄和深刻的情感表達,才能全身心投入其中。
第三,要對作品的曲式結構進行剖析。準確地把握作品曲式中分段、分節中的變化,掌握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強弱、節奏的疏密以及表現術語所規定的一般處理方法。《烏蘇里江》是一首女高音演唱的難度極大的歌曲,其主要的難點在于情緒的變化。這是一首帶引子與尾聲的三段式作品[引子+A+B(a+b)+A1+尾聲]。第一段慢板,感情深沉,吐字要有力。結束音在小調音上,郁憤不平;第二大段分成a、b兩小段,先弱起,逐漸強,速度加快,旋律明朗,須唱得嘹亮,以喜悅、激動的情緒歌頌共產黨救窮人出苦海;第三段第一小節以高八度的旋律與第一段形成對比,最后尾聲以高難度的快速跳音和高亢有力的高音結束全曲。歌曲還采用了大量裝飾音、倚音、三連音、六連音,豐富了歌曲感情的表達。
第四,提高文化修養,增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根據歌曲中所表達的主要情感內容,結合其詞曲的內涵,劃分層次與高潮,體現重點段、句,尤其是重點字。一首歌曲中大量歌詞的咬字發音是一帶而過的,只有幾個重點字才是主要的、應該強調的。
歌者要把紙上的詞曲唱活,并進一步雕琢成藝術品,必須要下一番苦功,做好充分的案頭工作。重點字要選得準、用得巧,使之在歌曲的演唱中產生畫龍點睛的作用,否則會起畫蛇添足的破壞作用。重點字的突出和強調,隨歌曲情感意境的差異而采用不同的“著色”方法,如變換音色、改變語調、調整音長等。像歌曲《白毛女》中“哭爹爹”一段,有3個重點字“霎”“爹”“慘”,各用不同手法。全曲第一聲“霎”字用類似直呼驚喊的強咬,聲驚四座、扣人心弦;“爹”字采用了緊咬緩發的手法,即咬得緊,但急于發音,又不換氣,將悲痛欲絕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第三個重點字“慘”,運用加重音頭、帶有抽泣和哭腔的色彩唱出。重點字的突出和強調,給人留下了撼動心靈的不可磨滅的形象。②
第五,在具體的練唱中要盡量“兌現”各種設想,看是否合宜。因為想與唱還有不少距離,往往設計合理,但實踐中又不見得合適和行得通,這就需要在具體練唱中進一步去粗取精。同時注意要多小聲、少大聲的巧練,要多練“絕活”及難點。在每次練習結束前,必須堅持完整不間斷地唱幾遍,使各種藝術設想能真正滲透在整個演唱中,并進一步在演唱中揣摩,看其是否合宜,是否有藝術特色。
最后,在以上幾項案頭工作的基礎上,應對歌曲演唱的鋼琴伴奏部分進行必要的分析和處理。鋼琴伴奏是聲樂藝術最常見的表現方式之一,是聲樂藝術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在聲樂作品中,鋼琴伴奏的作用是為人聲旋律配備和聲,豐富其音樂性,且在聲樂作品的前奏、間奏及尾聲處,鋼琴還會以獨奏的形式出現若干小節,故鋼琴伴奏的藝術魅力與聲樂演唱的藝術表達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應從其音型、和聲、織體、節奏、旋律等方面全方位地去研究。
綜上所述,演唱者在演唱之前所需做的案頭工作是一項細致、綜合的工作,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礎和前提,它對演唱者的要求是多方面的。演唱者在演唱之前要充分重視這項工作,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認認真真地將這項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