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藝術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徐杰 單位:揚州大學廣陵學院
創新能力是人們運用已有的文化知識和現有的科技手段,利用已有的人、事、物進行想象上的再次發揮,產生新的事物。創新能力是學生在藝術設計上的重要環節,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只是把思想理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這些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再次的加工和再創造。但學生固有的思維模式制約了想象能力,對身邊事物缺乏細心的觀察,在自主創新的能力上得不到深度、廣度上的探索,思想的滯后性和劣根性極為嚴重。一些學生雖有創新欲望,但得不到專業教師的指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會不知所措,形成無從下手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藝術設計往往是照抄照搬,依賴對原來已有的作品的借鑒模范。因為學生的創新能力環境得不到鍛煉,創新能力的思想滯后性也就成為必然。
藝術素質源自于對美的追求,隸屬于美學范疇。藝術素質具有綜合性、穩定性和整體性,不是一個抽象的藝術美學概念,而是貫穿于整個藝術活動之中。藝術素質的高低好壞決定了學生今后會進入到什么層次的藝術境界。藝術素質是藝術能力和藝術涵養的有機統一,它存在于每一個人的身上。藝術素質的形成是在平時的學習與認知中積累而來的,它可以從對文學藝術的欣賞中獲得,也可以在藝術創作中獲得,更可以在學習審美認知和藝術鑒賞等教育培養中去獲得。藝術素質是培養學生今后全面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身體、心理等諸多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影響作用。
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藝術素質可以陶冶人的審美情趣,提高人對美的鑒賞能力,增強大腦思維的活躍度,提升判斷力;它決定了學生今后去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它可以在視覺、聽覺上給人以享受,在造型、綜合因素上給人以美的熏陶,讓人在整體感覺上得到升華,對美的審美要求、感情、鑒賞以及判斷力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達到個人藝術修養的升華。藝術素質較之于其它類素質還有更高層次的意義,它是一類具有較高綜合性質的素質修養,它可以是對美的一種追求,對自然規律的一種客觀追求;它也是對個體與社會人文的一種實現。在對藝術素質進行追求的過程中,它已經成為一種高于物質基礎以及經濟基礎的社會現象,是一個人對于自身文化修養上的扎實邁進。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它可以影響國家的經濟競爭。當今社會的激烈競爭,可以看做是對人才的競爭,看做衡量是否具有豐富創作力的人才競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對他們發展成敗的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可以是有限的、有窮盡的,但人的想象力卻是無限的。創新能力推動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想象是創新能力的思想基礎,沒有想象也就談不上創新。一切新事物的產生都憑借想象力與動手實踐的結合。在一次心靈的碰撞中,失去思維的活躍,就產生不出思想的火花,就不會出現創新,人的發展也會止步于此??萍嫉陌l展,需要新一代的技術革新;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新一代的青年人去進行開拓。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我國的發展具有跨時代的戰略意義。一個民族的強盛,國家的崛起,都要求青少年學生具有創新精神。
以美術教育為紐帶,結合人文藝術教育科學之間的資源性,讓美術教育課堂中教授的知識更具內涵性和實用性,使大學的藝術教學內容豐富起來。要讓藝術美學、文藝歷史、藝術史、心理藝術學等相關學術資源都進入到藝術教學之中,加強學術上的指導交流,把難懂的藝術美學用更加簡單直白的話語傳授給學生。經濟時代社會需要的是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學術資源之間的相互融合符合現代教育的教學要求,順應時代的發展必然規律。因此,整合藝術及其以外的學術資源,是加強學生學習接受能力的有效途徑,是全面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的必要條件。
學校要經常開展專家講座等文化沙龍活動,高水準的藝術講座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藝術修養的熏陶,拓寬自己的藝術視野,增長知識面,學到在課堂教學中所學不到的知識。有水準的文化講座教師都有著獨到的藝術見解,學生聆聽講座時可以跟著這些獨到之處發散自己的思維,開動自己的大腦。要支持學生進行野外的采風活動,豐富知識庫。學生在旅途過程中可以得到不一樣的知識,在戶外行走的過程里得到進步,從而激發創作靈感和心靈升華,成為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歷練。高校的藝術教育要重點培養學生藝術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學生在以后的就業中能夠順應社會的要求,成為全面的高素質新型人才,這也是現代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重要宗旨。在以后的美術教育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和文化藝術素質,就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熏陶修養功底、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發散性行為思考模式。藝術素質在于培養學生的自身修養,創新能力則反映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素質情操及其豐富的個人內涵。這樣,才可以讓高校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省去很多阻力,在今后的職場競爭中順風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