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現代動漫產業論文
一、閩臺動漫產業現狀比較分析
(一)閩臺動漫產業的優勢分析
1.動漫資源相對豐富多樣
“2006年以來,福建省動漫產業呈現出良好發展勢頭,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據統計,2007年全省動漫游戲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7.5億元,2008年為23億元,2009年為27.5億元,年均增長25.3%。目前,全省動漫企業有15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1.5萬人。動漫產品主要涉及2D/3D動畫、Flash、漫畫出版和網絡游戲、手機動漫(游戲)等。2009年,全省策劃制作了30多部動漫作品,總時長達18952分鐘,完成制作13900多分鐘。其中,通過廣電部門審核允許發行的動畫片16部6299分鐘,位列全國動畫片生產數量第8位;被國家廣電總局推薦為優先播出的優秀國產動畫片5部,居全國第3位;開發游戲產品近30款,新增上線運行10余款。”動漫產業的前期的快速發展為后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2012年,福建GDP總量為25273.923億元,全國排名第十二位;人均GDP為37404元,全國排名第十位。雄厚的經濟實力為動漫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催生了對動漫產業的廣泛需求。歷史文化豐富。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南平和永定土樓,湄洲島土樓等物質文化遺產和朱熹、鄭成功和嚴復以及皮影戲、歌仔戲和木豆等獨具民族特色的閩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閩臺動漫產業創意提供了不竭的素材和資源。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動漫產業,臺灣較早實行動漫產業開放,在為日本和歐美等國家的代工中,積累了豐富的動漫生產經驗和科學技術,這些都為今天臺灣動漫產業的繼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天,臺灣動漫產業已經突破代工在漸漸向原創意發展。
2.制度保障相對充分
2009年5月《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的出臺賦予了福建“先行先試”的優惠政策,為閩臺動漫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在國家出臺相關文件政策后,福建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也出臺了與本省實際相適應的文件法規。在國家出臺了《關于推動我國動漫產業發展若干意見》以后,福建省于2007年8月出臺了《關于福建省鼓勵和扶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同年9月,福建省下發了《關于推動福建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市場的規范、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方面,為動漫產業發展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為了促進閩臺動漫產業合作,福建省于2010年8月出臺了《福建省動漫游戲產業發展規劃(2010-2012年)》,《規劃》提出“要大力吸引臺灣動漫游戲企業和人才來閩創業、投資和發展,鼓勵和促進臺灣動漫游戲企業與經營機構將開發、制作、加工、培訓及營銷等業務外包遷入閩;鼓勵高等院校、動漫游戲培訓機構與動漫游戲發達國家及臺灣高校、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實訓,以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動漫管理、營銷和技術人才。”此外,福建還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我省創意產業發展指導意見》、《關于推動我省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福建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等產業發展政策,大力推動動漫產業的發展。為了深入落實國家和省里的文件要求,福建各個地市也相繼出臺規章制度。廈門市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動我市動漫產業發展若干意見》、《廈門市促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相關產業政策。