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師德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張丹 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當前,大多數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具備應有的職業道德,能夠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道德情操融人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不可否認,由于社會轉型、機制轉軌、觀念轉變以及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有的青年教師在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念上都發生了明顯變化,突出地表現為浮躁、趨利等非理性行為。比如,有的教師備課不認真,應付了事;有的教師上課不投人,心不在焉;有的教師缺乏進取心,得過且過;有的教師不善于與同事溝通,自命清高;有的教師總嫌收人低,怨天尤人,等等。這不僅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而且也容易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必須把師德放在首位,樹立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忠誠和獻身于教育事業;關心和愛護學生,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泊覺做到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始終保持健康心態,注重團結協作,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感染和鼓舞學生,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正確面對人生。
人文素質是指個體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具體講,人文素質包括人文知識、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四個方面內容。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特別是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社會、學校、家長和學生本人都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教師素質重要組成部分的人文素質高低已經成為評價高校教師優劣的重要標準之一。而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單純的語言教學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英語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必須在自身具備較高人文素質的基礎上,在英語教學中開展具有時代特點并符合中國國情的人文教育,在講授語言知識的同時,通過政治知識、哲學知識、歷史知識、法律知識、文學知識、藝術知識等的滲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了解掌握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培養學生樹立對外來文化的正確態度,提升對外來文化的鑒別能力,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人格完善,為其健康成長提供精神動力和情感支持,從而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質、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
教學能力是高校青年英語教師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從事教師職業的前提和基礎。高校青年英語教師必須具備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監控等基本的教學能力,能夠對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方法及教學情境進行設計,進而將教學設計方案靈活有效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并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觀察、評價和反饋。與此同時,青年英語教師必須能夠結合教學實踐,運用科學方法,主動探索教育活動規律,創造性地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還要擅于在不斷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此外,高校青年英語教師還必須熟練利用網絡等現代化教學工具接受、處理和傳遞信息,有計劃地組織開展網絡教學。
廣義上講,實踐能力是個體完成特定實踐活動的水平和可能性,包括語言實踐能力、數學邏輯能力、空間實踐能力、身體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然實踐能力等。教師的實踐能力一般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即社會實踐能力或動手能力。近年來,醫學院校高學歷青年英語教師不斷增多,這些剛從“象牙塔”走出來的青年教師,普遍存在著專業實踐能力低、實際工作經驗少、適應能力差等問題,提高青年英語教師實踐能力已經成為加強教師隊伍自身建設的當務之急。提高實踐能力,必須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人手,鼓勵和督促青年英語教師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參加各類講座、演講、展覽、表演、制作、考察、競賽等實踐活動,使教師和學生在自己動手、發揮特長、積極參與、培養個性的開放式學習氛圍中,真正提高實踐能力。心理素質是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決定教育教學效果、對身心發展有直接而顯著影響的心理品質的總和。教師要為人師表,必須樹立高尚的人生觀和教育觀,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正確對待教學中的困難、挑戰、挫折和成敗。優秀的大學英語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必須具備出色的適應力、情緒控制力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始終能夠以積極、飽滿的情緒投人到教學中去。
師德是教師在履行教師職責時所應遵守的思想道德準則與行為規范,是教師思想覺悟、道德品質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必須高度重視師德在教書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徹底改變重業務輕師德、重技術輕能力的現狀。當前,要特別注重加強對青年英語教師的師德教育,學校要制訂完善青年教師師德教育培訓規劃,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師德培訓;教師自身也要經常自我反思,注重自我學習、自我約束、自我磨煉和自我調控。相關部門要注重樹典型,組織廣大青年教師學習優秀教師先進事跡,教育和引導青年教師看身邊人、學身邊事,切實強化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醫學院校來說,由于專業特色突出,醫學英語詞匯更新快、實用性強,客觀上要求青年教師必須不斷學習、豐富知識儲備。特別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和信息總量劇增、教學方式手段日趨現代化的今天,“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不僅是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更應成為教師完善知識結構、提升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實踐中不注重自學提高,只懂語言、不懂醫藥,教學內容脫離實際、教學方法單調呆板的教師,往往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和歡迎。因此,青年英語教師必須立足醫學院校專業特色突出的實際,在工作中留心自學相關理論和專業知識,特別要廣泛涉獵醫學專業知識,主動接受和運用教學改革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校本培訓是指圍繞學校教育教學總體規劃,以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水平為目的,針對學校師資隊伍的狀況和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實際問題,由學校組織實施的面向全體教師的繼續教育活動。校本培訓的優勢在于:作為培訓組織者,學校可以結合實際安排培訓內容,缺什么補什么,針對性強;培訓在課余時間開展,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需要有選擇性地參與,靈活性強;學校的培訓規劃一般是長期的、穩定的,可持續性強;學校可以充分整合教學資源,提供師資、教材和培訓場所,成本低廉。作為專業性強、特色突出的醫學院校,開展校本培訓是提高青年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最為便捷和有效的途徑。要結合醫學院校青年英語教師比較集中的實際,針對其基本素質好、有上進心、求知欲強、英語底子厚的優勢和教育基本理論欠缺、教學實踐少、醫學知識匾乏等不足的問題,有計劃、有步驟、有針對性地組織青年教師開展培訓,幫助他們努力跨越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之間的鴻溝,使其擺脫只會語言不懂專業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