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教育教學論文
本文作者:鄧曉娟 張偉國 陳蓉 王毅 熊坤林 陳金華 單位: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放射科
影像實習課沿用的仍然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仍然是老師帶著一大堆典型的影像圖片,逐一進行講授,學生對照圖片進行“看圖識字”。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有充分利用臨床或其他影像學資料,也沒能給學生充分的自由,讓他們依據這些資料,結合所學知識,綜合分析和判斷。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實習課上仍然接受的是被動教育,學生的理解式記憶能力被人為壓制,學習的思維潛能未能在學習中得到引導和激發。
建立醫學影像學電子教學資料庫
作為教學醫院,本科一貫秉承“科學治學、實踐治學”的教學精神,將教學方式的不斷提升發展作為日常事務,以保證持續不斷提升教學內容和質量。考慮到目前教學資料匱乏,教授內容陳舊,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近年來,本科結合現有的科學技術,利用本院的PACS系統,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較為完備的電子教學資料庫,包括見習教案,病案追蹤表,晨間讀片資料。以期通過電子教學資料庫的建立,大大提升教學內容在授課時的展示和共享方式,以高精度、高信息量、高互動性為要求,以實現學生的理解性記憶及應用為導向,打通一直以來制約影像學教學發展的瓶頸。
過去的見習教案是純文字性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由于沒有臨床工作經驗,對疾病缺乏感性認識,除見習課上少量病例圖片外,課后缺乏輔助學習的圖像資料。作者按照本科教學大綱要求,收集歸納典型病例相關資料,包含患者ID號、住院號、年齡、性別、病史、相關實驗室檢查結果及典型影像檢查圖片,并配以符號標注病變區域、詳細規范的影像描述、影像診斷、手術記錄及病理結果。將病例做成Word文檔,按系統、按章節分類,與教材相匹配。這種圖文并茂的見習教案正是對教科書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首先,教科書由于版面有限,圖片非常有限,很多大綱中要求的病例沒有圖片,或是有些圖片顯示病變不清楚,而本科的見習教案恰恰彌補了這一缺陷。教案中所涵蓋的病例均是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無論是掌握或是了解的內容,教案中都有所標示。各病例均按教科書分系統,分章節歸類,與教材相對應,結構清晰,方便同學們復習時對應查找。每個病例文檔中都有該病例相關的多項信息,病例資料齊全,有利于同學們全面地認識疾病。其次,典型圖片的加入,并作以符號標記,清晰顯示病變區域及范圍;還可以借助PACS系統,查詢其完整的影像資料,更全面地了解該病例特征;同時進入病歷查詢系統,查閱臨床相關信息。見習資料在詳細的文字說明基礎上加入典型病例圖片,標注清楚,并配以臨床相關信息,就形成了一套與教材相配套的病例圖譜集,可作為同學們復習的重要參考資料,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幫助同學們學習理解,也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
病案追蹤工作按照神經、頜面部、頸部、胸部、腹部、脊柱、骨關節系統分為7組,各組由一名教員專門負責,將近期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病例資料進行登記,包括患者ID號、姓名、性別、年齡、影像診斷、手術記錄、臨床診斷及病理診斷錄入并制作成電子表格。追蹤記錄的病例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不僅有常見病、多發病,還包括有不同類型的少見甚至還有罕見病例。常見病例中有典型的病例,也有不典型的,甚至還有誤診的病例,都一一登記在案,并且按照系統分類。病案追蹤資料都是定期更新,新近手術的病例結果均予以追蹤記錄,幾乎涵蓋了近幾年所有經手術證實的病例。病案追蹤表主要用于本科每周1次的病案追蹤讀片會,讓學生模擬實際工作,通過讀片的形式學習和理解病例的影像征象。其特點有以下幾點:(1)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疾病表現多種多樣,且除了常見病以外,還有少數少見甚至罕見病例,但教科書上主要提供常見病例的典型影像圖片,病案追蹤則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病例資料,豐富其對疾病的認識,拓寬思維,幫助其建立起良好的影像診斷思維方式。通過病案追蹤讀片認識到疾病征象的復雜性以及疾病種類的多樣性,對同學們在以后工作中做鑒別診斷是非常有幫助的。(2)病案追蹤資料以表格形式,按類別羅列,便于檢索,同學們可根據自己的興趣,有針對性的查找想要學習的內容,方便快捷且準確。資料分門別類,想要查詢同種病或同類病都是非常容易的,對于收集資料,撰寫論文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晨間讀片登記表所包括的病例種類亦非常齊全,其主要的特點在于:(1)每一組病例以一個疾病為中心,包含1~2個該類疾病資料,并提供3~4個鑒別診斷病例,以有相同發病部位、相似影像表現及臨床工作中容易混淆的疾病為主,形成一個完整的病例組。(2)晨間讀片會打破過去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以PACS為基礎,由學生自己閱片,從發現病變,影像描述,到最后結合理論知識給出影像診斷及鑒別診斷。老師在其中僅起到一個推波助瀾的作用,啟發和引導同學們學習理解,并做最后的總結。晨間讀片學習主要是模擬實際工作,培養同學們的獨立思維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同學們成為主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討。(3)晨間讀片也是學生課后復習和進一步學習的非常好的方式。
應用電子教學資料庫,革新現代醫學影像學教學模式
從記憶的方法及學以致用的角度來說,最好的教學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理解性記憶,而非機械記憶。在教學過程中營造出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進行思維加工的環境和氛圍,是實現理解性記憶和應用的必要條件。醫學影像學是連接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的橋梁課程,不僅是影像專業的學生必須掌握的主要課程,也是其他臨床醫學專業學員必須要學習的一門輔助學科,學好影像學是干好臨床工作的重要基礎,也是臨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技能[2]。影像診斷是依據影像學圖像,結合臨床和其他方面的資料綜合分析的結果。影像診斷學教學的內容除了教材上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大量的影像學圖片資料,以及臨床相關資料。大量的影像信息是學懂、學好、學精這門課程的重要先決條件。教學醫院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病例,對每個學生來說都是寶貴的財富,醫院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讓學生能夠充分享用到這些資源。
通過計算機和網絡的運用與實踐,醫院PACS的不斷完善,醫學影像學電子教學資料庫的價值和優勢則越來越明顯[3]。圖譜式的見習教案,與教學大綱相呼應,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充分展示疾病的典型征象和特征;晨間讀片資料中,每一組病例包含有主要病例及鑒別診斷病例,模擬臨床工作,讓學生通過分析圖片,總結疾病特征,提出影像診斷,并給出鑒別診斷及鑒別要點。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我學習的能力,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和分析能力。病案追蹤登記表則涵蓋了各個亞專業系統的常見病及少見病、甚至罕見病例,并且隨著每周的不斷更新,進一步充實病例庫,以給學生提供相當豐富的疾病種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并且這些資料均可借助于本院的PACS,查看病例的完整圖像資料及病歷資料,以獲取對疾病更加完整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