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古代文學論文
蓮花的起源
據考證,一億四千五百萬年期前地20世紀70年代以前,我國眾多學者與專家認為蓮花原產于印度,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第一,考古方面。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于40多年前在柴達木盆地發現了荷《化石,該化石至少為1000萬年前。1973年中國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縣羅江村發掘新石器時期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有水生植物花粉帶,其中有香蒲、荷、菱等的花粉化石,經C14測定,距今已約7000年的歷史。1973年考古學工作者在河南鄭州市“仰韶文化”遺址上發現了2粒碳化蓮子,該遺址距今約5000多年。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石門縣的殷商古墓中發現了碳化蓮子,該遺址距今約3500年。時至今日,黑龍江富錦、同江蓮花河兩岸沼澤地及虎林月牙泡沼澤地仍存有大片的“生荷花,遼寧金縣、新金縣的沼澤地帶也存有1000年前古蓮植物。它們已經被列為瀕危植物。出土化石的發現和考古證明,中國是蓮花(主要指荷花)的原產地。遠在恐龍出現以前,中國就生長著荷花,其歷史約達一億四千五百萬年。第二,文獻方面。《詩經》中有荷的記載院“彼澤之陂,有蒲與荷噎噎彼澤之陂,有蒲與?噎噎彼澤之陂,有蒲菡萏。”《離騷》中有院“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約2500年前,吳王夫差為寵妃西施在離宮修建的大片栽植荷花的“玩花池”。西周初期(公元前員員世紀),古人食用的蔬菜約40余種,藕即為其一。《周書》有“魚成龍則藪澤竭,藪澤竭則采蓮掘藕”的記載。《神農本草經窯果部》上品中有“藕實”具有藥用價值的記述。第三,古文物圖案。1922年河南新鄭出土一批春秋初年(公元前8世紀)文物,其中“蓮鶴方壺”上有蓮的圖案。1953年洛陽耀溝612號戰國(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墓出土了繪有整朵荷花的彩陶盤。此外,秦咸陽宮遺址出土的蓮瓣瓦當、始于漢代用荷花裝飾的建筑藻井等古文物圖案都證明中國很早就有蓮花。
以上考古、文獻、文物圖案等資料證明,在中國,自新石器時代至秦漢,荷花已經成為集觀賞、食用、藥用于一體,受人們歡迎并重視的一種水生植物。況且,迄今為止,印度并沒有發現荷花花粉化石或其它與荷有關的化石,也沒有其它足夠的證據證明他們是荷花的原產地。相較而言,證明中國是荷花原產地的證據更充足一些。
蓮花的象征意義
蓮花的文化內涵在不同的時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象征意義主要分為兩類院世俗象征和宗教象征。
1.世俗象征意義要要美人、君子、愛情、吉祥:第一,美人象征。在中國文學傳統中,芳草美人的象征意蘊素來有之。荷,出現得很早。《詩經窯鄭風窯山有扶蘇》和《詩經窯陳風窯澤陂》將荷比喻為年輕嬌美的女子。如“山有扶蘇,隰有荷華”、“彼澤之陂,有蒲與荷”,這里的荷華和荷都指美麗的女子。還如,“彼澤之陂,有蒲與?”,對這句話,漢鄭玄的解釋是院“?當作耶蓮爺。蓮,芙蕖實也。蓮以喻女之言信。”唐孔穎達的解釋則是院“蘭當作耶蓮爺,蓮是荷實,故喻女言信實。”綜合鄭玄和孔穎達的解釋,?,荷的一部分,指美麗的女子。又如,“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毛亨的解釋是院“菡萏,荷華也。”鄭玄的解釋是院“華以喻女之顏色。”菡萏,荷的另一種稱謂,仍指美麗的女子。秦漢以降,以荷花寓意女性,尤其是美麗女性的詩詞曲賦大量出現。如院三國魏曹植《洛神賦》“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的洛神,隋杜公瞻《詠同心芙蓉》“灼灼荷花瑞,婷婷出水中”的少女。其它還如,唐李白《淥水曲》院“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宋楊萬里《紅白蓮》院“紅白蓮花開共塘,兩般顏色一般香。