福州則出臺了動漫產業的扶持和激勵措施。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從1994年開始平均每年輔導一至兩部動畫片電影。2007年頒布《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2002-2007)》,確立數位內容產業“兩兆雙星”的核心優勢產業地位。從21世紀開始到現在,臺灣動漫進入多元化大發展時期。為了鼓勵臺灣動漫產業的發展,臺灣當局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如:2003年成立數位內容學院,臺灣動漫產業由此也進入了尋求國際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的階段。
(二)閩臺動漫所面臨的問題分析
閩臺動漫產業除具有自身的優勢外,還面臨著原始創新欠缺、衍生產品開發不足、相關制度不夠完善和人才缺乏嚴重等共同的劣勢。
1.原始創新欠缺
動漫產業發展需要兩個十分重要的條件:一是市場,二是技術。臺灣與福建受制于這兩個因素的發展—臺灣主要受前者的限制,福建主要受后者的限制,使動漫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閩臺動漫“代工產業”,主要表現為:臺灣受本土動漫市場狹小的影響以及核心技術制約的影響,為歐美和日本等動漫強國動漫產業“代工”;相對于福建,臺灣則表現出了一定的技術優勢,于是就出現福建動漫為臺灣動漫產業“代工”(實際上是通過直接為臺灣動漫產業“代工”而間接為歐美和日本等動漫強國動漫產業“代工”)以及直接為歐美和日本等動漫強國動漫產業“代工”。“代工”由于利潤微薄,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使得閩臺動漫產業處于受制于人的不利狀態。“代工”所形成的傳統習慣和思維方式在動漫產業蔓延開來,嚴重阻礙了閩臺動漫產業創新能力的發展。發展分為原始創新和二次創新,就閩臺動漫產業而言,主要集中于二次創新,即通過購買一些動漫作品的使用權和一定程度的所有權,對其進行加工改造形成符合自身市場需求的動漫作品。原始創新的缺失,是閩臺動漫產業發展的嚴重障礙。
2.衍生產品開發不足
動漫產業是“燒錢的行業”,動漫片的播放如果能夠抵消成本就已經相當不容易了,動漫產業的經濟收入主要來自對衍生產品的授權。“國際動漫產業發展中行業投入產出比有個公式:1:2.7:9,‘1’代表投資生產原創動漫作品的成本;‘2.7’代表版權收入,包括電影票房收入、電視發行收入、音像圖書發行銷售收入等;‘9’代表商標授權、形象授權以及玩具生產等銷售后所帶來的收益。”閩臺動漫產業具有高度的單一性,即主要依靠單純引進動畫片、播放和銷售動畫片為經營模式,缺少衍生產品的開發,沒有形成良性循環的產業鏈。“以動畫片作為動漫形象的媒體促銷工具,憑借圖書和音像制品的銷售來收回成本,再通過大規模的衍生產品獲取豐厚的利潤,這種產業鏈模式是美、日、韓等動漫強國的產業盈利之路。”動漫衍生品的開發是動漫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也是動漫產業取得豐厚利潤的重要手段。良好的動漫形象與適合的實際產品結合,即通過動漫形象附著于適合的實際產品產生動漫衍生品,可以使得動漫產業和與其想結合的產業產生互利雙贏的效果。如:《喜洋洋和灰太狼》中的人物形象通過形象授權給一些書包、練習本、鉛筆和兒童玩具等企業開發動漫衍生產品,使得動漫產業與衍生品開發企業獲得豐厚的利潤。動漫衍生品的開發需要兩個條件:一是要有動漫衍生所需要的實際產品,二是要有良好的動漫形象。福建服裝業、鞋業、玩具業和食品業等較為發達,是動漫衍生的適合產品,這為動漫衍生品的生產提供了有力條件。福建動漫衍生品開發也進行了一定的努力,如:新安傳媒已根據《寵物寶貝環游記》的人物形象開發文具產品,育港信息根據《三七小福星》人物形象開發相關主題的玩偶及文具,五彩動漫以甘國寶為題材開發出茶葉等周邊產品等。但是因為這些動漫人物形象的影響力有限,使得動漫衍生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根本無法與迪尼斯的唐老鴨、米老鼠和原創的喜羊羊、灰太狼相比。目前主要缺少的是為大眾所喜愛的良好動漫形象,因此,積極開發良好的動漫形象應該成為福建動漫衍生品開發的重要目標。此外,福建動漫衍生的輻射范圍不廣,輻射力度不深,主要集中于一些玩具、服裝業等行業,而且動漫形象衍生停留于感官表面,無法形成動漫產品文化。因此,建立輻射范圍更廣和輻射力度更深的動漫衍生產業鏈迫在眉睫。
3.相關制度不夠完善
