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信貸管理論文
一、網上批量審批模式的適用范圍
網上批量審批模式適用于擁有以下三個特點的信貸業務:
一是單筆貸款金額小。為適應市場需求與業務管理,國內不少商業銀行提出了“零售業務批發做”的口號,對于個人、小微企業貸款等單筆金額較低的信貸業務,紛紛成立個貸中心和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采用“信貸工廠”的模式,集中進行審查審批、授信執行和檔案管理。配合這種批發模式開發網上批量審批流程,符合業務的實際辦理要求和制度規定。此外,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考慮,批量處理單筆貸款金額小的零售信貸業務,即使個別業務出現風險,銀行的損失相對批發業務也會較低。
二是貸款發放時效要求高。在同業競爭激烈、客戶體驗要求高和銀行經營人員短缺的三重壓力下,貸款發放時效成為了商業銀行提高服務水平的重要要素。而一些銀行與合作商開辦的合作項目(例如汽車金融公司與銀行聯合開辦的個人汽車聯合貸款),更是要求在不影響客戶貸款時效的前提下,銀行承接的業務需要快速(通常要求當天)完成業務受理和貸款發放。因此,可以針對上述貸款發放實效要求高的業務開發網上批量審批程序。
三是業務同質化程度高。首先此類業務多由同一地區內的客戶申請,客戶具有類似的職業、財務背景和借款用途。其次,此類業務多為一個銀行合作機構下(樓盤合作商、汽車金融公司或擔保機構)產生的貸款申請,具有類似的業務風險特征。最后,這些業務申請通常屬于相同的信貸業務品種且多數貸款要素(利率浮動幅度、貼息方式、還款方式、受托支付付款人等)趨同。網上批量審批模式的應用,可以將這些同質信息歸并展示,減少信貸業務操作人員的重復性工作。
二、網上批量審批流程
對于單筆信貸業務,商業銀行的網上圖1: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網上操作流程處理流程大致是受理、調查、審查、審議、審批、批復等,用信流程包括合同、憑證登記以及相應的規范性審核、法律審核、放款審核等。為了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專人專崗的信貸基本原則,商業銀行信貸業務處理系統的每一名用戶通常根據所在崗位職責被賦予不同的權限。一筆業務每執行完一個環節,都要選擇提交給下一環節的有權處理人,直至貸款發放。
除了上述這些操作環節外,一筆信貸業務還要流經多個相關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是風險評級系統和征信管理系統,風險評級系統對該筆貸款申請進行客戶和債項評級(分),而征信管理系統用于查看該客戶在所有金融機構的信用歷史情況。以一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例,信貸業務的網上操作基本流程可分為客戶、押品管理、審批和用信三個模塊(見圖1),大體需要13個步驟。不包含合作商管理,該筆貸款至少需要流經客戶經理、審查審批人員、放款審核人員4次,涉及客戶管理、押品管理、審批、征信、評級和用信5個子系統,流程環節較多,單筆業務辦理時間較長。網上批量審批流程沿用單筆的流程設計,在不改變系統原有架構的條件下,分別將原有的受理、調查、審查、審批和合同簽訂、憑證發放等環節加以改造,形成信貸業務的批量處理流程。
(一)批量客戶、擔保、業務信息模板導入
通過制作利于編輯的Excel模板,將同質化的客戶信息、押品信息、業務申請信息一次性批量導入信貸管理系統。模板導入信貸管理系統前,由獨立于銀行信貸管理系統的外掛系統進行數據的合理性校驗,確保導入無誤。例如針對同一銀行合作樓盤的購房客戶,由開發商直接批量導入信息,省去單筆重復錄入的時間。而對于農戶小額貸款、個人助學貸款、個人汽車聯合貸款也可采用此種方式一次性導入多條客戶信息、擔保信息。