恰似漢殿三千女,半是濃妝半淡妝。”清鄭板橋《芙蓉》院“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苧蘿村。”等等。美人與荷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二,君子象征。荷象征君子大量出現始于《楚辭》。《楚辭》中荷的意象出現在《離騷》、《招魂》、《湘君》、《湘夫人》、《少司命》、《九懷》、《逢紛》等諸篇目中。在這些篇章里,荷主要是用來比喻詩人自己高潔的品質。如《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兮”。荷的高潔品質一直為人們認同,至宋定格。宋代理學開山鼻祖周敦頤獨愛蓮,其《愛蓮說》狀寫“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品質,可謂將蓮花與君子的關系定型為“蓮,花之君子者也”。此后,君子蓮的稱呼成為了一種固定的說法。第三,愛情象征。荷的愛情象征在漢樂府中已有。《江南》院“江南可采蓮,蓮《何田田。魚戲蓮《間,魚戲蓮《東,魚戲蓮《西,魚戲蓮《南,魚戲蓮《北。”詩歌以蓮作為比興,以“魚戲蓮《”隱喻愛情的和諧、融洽。南朝樂府民歌《西洲曲》“出門采紅蓮”、“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諧“戀”、“憐”、“連”,表達了女子對情郎既愛且憐的深情。在漢樂府的影響下,漢以降作者以《采蓮曲》為題,基本上是表達男女間的美好純潔的愛情。第四,吉祥象征。荷花經過變異有一蒂二花、一蒂三花甚至四花、五花、多花的現象。古代人們不能解釋這種變異現象,把并蒂蓮、并頭蓮或一莖多花的出現看作天降福瑞。所以蓮在古代又可稱為“嘉蓮”、“瑞蓮”。如唐姚合《詠南池嘉蓮》院“四“人閑皆盡喜,爭來入郭看嘉蓮。”唐末王貞白《宮池產瑞蓮》院“雨露及萬物,嘉祥有瑞蓮。”此外,古代民俗中,蓮與童子一同出現,人們常稱為“連(蓮)生多子”、“連(蓮)生貴子”,表達祈求生子添丁的美好愿望。蓮也會與魚一同出現,被喻為連(蓮)年有魚(余),表達吉慶興旺、豐收富裕之意。時至今天,在許多地方婚禮習俗中,新娘喝蓮子粥,新人的床上撒下蓮子表“連生多子”之意。有的婚禮習俗中有鷺鷥或蘆葦與蓮花相配,寓意“一路連科”。
2.宗教象征意義要要超脫之境和神圣之物:佛教中處處皆見蓮花。蓮剎、蓮胎、蓮眼、蓮舍、蓮宮、蓮社、蓮宗、蓮界、蓮邦、蓮(花)臺、蓮(花)座、蓮花手、蓮花衣、蓮花戒、蓮花步、蓮花冠等。在佛教中,不少菩薩生自蓮花,頭戴蓮花冠,腳踩蓮花,端坐于蓮花上。蓮花代表著是凈潔、神圣、美妙、靈妙等。佛教為什么把蓮花作為重要的標志鑰據《華嚴經探玄記》卷三記載院“大蓮華者,梁攝論中四義院一如世蓮華在泥不污,譬法界真如,在世不為世法所污曰二如蓮華性自開發,譬真如自性開悟,眾生若證,則自性開發曰三如蓮華為群蜂所采,譬真如為眾圣所用曰四如蓮華有四德,一香、二凈、三柔軟、四可愛,譬真如四德,謂常樂我凈。”(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35/162c25)由此可見,蓮的品質令佛教的圖騰選擇了她。其實,初期佛教徒乃基于植物生育的特征而重視蓮花。他們認為,春夏秋冬,四季輪轉,花落花開,花朵具有謝而又發的生命力。世間花卉一般是先開花后結實,蓮花則在開花的同時結實的蓮蓬已具。因此蓮花被佛家視為能同時體現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說平等,不論過去現在未來,天地萬物時空,方位大小多少,人與人,如此如彼,窮富貴賤皆平等。極樂凈土是沒有過去現在未來的,具有超時空相貌的蓮花,獨享“福報”,成為凈土世界的花朵。《大智度論》卷十四記載了幾個為何趺坐蓮花的原因,除了蓮花在眾花中最大、最盛、代表莊嚴妙法,蓮花柔軟素凈,坐其上花卻不壞,更可以展現神力。不過佛教中的蓮花其實已升華為象征之花,與人中之花有別,人中蓮花大不過尺,而佛教蓮花又大于人中蓮花百千萬倍。所以朱慶之指出院“佛教以蓮花作表記的根本原因是蓮花獨具一格的自然特征和佛教基本精神的高度吻合。”可謂不無道理。印度佛教藝術也較早地使用了蓮花圖案。公元前2世紀山崎的佛塔欄上有八《開敷蓮花,前1世紀佛陀伽耶欄?J上,有夜叉圍著單瓣蓮花的浮雕圖案,薩爾那特,阿育王石柱的獅子像與牛雕刻像的臺座上,有最古老的逆蓮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