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體育
體育課程在高中學科體系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對于促進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的培養、堅忍不拔的意志的形成都很重要。但長期以來,體育課程并未得到相應的重視,學習效率也不高,因此非常有必要更新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合作學習一般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學生或群體,為了達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動上相互配合的過程[1]。在高中體育中開展合作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更加有效地利用體育課程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互動來促進學習,共同達成教學目標。其最大特點是能使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加到課堂學習及課外活動中來,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的自我能動性非常重要。本文擬通過對高中體育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進行探討,旨在促進高中體育教學模式的豐富,提高教學效率。高中體育合作教學開展的主要方法有:
一、科學分組是合作教學模式的基礎
傳統教學模式是標準化、統一化的模式,當然這種方式有著工作量小、易于管理等優點,但從長遠來看,尤其在素質教育大背景下,傳統教學方式已經逐步脫離了教育實際。實際上,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不同同學之間的身體素質、愛好取向、體育天賦、知識背景差別很大,這種個體之間的差異如果不能在分組中體現出來,那么必然就會造成分組不公平,或者使分組流于形式。所以,分組需要教師做足前期工作,可以采用個別訪談、發放調查問卷、家訪等方式,了解每個同學的具體情況,然后把資料進行匯總,之后再針對不同同學的優缺點進行科學組合。切記不可出現“表面工程”,或者就近原則,或者自愿原則,那樣的分組合作模式并不是最有效的。另外,這種分組的方式可以隨著知識的改變而調整,隨著學生能力的變化、愛好的變化也可以調整。
二、組內加強了解是合作教學的重要出路
合作教學是基于學習小組為單位,小組內的成員需要互相彌補、取長補短,這個過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為在學習過程中之前彼此之間了解得并不多,所以需要更多地彼此學習,另外相互之間的合作方式也需要不斷的磨合。一般合作教學的小組是6人制,每組設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監督員等不同職務。其中,組長負責本組的全面工作,主持組內討論,分配發言任務,協調學習進程,處處起模范帶頭作用。針對體育課程的特殊性,組長可以側重選擇某一方面有特長的人來擔當,這樣有利于組內進步;記錄員記錄組內合作學習過程中的意見情況;報告員搜集組內意見,組織語言向全班展示本組的學習結果;監督員負責檢查本組成員的學習及紀律情況。小組內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小組合作時間的增多,個人的能力水平的變化,組間身份是可以不斷變化的,這樣可以讓每個組員都有機會在不同的職位上鍛煉,學到的知識也更多。
三、引入競爭是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重要舉措
在合作教學模式中,第一個原則是共同進步,第二個原則就是要獎懲分明。尤其是體育這種課程,很容易通過一些比賽來展開競爭。我們最終為高中體育所建立的較為完善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應該是一種以一定教學目標為導向,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基本形式的模式。側重的是以團體成績為衡量標準,組內減少或者沒有競爭的方式。所以,在體育課程實踐中,可以采取兩組互相監督動作的學習完成情況、體育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學習期間紀律、表現、進步快慢,使小組間形成互相對抗、互相學習、互相激勵的氛圍。可以定期組織各個小組開展投票選舉,選出每月最佳小組,給予適當的獎勵。同時,教師需要注意把握競爭的強度,體育課程中很多競爭可以由競技比賽來完成,比如籃球的學習,可以通過對抗比賽來實現,但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風尚,切忌過分夸大成績的重要性,進步的重要性,讓這種組間競爭演變成為一種以提高成績為唯一目的的競爭,那就偏離了合作學習的初衷了。
總而言之,小組合作教學是以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教學常規組織形式的教學形式,在現代體育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行,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所以合作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2]。合作教學模式,作為高中體育教學方法中的新生事物,還有諸多不足之處,所以需要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逐漸探索,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最終制定科學合理的合作教學模式。