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廣告創意論文
教學設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心理特點
(一)教師教學不再是僅僅忠實地實施文本課程內容的過程,而應運用教學智慧醇化教材的知識內容,并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水平,超越文本課程的局限,盡可能地整合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預設為學生認可的體驗性課程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地參與課程的構建過程。
(二)教師不是單純地為教書而備課的書寫教案,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通過較高水平的教學設計把備課和書寫教案的過程和內容激活賦予更多的內涵。其中選擇為學生認可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尤為重要。學生也不再是單純地念書,而是要在教師教學設計的引導下,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教師備課、書寫教案不再是僅考慮怎樣教學生,而應重點研究怎樣教學生學,因此教學設計的作用更為凸現。
(四)“完成教學任務”不再是教師課上完了就完事大吉,而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是否學會了、學懂了,可見教學設計中少不了教師如何指導學生學的過程和細節的創意。
(五)教學評價不再是只看教師單方面的教學行為與效應,而是要“以學論教”,通過評價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實際效果來給教師打分,是通過評價學生是否真正實現了學習的主體地位,來評價教師是否真正發揮了教學的主導作用。
教學設計中借用廣告關注原則有利于濃縮和升華教學智慧,提升教學設計創意水平
那么,如何提高教學設計的創意水平呢?
(一)教學設計創意是教師賦予教學設計以靈魂的生命的創造性思維,是一種別出心裁,發人之所未發的教學新點子。這個新點子足以引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一節課的開局;也可能是涵蓋一節課的信息量,也可能是一個或兩個教學重點和難點;也可能是學生在教師“新點子”啟發下,通過自身的感悟、注意力的發酵所形成的知識關注點??傊愃七@樣有魅力的新點子,一經教師推出,就能產生積極地教學效應,使學生的注意力的內涵不斷得到充實、聚精會神地接受教師所傳遞的知識信息并盡可能地與教師互動。
(二)教學設計創意是教師系統把握課程知識體系,對教學重點和難點在一般性備課基礎上的再認識,同時也是教師基于授課內容對采用何種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方法的理性選擇。教師通過教學設計激活了教學智慧,自如運用教學資源,做到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易懂、化繁雜為簡約,最能展現教師駕馭教材和課堂的基本功。一堂課下來,難免有個別學生不能全部接受教師傳遞的知識信息,但對教師“點石成金”的教學設計卻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銘記在心,對學生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大有裨益。
(三)教學設計創意要求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有利于提升課堂意識。課堂意識本質是一種教學主體價值張揚的意識;是教師創造力彰顯的意識,是教師開展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內在動力。確立了科學課堂意識的教師,把依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認知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認真地而不敷衍的,真誠的而不是隨意的,開放地而不是封閉地進行課程決策、課程計劃、課程資源整合等教學設計的籌劃,作為自己的根本價值主張,為學生量身定做課程的實施方案。
(四)教學設計創意應落實在教學廣度和教學深度的拓展和挖掘上。拓展教學廣度和挖掘教學深度本質上是個課程開發的問題。為什么要重視課程開發呢?這是學生學習利益訴求的要求,也是教改教研的客觀要求。科學的教學觀認為,學生的學習所得并不完全是老師和文本教材的直接給予,倡導學生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對教師傳遞的知識信息的自我認識、消化、解讀和發現。現行的一些個別教材存在著不同程度上的“先天不足”。需要教師盡可能地根據學生的要求,對教材給予補充和再造。教師通過課程開發,使教學廣度和深度的拓展和挖掘得以實現、摒棄了照本宣科的尷尬、贏得課堂教學的自由、自然對提升學生的注意力、興趣產生積極地影響并和老師一起成為課堂教學的創造者。
(五)教學設計創意須與教學目標相符合。任何有原創性的教學點子都不能“脫靶”,否則,再好的教學設計創意也無益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反而會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誤區。
積極評價借用廣告創意的關注原則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客觀效應
(一)有利于激活學生思維。有創意的教學設計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由此激活學生的興趣、欲求、行動、記憶的心理活動過程,身心愉快地參與一個時段的學習過程。
(二)有利于規范教師教學行為。高水平的教學設計創意最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有利于教師潛能的發揮。負責任的教學設計也有利于教師規范教學行為,促進合格課程、優質課程、精品課程的建設。
(三)有利于教師二次備課。學生注意力雖然是一個很難量化的變數,但教師可根據教學設計的展開和整體教學效應的反饋,判斷與檢驗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大小、強弱,甚至可以依據即時學生反饋的信號做出判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設計是否成功。通過反思,調整思路,修正設計,必要時要進行二次備課,重新創意教學設計。
(四)有利于教師全面把握教材,比較自由地、利用自身擁有的教學資源和教學優勢,真正做到厚積薄發、塑造核心競爭力。
(五)有利于客觀評價教學效果。由于通過教學設計創意強化學生注意力所產生的教學效應,往往能早于如考查和考核驗證的具體的教學成果而顯現出來,教師和學生都會盡快地依據課堂即時反映學生注意力這個反饋信號,及時評價一個時段的教學目的是否達到,從而避免事后評價、控制的局限,使客觀評價教學效果多了一個超前的預控因素。
本文作者:付麗萍 單位:廣東信息科技職業培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