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藝術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覃會優 單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民間美術豐富的式樣和造型方式,對開闊藝術設計教育視野和創作思路以啟示
首先,民間美術的圖形通過高度的概括、變形和夸張,將事物的形態、結構歸納、整理,并突出客觀事物中本質的、典型的特征。運用變化與統一的基本原理,以點、線、面的形式設計制作而成。在圖形的組織形式上有對稱與均衡、條例與反復、節奏和韻律、對比與調和等形式美的規律,在構成形式上有單獨圖形、適合紋樣、連續紋樣等形式造型。但它的形象還是與現代藝術的抽象表現有所不同,其形式結構多為本民族文化的對稱形式和單純的色彩表現,大膽提煉生活行為的典型特征和夸張事物表象,表達對生活認識的客觀感受,使藝術形象既符合完美意象又不失生活邏輯。民間美術的這種變形手法和組織形式,可為藝術設計教學中對圖形設計的形式美原理與法則提供參考借鑒,并在教學中不斷提煉、取其精華,并促進民族民間美術元素的現代運用。其次,民間美術構圖的圓滿性和隨意性,對現代圖案的構成形式與內容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啟發。民間美術造型崇尚圓滿完美,不局限于固定視點,可以把長期觀察到的體驗充分表現在作品中,使局部與整體協調,融多樣性于統一之中。民間藝人對于視覺不能觸及的現象會憑借主觀經驗加以推斷,對宇宙萬物有獨特的理解,他們所表現的真實是一種主觀性的真實,帶有濃厚的意念成分,追求情感的真而舍棄形象的真。[2](p12-13)作品中的形象不受時空限制,且形象避諱殘缺,造型飽滿、圓渾。民間藝人以原始意象為基礎,追求主觀的真實,這與近現代美術教育體系中的科學、理性的觀察表現方法大相徑庭。民間美術的很多藝術式樣在造型時,把應被遮擋的部分也表現出來,做全方位的展現,造型隨意,畫面豐富完整。畫面既展現物理空間的客觀存在,也有理性認識的物化形態。這種理性與感性認識相結合的構成形式值得現代設計借鑒。再次,民間美術造型的組合性和抽象性形式也是現代設計常用的方法。在原始美術產生的階段,人類在與自然斗爭時總處于劣勢,人們崇拜具有超強能力的動物,如牛、熊、虎、魚。這些動物與人類的始祖相關聯,經過幾千年的延續成為民間美術符號。[2](p14)如“龍”為:蛇身、獸腳、馬毛、鹿角、狗爪、魚鱗和須組成威武兇猛、相對固定的形象。這種如夢幻般的拼接組合方式表現出一種超自然、超科學、超邏輯的自由,使受眾產生無盡的聯想。現代設計中的重構表現形式不也從這類構成形式發展而來嗎,在教學中只要大膽探索民間藝術的設計風格和技巧,學生的修養、創作思想和情感表達能力將得到提高。
民間美術的審美思想和意蘊,可供現代藝術設計教育借鑒,以提升設計作品的內涵和質量
天人合一,混沌陰陽,象征寓意,這些都是民間傳統文化慣用的思維方式和想象邏輯。原始人類的蒙昧意識產生了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觀念和對神的崇拜觀念,相信人類和動植物(或物件)之間存在著神秘的聯系,進而產生圖騰崇拜,在原始的自然信仰宗教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圖騰藝術,使人類的生存精神有了最初可感知的生命依托偶像。[3](p12-13)圖騰藝術深刻地影響了民族傳統藝術的思維方式,圖騰藝術作為一種非藝術目的之“圖式”創造,已具有了原始審美意味。生存與繁衍是整個民間藝術的生命主題,祈福求吉是民間吉祥藝術重要的文化內涵,避邪禳災是民間吉祥藝術信仰觀念的又一種文化內涵,避邪心理貫穿于吉祥藝術之中。這是民間美術追求盡善盡美、納福求吉的審美思想,在現代藝術設計中也常常被借鑒和運用。民間美術的意象圖形為現代設計提供素材。民間美術的視覺符號追求神似,以意念造成意象,期間滲透著人們的心理感覺、理解和幻想。以符號為基礎,這些符號長存于本土,植根于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如苗族的龍造型之一“蜈蚣龍”,其造型是蜈蚣頭、蚯蚓身、無鱗甲,作為稻作民族,苗龍的農業意象集中體現在龍牛合體,龍主水、牛耕地,力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這些形態符號,長期在苗族民間傳承,不斷地修改、提煉、加工而成,具有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龍、鳳等這類意象的造型在現代藝術設計中成功的運用比比皆是,如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鳳凰圖形標志。