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動漫產業的數字形式使得動漫產品具有易復制性和獲得性便利等特點,這使得動漫產業成為易受知識產權侵襲的行業。盡管閩臺相繼出臺了一些知識產權保護的措施,但是因為制度宏觀抽象或覆蓋面不廣留有制度空白以及制度的落實不力等原因,使得動漫產業侵權、盜權現象嚴重,使得一部動漫作品產生后,盜版產品獲益超過正版產品的幾倍。“盜版問題嚴重損害了動畫制作人和衍生品開發商對于動畫衍生品開發的熱情。正規動作的開發商受盜版擠壓,利潤被大大剝削,只能壓低形象使用權費,從而將壓力轉移到了動畫制作商頭上;制作商回收資金成問題,只好壓低制作成本,從而犧牲了動畫產品的質量;產品質量的降低又從根本上制約了動畫業的發展。”這使得動漫產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動漫審查制度的過于苛刻。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臺灣動漫高峰期的到來,臺灣漫畫審查制度隨即出臺。漫畫審查制度給臺灣動漫業造成了致命的打擊,1967年沒有送審的漫畫圖書被全部收繳銷毀。為了迎合動漫審查標準,許多動漫作品喪失了大眾需要,動漫產業人才紛紛轉業。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在臺灣的日本漫畫卻不受審查制度的制約,形成了日本漫畫一統臺灣漫畫的局面。相比較臺灣的過去,臺灣的今天和福建的現在動漫審查制度已經寬松許多,但是相對于韓國早已取消動漫審查制度而言,閩臺動漫的審查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制約動漫產業的發展,尤其可能會影響到動漫的出口問題。就政策扶持力度而言,臺灣動漫政策扶持力度較窄,每年獲得輔導金的動漫作品僅有3部左右,而且資金力度有限。相比較之下,福建則出臺多項扶持力度較大的政策措施。
4.人才缺乏嚴重
“臺灣動漫產業缺乏專業人才”,福建“動漫人才有量無質”,一言蔽之,即閩臺動漫產業多加工制造的低級實用型人才,少規劃創意的高級創新型人才。與人才缺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才培養的不力和人力資源的外流,又反過來加劇了人才缺乏的程度。“無論在臺灣還是內地都缺乏大量的前期規劃和創作人才。動漫創意人才的嚴重不足,制約著兩地動漫產業發展。人才問題是制約兩地動漫產業發展的最大瓶頸。盡管目前國內已有不少高校都開設了動漫專業,但是真正成熟的動漫人才卻鳳毛麟角。中國內地擁有全球最大的動漫游戲市場,但在核心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上,卻嚴重地滯后于其他發達國家。目前原創動漫人才的匱乏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后成為制約動漫產業發展的關鍵,巨大的市場和薄弱的原創力量導致國內動漫市場80%以上的利潤流向日本、美國。”就動漫人才的培養類型而言,“目前福建高校動漫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和動漫產業鏈相脫節,突出表現為:前期策劃、編劇、項目管理人才不足,后期市場營銷、國際授權和代理人才欠缺,絕大部分集中于中間加工部分,這嚴重制約了動漫產業的可持續全面發展;學校動漫教育體系不完善,福建一些高校近二、三年才增設動漫相關專業,然而培養的人才又往往在短期內無法適應企業發展;由于高校門檻設置過高,動漫專業師資力量不足,尤其是會三維動漫的專業老師十分稀缺。”福建地區因缺乏人才而使得動漫產業發展受到制約,這就使得企業無法給動漫人才創造更好的發展空間和提供更高的待遇,使得已有的人才外流至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區,使得人才缺乏更是“雪上加霜”。
二、閩臺動漫產業對策探討
閩臺動漫產業發展到當前階段,只有通過雙方的協調合作,利用對方的優勢克服自己的劣勢,繼而解決彼此面臨的共同問題,才能繼續破除障礙,向更高的階段發展。
1.閩臺動漫產業要進行全方位的合作
市場和技術的相互彌補。在動漫產業發展需要的兩大前提———市場和技術中,臺灣在技術上高于福建,而福建在市場空間上占有優勢,兩者的合作正好優勢互補,共同滿足動漫產業發展需要的兩個重要條件。原始創新不足成為制約閩臺動漫產業發展的一大障礙。臺灣在20世紀90年代曾試圖突破這一限制,由于市場的狹小和人力以及資源的不足,使得這一行動進展不大。福建因為國家政府的支持,具有充足的人力、廣大的市場和豐厚的資源,正好可以彌補臺灣突破原始創新不足的制約瓶頸。歷史淵源的彼此吸引。“‘五緣’(地緣、血緣、文緣、商緣、法緣)是閩臺合作交流的基礎,與臺灣的產業對接一直是‘海西’戰略的重點,由此福建承接臺灣動漫產業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特別優勢。”[8]福建高速公路四通八達,擁有全國良好的網絡通訊服務,大大便利了閩臺動漫產業的合作發展。良好的合作發展趨勢。臺灣為擺脫本土市場狹小和人力不足的制約,正加速向大陸轉移動漫產業的步伐,福建在這一趨勢中抓住了先機,與臺灣進行多方面的產業合作。2006年5月18日,海峽動漫游戲產業對接與發展論壇在西湖大酒店開幕,6家臺灣企業和5家國內企業與福州市軟件園簽訂入駐意向書。臺灣中華資訊軟件協會的秘書長張國鴻希望“吸引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動漫軟件精英齊聚福州。”[9]除了與臺灣動漫產業進行官方交流外,民間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移動在福建設立全國“手機動漫游戲研發運營基地”,使得閩臺動漫交流更加便利。因此,閩臺動漫產業合作具有理論的可能性和現實上的可行性。
