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因素醫院基礎設施因素主要是:①患兒病床床欄設置與成人一樣,間隔過大,而患兒年齡小,還不懂得自我保護,很容易從床上跌下;②兒科中,往往有不只一名的陪護人員,病房空間有限,設施差,往往會導致發生嚴重的空氣污染,降低患兒的抵抗力,導致患兒病情反復發作或者出現感染。一旦出現不安全事件,就會導致家屬的不滿,增加醫療糾紛的發生率。
護患溝通不良兒科臨床護理中,護患溝通不良主要如下:①護理人員與患兒溝通不良,主要是因為患兒大多數為嬰幼兒,還不具備完善的表達能力,因此,不能將自身感受順利表達,給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②當其生病住院時,父母格外緊張焦慮擔心,往往會對醫護人員提出較高的要求。
護理人員自身因素一名合格的兒科護士除掌握專業技能和心理學知識外,還要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診療技術規范和常規,這對于保障醫療護理質量和患兒安全十分重要。護理核心制度包括分級護理制度、交接班制度、護理查對制度、護理查房制度、護理會診制度、危重患者搶救制度和護理缺陷、糾紛登記報告制度。風險因素:①護理交接班制度中,如床頭交接班不認真,危重患兒病情交接不細,醫囑執行交代不清,物品、藥品及外借的搶救器械等交接不細致等。②護理查對制度中,如護士處理醫囑未認真查對,錯抄、漏抄、輸液治療或執行單,導致誤用藥、誤處理等錯誤。③護理人員操作技術低。兒科護理中,有些患兒需要給予頭皮靜脈穿刺進行治療,由于患兒頭皮部位的靜脈血管壁薄,再加上頭皮靜脈血管非常細,而靜脈穿刺時,患兒往往由于害怕、恐懼等不配合,導致護理人員很難為兒童進行靜脈穿刺,如果護理人員沒有精湛的操作技術,在給予患兒頭皮靜脈穿刺時,很大可能導致穿刺失敗。④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沒有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工作態度差、懶散,沒有足夠的責任心;在進行兒科護理時,隨意了事,如:患兒的液體滴速及用藥劑量均有嚴格的規定標準,如果工作不夠嚴謹,疏忽大意,就很有可能導致錯誤的液體滴速及用藥劑量,埋下安全隱患。⑤沒有進行健康教育。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沒有將患兒的相關疾病知識、疾病禁忌及用藥注意事項等內容向患兒及其家屬進行詳細的講解,臨床護理中,患兒會出現拉到輸液架、跌下床等不良事件。⑥應變能力差。患兒一旦出現不安全事件,有些護理人員由于經驗少,往往手足無措,應變能力差;另外,由于患兒患病,家屬難免緊張、擔心,有可能因為對情況不了解與護理人員發生沖突,由于護理人員應變能力差,往往會激化矛盾。
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由于兒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往往需要護理人員顧及多方面的事項,因此,針對兒科疾病及兒科護理難點等,給予兒科護理人員針對性的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使他們能夠具備精湛的護理技能,面對兒科護理中的各種難題,能夠鎮定地處理;除此之外,還應該不斷提高護理人員對安全隱患的認識,懂得在兒科護理中采取避免不安全事件的措施,降低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另外,護理人員在兒科護理中,還應該要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及誠懇的服務態度,保證患兒及其家屬滿意護理工作。
落實各項護理管理制度針對兒科護理的特點,制定符合兒科護理發展的管理制度,始終堅持“謹慎為先”的精神,時刻從患者的角度出發,保證各項管理制度均能得到落實。另外,還要針對不同護理階段及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保證能夠配備充足的護理人員,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從而緩解他們的壓力,使他們保持輕松的心情工作,提高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護理質量,避免出現不安全因素。
加強對家屬的健康教育我院作為一家三級醫院,在護理實踐中發現部分家長缺乏育兒知識,他們往往是疼愛有加,由于對患兒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因此,對護理工作不能完全理解,很容易與護理人員發生沖突,所以,應該要對患兒家屬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使家屬能夠充分了解患兒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清楚護理工作的目的、效果等,同時,在陪護過程中,一旦患兒病情出現變化,家屬也能夠給予患兒簡單的處理措施,保證患兒安全;通過給予患兒家屬健康教育,使患兒家屬能夠配合治療與護理,保證治療與護理效果。我科在健康教育上下了點功夫,除利用黑板報、墻報、工休座談會宣教以外,要求護士在巡視病房時評估家長的知識缺乏情況,針對性地及時宣教,深受家長們的歡迎。
營造環境,加強溝通針對患兒表達能力這一點,護理人員可以與患兒家屬多加交流,向患兒家屬了解患兒的情況,能夠為患兒提供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同時,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應該要不斷累積護理經驗,對自身工作進行總結,了解患兒不同病癥的特點,能夠為不同病癥的患兒提供準確有效的護理措施。降低護理過程中不安全事件的發生率,提高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不斷提升護理質量。注重病兒心理,適時激勵,根據兒童的特點,我科在病區走廊墻上布置了一些卡通圖案。在靜脈注射室墻壁上還張貼了“我是男子漢”、“我不怕打針”等激勵兒童的圖畫。此外,兒科護士們還自做了小紅花,自買貼花紙,每次打針前,護士先給小兒講解打針的必要性,再提出一些要求,然后酌情獎勵,以分散他們的注意力。
加強醫院基礎設施建設①專人定期檢查醫院的基礎設施,一旦發現不合理的地方,就要針對實際情況進行改進,保證患者能夠在整潔、舒適的環境中治療;②減少陪伴率,控制病陪人數。③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將不同病癥的患者分開放置,避免交叉感染,減少發生不安全事件,提高家屬滿意度。
近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曾說:“人是各種各樣的,由于社會、職業、地位、民族、信仰、生活習慣、文化程度的不同,所得疾病的病情輕重也不同,要使千差萬別的人都能達到治療和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隨著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和現代整體護理模式的不斷推進,護理服務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人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會的人,在護理工作中既要重視疾病又要重視心理,既要重視局部又要重視整體,我科護理中堅持規范人性化、優質化護理服務原則,提高護士綜合素質,適應時發表展,豐富整體護理內涵的實踐與創新,取得了滿意的社會效果。在我們的護理服務中,我們將不斷努力,不斷完善,也是樹立良好形象、促進醫院發展的保證。
作者:羅麗嬌 單位:東莞市人民醫院總院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