借鑒民間美術的寓意性,可以提升現代設計作品的品質。民間美術的寓意與象征的表現方法,是從民族原始文化藝術觀念的方法中繼承而來,是民族群體古老生命意識的反映。民間吉祥藝術中的龍、蝴蝶、太陽、石榴等,都和原始宗教中的自然崇拜及圖騰崇拜有著深刻的關聯。民間的這種吉祥藝術作為觀念性的藝術,象征隱喻的手法使吉祥藝術文化觀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并形成龐大豐富的藝術象征體系,為民間群體的生存心理帶來了莫大的滿足和慰藉,為當代藝術設計提供營養源泉。如重慶城市形象標志——“人人重慶”,寓意重慶市民高高興興地攜手合作,建設城市。但是,僅僅有人還不足以表現重慶的整體形象,靳與劉設計公司再深入地研究重慶的文化根源、民族性格之后,用“老虎”代表重慶人民剛烈性格,“舞動的人群”代表歡樂,“巴”字代表其巴渝文化,長江則似“鳳凰”給重慶帶來吉祥,再加上“大山大水”等地理元素,設計成一個主題圖案。它有書法的筆觸,現代化的色彩;可分拆,也可合并使用,充分挖掘民族民間文化。一經推出,即受歡迎,獲得重慶人民的認可,成為重慶的城市名片。借鑒民間美術作品的諧音取意,可以提升現代設計作品的情感性。民間美術常以諧音取意,采用諧音假借、語義雙關表現法,其寓意深刻,把所諧之音點落在吉祥的本意上,是在所諧之物的生命內涵上人為添加的吉祥寓意,別出心裁地傳達主題思想。如民間美術里的蝙蝠、壽桃和雙錢組合成的圖形取意“福壽雙全”,民間的諧音取意吉祥圖形圍繞著人的生存本體,注重吉祥心理的精神象征和樸素的生命功利性的追求,后逐漸轉化為實際功利的福財功祿世俗價值觀的追求,如今以諧音表示吉祥的現象以滲入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盡量避諱不吉祥的圖形和字眼,以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同時也是民間美術傳承和發展的新渠道。
民族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是傳承和發展民間美術的最佳載體
民間美術融入民族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有利于對民間美術進行專業化和系統化的調查、收集、挖掘、整理和研究;有利于民間美術傳承人的培養;有利于民間美術藝術式樣的再創造。多數民族高校地處民族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民族民間美術資源,也具備研究民間美術的人才隊伍。在民間美術研究中,結合藝術設計教學體系需要,以開放性的視點,全方位地對民間美術的藝術形式、造型規律、審美特征因素以及精神內涵進行調查與研究,發掘民間美術的新資源,推動民族本源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在藝術設計教育時,利用現代理念和設備發揮民族高校在國家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信息職能、人才培養和培訓職能以及重要的文化發展創新作用,力求讓具有濃郁民族風情的民間美術凸顯出特有的風采,將民間美術的實用性、形式的多樣性、題材的豐富性和審美的寓意性融合在民族高校的藝術設計教育之中,吸取精華,這既能提升設計作品的藝術意蘊,同時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民間美術的學習和研究,進而產生對民間美術的熱愛之情,也為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培養了高素質的應用型和研究型的人力資源,解決了傳承最根本的人才培養問題,使民間美術后繼有人,振興和發揚民間美術的精髓。通過現代的設計理念,民間美術藝術形式得到新的創造,表現技法也得以提高。逐步形成具有民族性的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特色,使民間美術通過高校教育得到不斷創新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