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改革論文
以病人為中心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一個病人往往患有多種疾病,互相影響,互為因果。患者會因為不同病種需要看不同的科室,而不同科室又會制訂多個治療方案。西醫的這種分科診療模式強調專科醫生只治療本專科范圍內的疾病,限制了臨床醫生的思維,割裂了診治的整體性。中醫的特點是整體治療、調節陰陽、治病求本、辨證論治,利用整體觀念來治病,恰恰彌補了西醫治療中的不足。南京市中醫院一直倡導以患者需求為導向,創新工作思路,依托重點專科,合理調整內部資源,有效整合中醫與西醫、內科與外科、臨床與醫技、治療與康復科室,組建了“中風病”診療平臺、“便秘”診療平臺、腸道腫瘤診療平臺、圍絕經期綜合征診療平臺等數個多專業一體化診療平臺,全力打造“醫生圍著病人轉”、“臨床科室圍著疾病轉”的診療新格局,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的診療服務。腦病科成立的“中醫卒中單元”就是這種醫療模式的典型,打破了以往以治療手段分科的體制,整合了急診科、腦病科、針灸科等學科優勢,并借用急救、神經內科、外科、神經介入等技術手段,分為急救組、介入組、內科組、外科組、康復組及護理組等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有效結合的技術團隊。當中風患者入院后,這些學科組遵循中醫的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原則,對其進行集體診斷后并統一制訂診療方案,針對患者處于不同時期(超早期、急性期、恢復期)的問題,及時進行不同學科的醫學干預。“中風病”患者入院后所有有關的治療(急救、手術、介入、內科、針灸、康復等)將在同一張病床上全部實現,而各學科組的醫生則是因病情需求而圍著疾病走,實現了“醫生圍著病人轉”。實踐證明,多專業一體化診療服務模式符合當前醫療服務模式需要,有利于醫院資源整合,可以加強學科之間、中西醫之間的互聯互通、優勢互補,彌補了中醫院綜合救治能力的不足,提升了中醫院的綜合診療水平、有利于簡化診療流程,縮短就診時間,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運行效率,方便群眾就醫,減輕群眾負擔。同時,多專業診療平臺,始終注重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實施中醫手段早期、全程參與,著力解決現代醫學中不能解決的難點、疑點。這一舉措既強化了學科內涵建設,又提升了臨床療效,體現了與現代醫學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形成了極具中醫藥特色優勢的競爭力。
以膏方為抓手開展中醫治未病工作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觀念的變化和疾病譜的改變,人們對健康的追求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疾病”,而是更加重視生命的質量,對預期壽命(特別是預期健康壽命)的要求越來越高。因而中醫醫院的服務對象應由以病人為主拓展為病人、亞健康人和健康人,服務范圍也應由以醫療為主拓展為覆蓋至醫療、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等各領域[2]。南京市中醫院堅持繼承與發揚中醫“治未病”的防治理念,開展了一系列中醫藥特色明顯、技術適宜、形式多樣、服務規范的“治未病”預防保健服務。2001年,醫院成立了提供中醫養生和中醫康復醫療服務的養生康復中心,提供中醫調養門診、中醫體質評價、營養和食療門診、名中醫特診、中醫外治、保健針灸、康復推拿和物理治療等富有傳統中醫特色的養生康復診療項目,并配置有各種診療專業設備20多臺套。2011年,醫院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引進了舌面脈信息采集體質辨識系統等系列健康測評設備和中醫治療設備,設置中醫體質辨識室、亞健康檢測室,在原有體檢基礎上開展中醫體質辨識體檢。中心的服務范圍主要為中醫體質辨識、常規健康體檢、亞健康檢測、健康狀態評估、健康干預等,初步形成了健康辨識、健康評估、健康咨詢、健康干預、健康管理等中醫特色明顯、服務環節流暢的“治未病”工作服務鏈。“治未病”中心依據不同種類體質建立相應的調養方案,通過開設膏方門診、藥膳食療咨詢、營養咨詢等方式豐富健康調養咨詢門診的服務形式,提供多樣化保健手段。在健康干預技術上,提供包括中藥外治、保健針灸和物理治療等全面的養生康復服務,開設中藥調理、藥物熏蒸、心理咨詢、飲食處方、運動處方等健康干預技術。醫院還開展了“調養門診”、“冬病夏治”、“冬令滋補”、“內病外治”等中醫特色門診,其中“金陵膏滋”開展的較為出色。2009年,醫院率先成立了全國膏方資質審核委員會,組建以各省市名中醫為基礎的膏方專家服務團隊,組織召開全國膏方論壇,開展膏方專家的培訓及經驗交流,從規范性、科學性、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嚴格要求膏方,使“金陵膏滋”成為醫院“治未病”的主要抓手。同時,醫院成立醫療技術團隊、生產制備團隊、宣傳企劃團隊、客戶服務團隊等四個團隊,確保膏方服務的整體順利運作。另外,為了方便患者拿取膏方,醫院成立了門診服務中心,承接膏方收方、膏方發放、快遞膏方、客戶咨詢、療效回訪、服務反饋等工作。此外,“治未病”同樣也應用于應對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事件,在甲流感、禽流感爆發時,南京市中醫醫院充分利用中醫藥的急診救治能力,發揮中醫藥特色與優勢,遵循中醫“三因制宜”和辨證論證的整體防治原則,積極開展對甲流感、禽流感的中藥預防和治療,制作了中藥防感香囊,免費發放“防感湯”,為南山醫院隔離患者提供中藥處方等措施,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以中醫為優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
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等治療中有著明顯的優勢,它的精髓體現在整體觀念、辨證施治、情志護理、飲食調護、養生保健等方面,同時又有簡便易行、安全無創、容易接受等優點。醫院以中醫特色護理為優勢,開展以強化中醫理論和操作為內容的特色護理內涵建設,以突出中醫在養生康復、辨證施護、防病治病等方面的優勢[3]。醫院鼓勵用中醫護理手段解決臨床常見癥狀,制定出臺了《中醫特色護理考核和獎勵措施》,激勵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所有病區均根據本專科特點成立了中醫操作室,開展中醫護理操作項目,例如對中風、面癱等患者給予耳穴埋豆法以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療效,對失眠、頸肩腰腿痛的患者采用中藥封包以達到鎮靜安神、強壯筋骨、緩解疼痛、減輕腫脹的效果。目前,全院共開展了針灸、耳壓、推拿、足浴、熏蒸、中醫灌腸、中藥貼敷法、拔火罐等20項中醫護理技術。另外,還專門開設了專科及中醫護理門診,按需求提供個性、專科化的護理服務,讓患者得到的護理更方便、更專業、更細致。中醫護理因其成本低、安全性高、適應癥廣、療效確切等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