(二)批量發起受理/調查
結合圖1中的單筆審批流程,將受理/調查合并,通過建立批次(根據各銀行系統實際處理能力,通常為數十筆),批量發起征信和評級,并將查詢結果反饋到受理/調查的批量信息展示中。網上批量審批操作流程如圖2所示。該批次所有客戶的信息如申請書編號、客戶名稱、貸款申請金額、貸款申請期限、逾期期數、信用評分等要素在同一界面展示(見圖3)。而同質化的信息如業務品種、利率浮動幅度、貸款投向行業分類等管理信息不予顯示。
(三)批量審查/審批
延續圖2的流程,將批次申請由受理/調查環節傳遞至審查/審批環節。和調查環節一樣,審查/審批人員一次性查看批次內所有客戶的關鍵業務信息,對于單筆客戶的詳細信息,銀行信貸管理系統提供點擊單筆條目展開查看明細的功能。
(四)針對部分業務信息的自動審批功能
在受理/調查和審查/審批環節,由于業務操作人員沒有按照以往的網上操作方式查看每筆業務的所有詳細信息,可能會造成因過度追求時間效率而增加錯誤的風險。因此,在設計批量審批流程時,針對同一合作商下按揭、個人助學、農戶小額、個人汽車聯合貸款這種筆間同質性高的業務,根據業務的辦理制度引入審批參數設置(如信用評分下限、借款人年齡、借款期限、借款金額、收入償債比、連續逾期期數等),由系統代替人工進行部分信息的自動校驗。對于有問題的申請條目,系統以高亮顯示的方式提示調查、審查人員(見圖3)。
(五)批量簽訂合同、發放憑證
同受理/調查和審查/審批環節,系統操作人員只需查看批次內業務的關鍵信息。而對于基準利率、貸款用途分類等公共信息,可一次錄入,然后批量賦值到批次內的所有合同、憑證中。對于有問題條目,施行人工剔除,最后完成批次內所有貸款的一次性發放。
三、網上批量審批模式仍需解決的問題
盡管網上批量審批已經在一些銀行開展并使用,但作為新生業務處理方式,還有一些問題需要繼續探索和改進。
(一)自動審批功能的模塊化應用
網上批量審批可以節省信貸業務人員很多重復信息的查看,但這并不等同于沒有逐筆查看的信息就不存在潛在的風險。相反,作為替代人工的把關口,審批校驗功能尤為重要。隨著市場環境,同業競爭和業務發展趨勢的變化,審批校驗參數和需校驗的內容也會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靈活的審批參數化設置模塊,方便商業銀行總行和各層級分支機構根據業務管理需要設置和改變系統審批控制。而對于銀行完全不需要承擔風險的合作業務(如汽車金融公司回購不良的個人汽車貸款),也可以嘗試在一些業務環節實現系統的自動審批功能。
(二)開發批量用信審核流程
針對銀監會“三個辦法一個指引”的監管要求,商業銀行應在貸款資金發放前審核借款人相關交易資料和憑證是否符合合同約定條件。各商業銀行也針對監管要求制訂了如合同規范性審核、放款審核等更為詳細的內部管理要求。隨著“零售業務批發做”的不斷深入,可針對網上批量審批模式出臺相應的用信管理辦法細則,在系統層面,也應設計一套類似于審批流程的批量放款審核程序,以方便商業銀行授信執行的管理需要。
(三)多個可批量處理業務系統之間的整合
由于商業銀行一般采用業務發展推動系統建設的方式,在要求按時開辦業務的壓力下,系統建設往往顯得時效緊迫,很多設計缺乏整體的規劃。網上批量審批涉及到的個人助學貸款、農戶小額貸款、個人汽車聯合貸款等批量程序也多各成一體,沒有進行模板整合。因此,將現有的批量處理程序進行整合,不僅有利于更為規范的信貸系統管理與數據的查詢統計,也為將來可能再出現的新型信貸產品打下良好的系統開發基礎。
本文作者:孫宇 單位:中國農業銀行信貸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