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信息科學論文
本文作者:徐國旺 閆旭東 譚保華 童亞拉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理學院
高校作為我國經濟建設人才的培養基地,理應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設置專業課程,以順應我國經濟建發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是2003年成立的新專業,在專業開辦之初,存在師資力量不足、實驗設備缺乏等問題,這就勢必導致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存在的不足是:(1)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學時偏少。專業實驗課時不足。專業課程之間銜接不夠。開設的專業課程數量過多。為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為我國經濟建服務,修訂專業培養計劃,適當調整專業課程設置,進一步完善的課程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課程體系的改革的思路。人才培養方案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綱領性文件,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要求的設計藍圖和實施方案,是落實教學計劃、組織實施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應以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需要為導向,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從學校和專業的實際情況出發,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湖北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科為主,文、理、經、管、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重點多學科性大學,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湖北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圍繞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依據學校教務處關于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形成了此次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加強學科基礎課程教學;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注重知識內容的系統性與先進性;注重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程體系改革的具體措施。2006年在學校教務處和理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從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和學科分布的實際情況出發,按照課程體系改革的總體思路,并依據湖北工業大學課程體系結構框架,修訂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此次修訂主要對原課程設置進行了以下幾方面調整。取消了幾門課程。按學校規定本科階段課內學時2500學時,本著“以有限的課程覆蓋日益增長的知識面,不求全、細,重在精、新”的原則,取消了與專業方向關聯程度不高的課程:軟件工程、數據庫概論。取消了與大學物理內容有重復的課程:熱力學與統計物理、量子力學。增加了幾門學科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學時。為打好學生的專業基礎,增加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時。
增加了專業實驗課的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實驗研究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加了電路分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等課程的實驗學時。適當地將課程前移。按照我校的本科培養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原則意見,學生在第八學期只安排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的教學任務,第七學期有部分學生要為考研做準備,也有部分學生開始找工作,所以很難有太多的精力用在第七學期安排的課程上,導致這學期的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考慮到這方面的問題,新計劃將二門課程前移。理順了課程的先后順序。在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開辦之初,由于培養計劃尚不完善,在執行過程中,對課程的設置有所調整,導致部分學修課程與后續課程的先后順序顛倒,課程之間的銜接不夠。此次修訂基本理順了課程的先后順序。
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培養計劃修訂完成后,從2005級開始按新培養計劃進行教學。任課教師和學生們普遍認為:新培養計劃從我校的目標定位和我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加強學科基礎課程教學,加強了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較好地解決了原培養計劃中的絕大部分問題。目前,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按新培養計劃已培養了2009~2011三屆畢業生。這三屆畢業生考研和就業的總體情況明顯好于2007~2008屆畢業生。由于就業情況與當年的就業環境有很大關系,不好進行對比。因此僅以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歷屆畢業生的考研情況進行對比。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9~2011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和畢業生考取211學校的比例明顯高于2007~2008屆。
可見本次課程體系改革對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考研、就業都起了積極作用。湖北工業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自2003年開始招生以來,已有五屆畢業生。其中2009~2011屆畢業生是按修訂后的培養計劃進行教學的,而2009~2011屆畢業生考取碩士研究生的比例和畢業生考取211學校的比例明顯高于前兩屆,這說明新的培養計劃對我校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證明筆者對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比較成功的。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知識的不斷更新,專業課程體系與專業培養計劃也應及時更新。因此,課程體系改革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只有將科學技術進步的最新成果及時地融入到專業教學中,才能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專業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