2.大力開發動漫衍生產品
動漫衍生品的開發關鍵因素在于動漫形象的影響力,而影響力廣泛的動漫形象需要結合消費者的文化品位,以高技術為依托,進行高資本投入。閩臺各自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動漫產業集聚效應,然而兩者又同時面臨著資金不足和科技不足的問題。因此,閩臺動漫產業進行相互融資,共同交流科學技術,共同開發大型動漫產品,成為提升閩臺動漫產業動漫形象的重要方法。需要說明的是,閩臺動漫產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交流和合作,但是合作的程度還不十分深入,使得整個閩臺動漫產業的發展出現以某個工業園區或公司為依托,各自為戰,單獨闖天下的局面,動漫開發的重復現象嚴重,資源浪費嚴重,競爭力不強。要改變這一現象就要加強閩臺動漫產業的統一規劃,資源整合,利用現有機構或新建機構負責閩臺動漫產業的規劃問題。在動漫產品的開發中,因為資源的有限和科技不足,出現的重視短期利益現象,使得動漫產品的質量不高,動漫形象的影響力不夠,使得其對于產品附加所產生效益不高,閩臺動漫融資和科技交流,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動漫衍生品的開發要轉變思維模式,要兩條腿走路:一要按照傳統先生產動漫形象,再開發動漫衍生品的方式進行,二要按照網龍(中國)公司的副總裁唐兆希2006年5月18日海峽動漫游戲產業對接與發展論壇的講話所指出的,直接走進企業為企業生產配合其產品宣傳的動漫人物的模式。福建鞋業、服裝業和玩具業發達,為動漫衍生品生產提供了有力條件,但動漫衍生品的開發應該在更大范圍上展開,不僅僅是生產小孩子的產品,也要進行一定成人品生產的嘗試,不但要將動漫形象直接植入產品的表層,更要形成澄海動漫所具有的文化融入功能。
3.構建公共服務交流平臺
閩臺動漫產業合作發展不但需要官方政府的鼓勵支持,而且需要構建公共服務交流平臺。現在閩臺公共服務交流平臺有海峽動漫影視創意產業發展促進會、游戲產業振興會、臺灣動漫創作協會、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和中華動漫出版同業協會等。各類動漫產業協會為制定動漫產業質量標準、動漫產業整體規劃、招商引資和投資融資、科技交流和經驗交談、維護行業權益以及行業協調監督等做出了巨大貢獻。就閩臺動漫產業行業協會比較而言,臺灣動漫產業行業協會無論在發展和運行上都比福建要成熟,在功能的發揮完善上也比福建要成熟。福建動漫行業協會雖然數量上比較可觀,但是協會之間的交流協作較少,加之對于行業協會的認識和定位的不足,使得福建動漫產業協會的功能發揮有限。因此,在這一點上,福建要多向臺灣取經。閩臺動漫產業公共服務交流平臺應該成為加強閩臺動漫產業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福建和臺灣的行業協會之間應該加強交流的廣度和深度,通過定期和不定期舉行動漫藝術節、動漫學術研討會、動漫作品展覽會以及優秀動漫作品頒獎大會等形式全面而深入的促進閩臺動漫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4.完善相關制度法規
要大力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將制度加以細化,建立全面完善的知識產權制度,實行制度發揮的彈性機制,根據實際情況臨時補充修正法律法規,加大對侵權和盜版的懲罰力度,明確制度法規落實的責任制。閩臺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合作交流,實現閩臺知識產權標準的統一化,消除知識產權保護的分歧和誤區,通力合作構建動漫產業發展良好的環境。閩臺存在于不同的社會制度之中,對于動漫產業的制度審查過于嚴格,可能會使閩臺動漫產業難以形成共性交叉。對此,福建和臺灣要各自放寬動漫產業審查政策,設置動漫審查的最低限度,達成動漫產業審查的共同精神,促進動漫產業的良性發展。
5.人才建設和鼓勵創新
閩臺動漫產業人才培養要從要數量向要質量上轉變,從加工制造人才的培養向創造創意人才轉變。要深入調查所需要的人才的類型和質量,根據市場的需要為原則,大力實行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各級各類專業人才。閩臺要進行資源共享,通過合作建立人才培養的互惠模式,如:學歷互認、建立交換生制度和聯合辦學等,充分實現兩地合作育人的功能。動漫產業的靈魂在于創意,代工只能使自己淪落為具有極度依賴性而處處受制于人。創新需要技術,更需要資金,為此,閩臺要多加交流,聯合進行大型項目的開發,生產具有完全自主性的原始創新作品。對于原始創新作品,無論其經濟效益好與壞,政府都應該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加以激勵和鼓勵。
本文作者:王永興 單位:漳州市科技情報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