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設計論文
俗話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學生的設計創新思維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提高,這需要師生的共同努力,教師的正確引導和耐心培養是其中的重要環節。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可以嘗試分層教學,因材施教,讓學生“條條大路通羅馬”。高職電腦藝術設計專業通常都開設了Pho-toshop、CorelDraw等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的設置從文字編排到圖形處理,從二維平面設計到三維效果圖設計,從影片剪輯合成到三維數碼影像設計制作,涉及了電腦藝術設計專業的各個領域。但不是每個學生對于所有課程都能很好的掌握,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有的學生對平面設計更拿手,而有的鐘情于影視制作。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體現職業教育的“適用、夠用、管用”的教學理念。
1.鼓勵學生敢說“不”
高職階段的專業課程學習,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領域,需要教師的精耕細作和循循善誘,因此學生會依賴于老師的授課,而拙于獨立思考。雖然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做權威,但更應該有意識的激發學生敢于挑戰權威的勇氣。《孟子》的《盡心章句下》中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則精辟透脫的闡述要善于獨立思考,不迷信權威。例如,在Photoshop的課程中,有三個最核心的授課內容,即圖層、通道、蒙版,只要靈活掌握它們的用法,可以說就基本破解了本門課程的密碼。圍繞這三項功能展開的基本應用中,“摳圖”無疑是最好的練習,同一幅圖可以有很多種摳法,筆者在教學中,曾有意演示操作最麻煩的一種方法,隨后引導鼓勵學生實踐出更便捷有效的方法來“挑戰”教師,雖然教師“敗下陣來”,但教學效果卻“旗開得勝”。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將這種方式一以貫之,學生將受益匪淺,教師也能教學相長。
2.讓大腦“左右逢源”
學生有了敢于說“不”的勇氣,這僅僅是學會了“破”,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能夠“立”。“創新思維是思維的一種智力品質,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通過選擇、突破和重新建構的思維過程”,因此具備重新建構新事物的能力,對于設計專業的學生非常重要。人的左腦被稱為“邏輯腦”,負責語言、邏輯、數學、分析等;右腦被稱為“藝術腦”,主管韻律、繪畫、想象、創造等功能。“創新是創意和邏輯的組合體”,只有左右大腦協調思維的學生,才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工作者。要有重構的能力,就需要有知識的儲備,比如該專業都會開設圖案廣告包裝的設計類課程,學生有了前期軟件課程的鋪墊,掌握了設計所需的“工具”,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真正開始做設計的時候還是會無從下手,這是缺乏創意;或者有了一個好想法,但設計出來“形”不達意,這是執行能力不足。為了使學生跨過這個坎,讓大腦能夠“左右開弓”,筆者嘗試利用課間休息讓學生做左右手手指操比賽;倡議用餐時左手用筷右手用勺;授課的形式也盡量多樣化,有欣賞音樂后腦海里浮現畫面的繪制,有授課前讓學生五分鐘演講等等,在實踐了一段時間后,這些看似“不務正業”的教學形式卻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提升了重新建構能力。雖然遺憾的是課程的時間不足以保持長期創新思維的訓練,但在此期間,學生意識到有目的性的思維培養,讓大腦擁有“左右逢源”的創新思維,是提升設計能力的有效途徑。
3.培養思維的“瑜伽”境界
起源于印度的瑜伽運動,其練習者身體柔韌的姿態極具美感。身體的訓練讓人獲得強健的體魄,而思維的訓練使人擁有卓越的智慧。學生創新思維的阻力,源于思維的標準化和知識的無活力化,要打開心智的枷鎖,需要進行柔性思維的訓練,從而達到思維的“瑜伽”境界。思維的柔性訓練有多個層面,如逆向思維訓練、聯想思維訓練等,結合課程教學融入思維柔性訓練,將會給學生一把開啟設計師大門的鑰匙。柔性思維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方式,具有多層次、多視角、多模式的特征,與剛性思維的靜態、單一、本能的特征相比,剛性思維是花,柔性思維是蝶。針對專業課程,“任務驅動法”是現在高職教育中應用較多的一種教學法,其特點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筆者在教授《VI設計》課程時,發現學院多個新成立的學生社團沒有標志,便建議并促成了社團聯合會向全院征集標志方案的評選活動,還設立了獎金。在這種真實情景和任務驅動下,學生的熱情高漲,自主學習動機得以激發,此時教師的介入顯得事半功倍,在探討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需求,不同特點去思考,協助學生只要想到就盡力去做到,努力達到“瑜伽”的身心合一的境界。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類型,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的蓬勃發展,已逐步形成了自適應后的鮮明特色,被越來越多的行業所認可,教師的職責是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各行各業中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尤顯優秀,高職教師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更具重要作用和意義。教師不僅需要教授知識,更應該傳遞智慧。
本文作者:詹黔江 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