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畜牧業論文
本文作者:孟凡東 王偉 單位:青島大學國際商學院
畜牧生態經濟內涵
畜牧生態經濟是科學合理利用畜牧業發展所需要的各種自然和經濟資源,積極使用科學技術節約資源,保護生態,實現畜牧生態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和有機循環,是一個高產、高效、優質、低耗的畜牧生態經濟系統和循環經濟系統。實現畜牧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建立一個高產、高效、優質、低耗的畜牧生態經濟系統和循環經濟系統,就是要把畜牧業生產系統與社會、經濟系統與生態系統聯系起來,實現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的協調發展,達到畜牧業生態經濟的最優目標,即可持續地滿足人類不斷增長的對生態畜產品的消費需求。
我國畜牧生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逐步開始重視畜牧生態經濟的發展,一些畜牧業較為發達地區和人均收入水平較高的地區,從減少對生活環境的污染和滿足日益增加的對生態畜產品的需求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畜牧生態經濟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生態畜牧產品的產量和質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較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生態畜牧產品需求,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在發展過程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畜牧生態發展理念還遠未普及,畜牧資源不能科學開發利用,畜牧業污染較為嚴重,畜產品安全問題突出,畜牧業生產、加工等環節的技術支撐體系不健全,與發達國家對生態畜產品的認知和生產、監管標準還有很大差距等,高產、高效、優質、低耗的畜牧生態經濟系統的建立還需要一段很長的發展歷程。具體來說,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還存在著以下問題:思想上認識不足,對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及意義認識不足;政策體系不完善,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調控、扶持、引導、保護和監督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不健全;生態畜產品市場不成熟以及畜牧龍頭企業國際化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有效地解決以上問題。
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要的原因就是民眾都有強烈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因此,為了促進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首先要大力拓寬宣傳渠道,利用各種媒介,建立多個層面和全方位宣傳體系,大力普及和宣傳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意義,形成全社會關心和積極參與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氛圍。其次,推行生態生產和消費,樹立畜牧生態生產和消費觀。生態消費是一種綠色的或生態化的消費模式,它是指既符合物質生產的發展水平,又符合生態生產的發展水平,既能滿足人的消費需求,又不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一種消費行為。生態消費是一種符合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消費行為,樹立科學的生態消費觀念或生態消費意識,是每一個消費者應有的素質要求。消費者應該主動學習和實踐生態消費,自覺樹立低碳、適度的消費新觀念。生態生產就是要求畜牧生產企業要把以盈利為目的,追求經濟效益放在首位的生產經營理念,逐步轉變到更加注重畜產品的質量安全,更加注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上來,積極培育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意識,更加積極主動地采用生態生產新技術,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控制新技術,穩步增加生態畜產品的供給。主動引導消費者進行生態消費,形成生產、流通、消費三位一體的生態消費鏈。
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發揮政府對畜牧業的調控、扶持、引導、保護和監督作用,國外許多國家出臺了系列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支持畜牧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歐洲共同農業法》以及《澳大利亞潔凈食品計劃》等。在我國,為了促進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首先,完善支持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法律法規,維護畜牧生態經濟市場秩序。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出臺鼓勵畜牧生態消費的具體措施,在政策上鼓勵消費者消費生態畜牧產品,在經濟上調整產業結構,鼓勵畜牧產業走集約化和規模化之路,以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企業研發生態消費產品,嚴格控制高耗、低效、污染嚴重的落后企業。要建立和健全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監督管理機制,制定出臺促進生態畜牧業發展的計劃、規劃,自覺強化生態畜牧業的基礎地位,努力構建促進畜牧生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長效機制。其次,加大對生態畜牧業生產與經營的扶持力度。爭取將畜牧業發展項目納入國家和省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在畜產品加工、獸藥飼料生產、畜產品及獸藥飼料物流、生態養殖等高端畜牧園區建設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加快畜牧業發展所必須的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改善畜牧業生產經營條件。要逐步建立、完善生態畜牧業財政扶持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以及金融支持政策,探索建立生態畜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價格補貼政策。最后,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建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完善促進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多元化市場化投融資平臺,支持龍頭企業成立畜牧擔保公司或畜牧小額貸款公司,與相關金融機構形成長期穩定的緊密合作關系。改善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生產條件,健全農業風險補償機制,加大畜禽良種補貼力度,鼓勵品種改良與推廣,全面落實畜禽良種補貼、標準化養殖場建設項目補貼政策。建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從最初的畜牧飼料生產加工,獸藥飼料等投入品的監控、科學化養殖到最終畜牧產品的上市和客戶信息的反饋,要堅持全過程的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鏈條。要制定政策,推動優勢生態畜產品生產區的建設,推進綠色畜牧循環經濟發展,打造出“綠色、科技、生態、安全”的生態畜牧聚集區和安全畜牧聚集區。
美國、日本、英國、丹麥、荷蘭和意大利等國家非常重視支持畜牧生態經濟發展的技術體系的完善、普及和推廣。在我國,建立完善的畜牧業生態經濟技術支撐體系,推動畜牧業生產要素的不斷升級,實現畜牧業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重視在畜禽新品種培育和飼料、養殖、加工等方面利用現代科學和方法。加強畜禽新品種培育及良種繁育技術,培育畜禽新品種,淘汰劣質種源,提高畜禽單產水平,減少維持消耗。不斷推廣和普及飼料配方技術,根據飼料資源的優勢和畜禽品種特點,選用消化率高、安全性高的飼料原料。不斷提高畜牧產品加工及再加工技術及開發,改善和更新現有畜牧加工設備,改進畜牧產品加工工藝,減少畜產品加工環節的污染和對產品營養元素的影響。利用現代技術研究及利用現代微生物學技術研制高效微生態制劑,推廣使用低殘留獸用藥物,減少藥物污染對畜產品質量和畜產品生產環境的影響。其次,推進畜牧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提高畜禽生產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根據動物的生長、生理特點和生產技術要求,推行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飼養,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目的,不斷吸納新技術新方法和完善畜禽生產綜合配套技術,實現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的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最后,重視畜牧產品的安全檢測體系和預警體系建設,從理念、技術、措施等方面,預先控制畜產品的安全。強化動物疫病的常規防疫和重點防疫,全面控制重大動物疫病的暴發與流行。建立和完善動物疫病監測體系,加強動物疫病的風險評估和預警預測。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重點研究病源微生物發展規律及其致病的發生、發展及演變規律,建立和完善疫病預警機制。健全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登記備案管理制度、畜產品標識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對飼養場的用藥、用料、防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藥殘,切實提高畜禽產品質量。加快畜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建設,依法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和檢查。強化畜牧獸醫行政管理、行政執法、技術支持、基層動物防疫和財政保障五大體系建設,整合現有資源,加強動物防疫和技術推廣力量,配齊鄉鎮基層的化驗檢測等設施設備,構建網絡健全、處置高效、監管有力的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