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貨幣金融
一、貨幣金融政策對我國勞工利益的影響
我國屬于新興市場國家,受國際環境的影響,我國經濟也承受著通貨膨脹和貨幣升值的壓力,針對國內外經濟環境,我國政府逐步收緊貨幣政策,2010年10月以來央行連續三次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升息幅度達0.75%;2010年以來,我國已連續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2011年3月25日上調該指標的舉措,預計大約凍結銀行資金3600億元,大型商業銀行準備金率也達到了20%的歷史高位。國內外貨幣金融政策變化對我國勞工利益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通貨膨脹加劇,使勞工利益受損
美聯儲執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使我國面臨很大的輸入型通貨膨脹壓力,極大地影響我國治理通貨膨脹措施的效果。根據我國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我國的CPI指數長期居高不下,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連續16個月保持增長態勢。我國為了應對通貨膨脹采取了緊縮型的貨幣政策,緊縮型的貨幣政策本質上是以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為代價的,但是這種緊縮型的貨幣政策由于受到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影響,實施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得我國的通貨膨脹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通貨膨脹的加劇,會導致貨幣的實際購買力下降,人民生活成本增加,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就業狀況更加嚴峻。
(二)人民幣升值,使勞工利益出現行業分化
美國等國家寬松的貨幣政策使人民升值,人民幣匯率升值使勞工利益出現行業分化。2010年6月19日我國人民銀行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升值態勢不減,人民幣升值使得人民幣在國外的購買力增強,使用人民幣在國外購買商品的企業和個人獲得了好處。同時,這使得我國出口面臨巨大的壓力,出口企業和職工收入受損,許多出口企業停產或者倒閉,失業職工的人數增加。總體來看,據有關資料,出口的受損程度要大于進口的受益程度,職工失業人數的增加要大于就業人數的增加。
(三)國際游資涌入使勞工利益受損的風險加大
我國實施了緊縮的貨幣政策,在全球經濟走勢不明的環境下,投資中國顯然能夠對國際游資帶來匯率上升、相對高利率的附加收益,而我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中的出色表現也為國際游資提供了絕佳的“避風港”。雖然我國仍然實施著較為嚴格的資本項目管制,外資不能隨意地出入我國,但是通過多種變通方式,實際上大量的外資已經“潛伏”入境。涌入國內的國際資金,所到之處會產生資產泡沫的風險,例如:近年來我國由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引領的全國范圍內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的態勢和國際游資有關。這些游資就像定時炸彈,在不斷加劇我國房地產和資本市場泡沫的同時,隨時可能由于國際時局的變化而引爆我國資本泡沫,導致巨大的潛在風險。一旦風險爆發,會導致這些行業的職工利益受損,甚至會產生連鎖反應。當前,受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影響,我國的貨幣金融政策也開始出現放松的態勢,國際游資出逃的可能性加大,一旦這些資金在短期內大規模流出,將會使我國勞動利益受到重大損失。
(四)我國失業率居高不下
2005—2007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從4.2%下降到4%,但是從2007—2010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從4%上升到4.3%由于口徑的不同,城鎮實際失業率大大高于登記失業率,有些機構稱我國的實際失業率在10%左右。例如:中國社科院發布的《2009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社會藍皮書》稱,我國的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加大,實際失業率可能接近10%。我國的失業率這么高與貨幣金融政策有著重要的關系,高利率會導致企業成本增加,很多民營企業倒閉,高通貨膨脹率對居民財富又是一種掠奪。當前,我國正面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隱性失業顯性化、高校畢業生帶來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的危機。
二、關于貨幣金融政策保障勞工利益的建議
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應該考慮普通勞動者的利益。當前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者們往往是以促進經濟增長為第一目標,對于勞工利益的考慮較少或根本不予考慮,而勞工利益受到損害往往會妨礙貨幣金融政策的效果。貨幣金融政策的制定必須要考慮保障廣大勞動者的利益,這樣才有利于達到政策目標。具體的政策建議主要有:
(一)貨幣金融政策要以保障勞工利益為重要目標
不能單純以GDP的增長作為貨幣金融政策制定和經濟發展的依據,同時還需要以勞工利益的保障作為貨幣金融政策制定的重要考慮因素。在制定貨幣政策時,不能簡單的以為經濟增長就會帶動就業的增長,還要看到社會的深層次的問題,如果勞動者的利益保證不了、勞資關系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引發社會矛盾,這樣反而會抑制經濟的增長。我們只有努力平衡經濟增長和勞工利益的關系,才能獲得經濟的持續穩定的增長。
(二)加強貨幣金融政策的協調性
全球經濟金融一體化的今天,很難有國家脫離其他國家而獨立發展,發達國家之間、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新興市場國家之間應該加強溝通和合作,采取“以鄰為壑”的政策最終也會傷及自身的利益。我國要加強與國際組織的協調性,國際組織之間也要加強協調性,如:IMF、世界貿易組織,國際清算銀行等多邊機構要加強國際協調。當前IMF被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操縱,其金融救助的規則反映的是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意志,而不能體現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從而制約了國際金融機構全球協調作用的發揮。我國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要加強國際協作,及時掌握信息,預防國際貨幣金融政策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三)貨幣金融政策要細化
貨幣金融政策的目標是為了促進經濟的發展,但經濟發展過程中廣大職工參與分配的社會財富較少,這樣容易出現貧富差距加大的情況,這是貨幣金融政策引發社會矛盾的根本原因。當前,我國在難以繼續依靠出口和投資來驅動經濟增長時,需通過提振內需來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提振內需就需要廣大職工工資收入的增長,這樣總需求才會增加。可以采用差異化的貨幣金融政策,對富人要采取適當的限制性的政策,對普通員工要采用扶持性的政策,如:降低小微企業貸款的利率和費用,對低收入員工的貸款采取適當的低利率和政府補貼等方式。
本文作者:趙鵬飛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