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聲樂教育論文
1.教學內容上要凸顯師范性特色
師范院校的聲樂教學是為了培養合格的教師,因此選取教材時一定要注意全面一些,不能像培養上臺表演的學生那樣,要求學生學得更深、更精,要有“專攻”,而應該全面發展,要更廣、更寬,要“全面”。
因此,師范院校的聲樂教材一定要“泛中求精”“、多中求益”。其次要在基礎教學上凸顯師范性特色。師范院校的學生將來要走上講臺,要為教學服務,因此其聲樂的基礎一定要牢固。尤其要讓他們學習并掌握中聲區的聲樂理論和演唱技巧,這是因為,很大一部分師范院校畢業的學生,會從事中小學的音樂課教學工作,而這個年級段的學生恰好處于童聲期和變聲期,這個時期的學生音域相對成年人來說比較窄,相當于成年人的中聲區。所以,師范院校的學生必須唱好中聲區,以便為學生做好范唱。
2.教學形式上要凸顯師范性特色
師范院校的學生因為畢業后要做音樂教師,所以他們不僅要學會怎么唱,而且必須學會如何教。這恰恰也是師范院校聲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點,更是聲樂教學中不容易突破的難點。筆者認為“,為人師表”“、以身立教”在這里同樣適用。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教,在聲樂教學中就要通過課堂教學這個有效的載體,向學生加以滲透。教學形式上要凸顯師范性特色。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學生,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科學地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總能讓學生耳目一新,使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在進行聲樂教學時,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聲樂知識的同時,學習課堂教學的方法。比如,通過“個別課”讓學生與教師的溝通更有針對性、目的性。
針對學生學習中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糾錯,使學生及時修正自己,并提高演唱水平;通過“小組課”讓學生之間通過溝通相互學習。因為學生們演唱的作品并不相同,在這樣的小組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就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通過互相交流使學生對更多的曲目及風格處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激發學習積極性,加深對聲樂教學的體驗,從而形成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通過“集體課”讓學生學習聲樂知識的同時,學習聲樂教學的方法。除了上述幾種教學形式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實際,采用示范課、觀摩課、小組課、選修課以及必修課等多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學習聲樂知識的同時學習聲樂教學的方法,為他們畢業后從事音樂教學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教學手段上要凸顯師范性特色
比較先進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夠使教師的工作量減少,而且能夠使課堂教學含量加大,使內容更加豐富,同時比較先進的教學手段,還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學習情緒更加高漲。比如,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就能減少教師枯燥的語言表述、講解,使很多教學內容更加直觀,更加生動。比如發聲器官和生理結構以及發聲時身體的各機能是如何協調運作這些知識,如果僅是教師用語言講解不僅枯燥,而且也不容易講清楚。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可以通過動態的影像使要講解的知識很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真正做到“一目了然”。
總之,師范院校聲樂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師范性。要教會學生怎么唱的同時,教會學生怎么教。在學生畢業后,他們既能登臺表演成為優秀的歌唱者,又能上臺講課成為合格的人民教師。
本文作者:李麗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